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探索CMA技术在C H D胎儿致病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6例经胎儿超声心动图确诊为C H D胎儿的羊水或者脐血标本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标本同时增加CMA检测,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11~13+6周胎儿颅内结构的超声特征在诊断开放性脊柱裂(OSB)中的应用。方法选取OSB胎儿80例作为OSB组,同期选取80名健康胎儿作为健康组,所有胎儿均在11~13+6周给予超声检查颅内结构,并测量颅内透明层厚度(ITT)、脑干直径(BS)、脑干-枕骨间距离(BSOB),计算BS/BSOB比值。结果健康组胎儿间脑及中脑形态“8”字形态及颅内透明层可清晰显示;OSB组间脑及中脑形态扭曲变形、颅后窝颅内结构移位、颅内透明层显示部分受碍且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消失。OSB组ITT、BS、BSOB均明显低于健康组,BS/BSOB明显高于健康组(P < 0.01)。ROC分析显示,在鉴别OSB方面,ITT以 < 1.0 mm为临界值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7.50%;BS/BSOB以>1.0为临界值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5.00%;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7.50%、97.50%。结论间脑和中脑形态扭曲变形、ITT减少或消失和BS、BSOB减少及BS/BSOB增大是OSB发生的重要颅内结构超声特征,超声观测间脑和中脑形态特征,测量ITT、BS/BSOB可帮助诊断OSB,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鉴别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较大剂量的BOP(N-亚硝基双(2-氧丙基)胺)创建金黄地鼠胰腺癌模型.方法:参考文献(Cancer Res,2006,66,4503-11)所用剂量(每周1次共5次,第1次70 mg/kg体重,以后20 mg/kg),给48只雌性金黄地鼠(体重91克-109克)皮下注射BOP,8周后处死有明显腹水的动物(10...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目前国内外广为关注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非常重要的致炎症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Ra)在体内外实验中都能抑制IL-1的作用。而IL-6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表现为双相作用:促炎症作用和抗炎症作用。研究IL-1、IL-6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监测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IL-1和IL-6的关系。方法 使用高分辨力超声影像系统(UBMsystem,Vevo600,VisualSonics,Toronto,Canada),探头频率30~40MHz。实验组:4组不同周龄(8周、16周、24周和32周,每组8只)的雄性ApoE-/-小鼠。对照组:4组(8周、16周、24周和32周,每组8只)与实验组同龄同性别的雄性C57BL/6J小鼠。应用UBM 追踪观察各周龄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主动脉根部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IL-6水平。结果 ①UBM 显示ApoE-/-组主动脉根部IMT 厚度随着周龄增长而增长,各周龄ApoE-/-小鼠IMT厚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小鼠各周龄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UBM 测量的各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收缩期最大IMT值和对应血管部位横切面病理测值有明显相关性(r=0.81,P<0.0001)。③ApoE-/-小鼠血清IL-1和IL-6水平较同周龄对照组升高(P<0.05和P<0.01)。ApoE-/-小鼠UBM 测量的主动脉根部IMT值与血清IL-1、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①UBM 可以监测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IMT测量可作为判断和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准确有效的指标。②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IL-1、IL-6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但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BOP)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雌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和对照组(40只)。按10 mg/kg体重分别给实验组金黄地鼠皮下注射BOP,每周1次,持续7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1次注射后第11周开始,每两周1次,处死实验组金黄地鼠10只,对照组5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部分动物出现黄疸及营养不良、远处转移,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肉眼观察,在18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23个胰腺肿瘤。其中,1只有3个胰腺肿瘤,3只有2个肿瘤,其余均为单发。其中,7个肿瘤直径<5 mm,16个肿瘤直径≥5 mm,最小肿瘤直径2.0 mm,最大肿瘤直径17 mm。肿瘤直径中位数6.8 mm,体积中位数178.71 mm3,质量中位数0.32 g。组织学检查共在26只实验鼠中发现31个胰腺癌,其中原位癌9个,浸润癌22个,均为胰腺导管腺癌。所有荷瘤鼠均伴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19周后,所有的实验组动物均发现不典型增生,共在65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胰腺不典型增生。实验组总成瘤率81.3%(65/80)。结论:经皮下注射BOP,成功建立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易复制,组织病理学与人胰腺癌相似,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