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马方综合征少年儿童主动脉根部瘤患者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近中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共10例儿童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马方综合征。全组年龄9~16(12.30±2.31)岁,男6例、女4例,平均身高(172.50±12.55)mm,平均体重(48.60±17.08)kg。Bentall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三尖瓣成形2例。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发生。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为15.50(9.00~18.75)h。其中1例患者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均24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中位数为20.00(13.50~21.25)h。无肾功能衰竭、二次开胸止血、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平均流速(209.17±48.86)cm/s,平均压差(18.00±7.95)mm Hg。所有患者均参与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2个月,6年生存率为89.47%。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其余9例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生存,无抗凝相关并发症,无主动脉事件发生,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级。结论马方综合征少年儿童主动脉根部瘤患者Bentall术后严重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生长发育也未受限,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14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行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0~69(52±14)岁。术前合并高血压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5例,陈旧性脑梗死1例。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Bentall术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腹主动脉瘤介入1例。结果无院内死亡。同期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21±7)h、(43±19)h。胸骨哆开再固定1例;以支架象鼻为锚定区,胸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无死亡,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象鼻术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可同期处理主动脉近端病变和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的运动能力特点。方法纳入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术后行早期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3个月内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40例,以手术日至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日的天数将患者分为出院组(术后30 d内,20例)、术后1月组(术后30~60 d,10例)和术后2月组(术后60~90 d,10例),探讨不同时段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特点;另将20例出院组按手术类型又分为大血管组(9例)、搭桥组(6例)和瓣膜组(5例),并进一步观察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出院时(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即观察不同时段和不同手术类型的所有患者从静息开始运动到无氧阈强度时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变化,以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无氧阈值以上的心肺运动试验,未发生运动意外等不良事件。①不同时段患者的运动能力:出院组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上升(8.8±7.1)次/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7.0±5.9)次/min]和术后2月组[(18.3±10.5)次/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分别为(8.0±1.5)和(11.0±2.9)ml/(kg·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1.2±3.1)和(15.6±4.2)ml/(kg·min)]和术后2月组[(11.9±2.6)和(15.7±2.8)ml/(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组与术后2月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收缩压变化值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 d内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运动能力:大血管组和搭桥组术后患者的无氧阈[(7.2±1.3)和(7.8±0.7)ml/(kg·min)]及峰值摄氧量[(10.4±2.9)和(9.4±1.3)ml/(kg·min)],分别明显低于瓣膜组[(9.6±1.5)ml/(kg·min)及(14.2±2.3)ml/(kg·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在术后30~60 d显著提高,而大血管术和搭桥术患者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瓣膜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4.
背景 近年来,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逐渐受到重视,心理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其无法完成规定时长培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对住培政策及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 了解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受访者处对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挖掘,旨在提高住培管理者及社会对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解释性序列设计的混合研究方法。于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体在岗全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全科住培学员SCL-90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不同年级全科住培学员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症状指数的差异。2021年2—6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法,目的性、异质性抽取已接受心理健康评估的全科住培学员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了解诱发情绪或心理问题的主要生活事件及其与住培或专业之间的联系、全科住培学员希望得到的帮助及其对住培方案的建议。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84例全科住培学员SCL-90平均总得分为(149.61±50.55)分,平均总症状指数为(1.66±0.56)。其中29例(34.5%)总分≥160分;分别有45例(53.6%)、33例(39.3%)、29例(34.5%)、22例(26.2%)、19例(22.6%)、18例(21.4%)、16例(19.0%)、12例(14.3%)、12例(14.3%)全科住培学员的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及恐怖因子分≥2分。不同年级全科住培学员抑郁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8.4%(15/31)的二年级学员抑郁因子分≥2分。最终对21例全科住培学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中14例(66.7%)SCL-90总得分≥160分。共提炼出4个主题:个人问题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工作中人际交往带来的伤害与益处、与住培基地相关的心理压力、与专业选择相关的信心缺乏。 结论 全科住培学员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可能与个人因素、住培期间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应将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作为住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全科住培学员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进而助力其顺利完成培训。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中国正在完善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制度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缺口40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目的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广而深地了解来自两个城市的两个医院全科住院医师对其接受的全科规范化培训看法的异同,探讨不同规范化培训模式下可能带来的益处。方法 应用混合研究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医院均是“5+3”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四证合一”的试点基地。结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89.7%;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发放8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总体上,全科住院医师感觉到由于选择了全科专业而受到歧视,感觉作为全科医师能力不足。许多住院医师提到教学医师的教学态度较差。北京的住院医师比深圳的住院医师对培训更满意(P=0.001),并觉得全科教学医师有足够的知识(P<0.001)和更合适的教学态度(P=0.004),并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5项工作愿景得分均低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些中国全科住院医师了解培训中需要改进的内容及培训的长项。北京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及工作满意度更高,其可以获得高水平教学医师的培训,并可以获得相关证明,提示教育改革可以增强培训力度并促进住院医师有更好的工作愿景。这些发现提示中国的住院医师面临着和国际相类似的情况,同时,也提示规范化培训教学课程的改革可能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类鼻疽菌感染人单核细胞THP-1后诱导线粒体自噬对其胞内存活的影响.方法 类鼻疽菌BPC006感染THP-1细胞后2h,以未感染组作为对照,通过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类鼻疽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全波长酶标仪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ATP含量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别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线粒体蛋白HSP60、TIM23和线粒体DNA mtCO1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自噬小体共定位的情况;最后,分别通过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和抑制剂Mdivi-1预处理后,检测各感染时间点胞内细菌载量的变化.结果 类鼻疽菌感染THP-1细胞后2h观察到宿主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在各感染时间点均降低(P<0.01),且呈时间递减趋势,提示类鼻疽菌感染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SP60和TIM23蛋白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Q-PCR检测也显示mtCO1基因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减少,免疫荧光分析显示线粒体蛋白TIM23与自噬小体GFP-LC3共定位明显增多(P<0.01),提示类鼻疽菌感染后诱导了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使用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以及抑制剂Mdivi-1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激活线粒体自噬类鼻疽菌胞内细菌载量增多(P<0.05),而抑制线粒体自噬其胞内细菌载量降低(P<0.05).结论 类鼻疽菌感染THP-1细胞后引起宿主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从而有利于类鼻疽菌的胞内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移植围术期膈肌运动与肺功能和运动耐量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肺移植围术期膈肌功能、肺功能等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肺移植康复中心从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入院的61例肺移植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前37例,术后24例)。入院进行病历书写,获取患者一般信息,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膈肌超声、常规肺功能(PFT)、6min步行试验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功能、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膈肌运动与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双变量相关性中,两组膈肌厚度之间、用力呼吸幅度和平静呼吸幅度之间呈极强或强正相关性(0.8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