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外科术后长期机械通气(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的原因及相应的干预方法。方法:以心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的4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床旁心超评估左心及右心功能,用超声和CT评估肺部渗出情况,膈肌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及康复锻炼。定期评估患者是否能脱机,并分析患者脱机成功及失败的原因。结果:8例患者存在单纯心功能不全,20例存在呼吸功能不全,2例存在膈肌功能不全,5例患者同时存在心肺功能不全,2例存在心脏和膈肌功能不全,3例存在呼吸和膈肌功能不全。最终24例患者脱机成功并转出监护室,16例患者脱机失败。心功能不全患者脱机失败率达80%;膈肌功能不全患者脱机失败率为28.5%;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脱机失败率为20%。对影响脱机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心功能不全是导致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31,95%CI1.083~10.867,P=0.036);初始存在呼吸功能不全者最终脱机失败率较低(OR=0.039,95%CI0.001~0.751,P=0.003);膈肌功能不全不影响最终的脱机结局。结论: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心外科术后PMV患者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脓毒症合并泛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感染的患者使用多粘菌素B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例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抗感染治疗XDR脓毒症患者的数据,记录患者临床特征、细菌感染的部位、种类,多粘菌素B的剂量,持续时间、多粘菌素B启动早晚(48小时以内或48小时以后使用多粘菌素B)。主要结局为ICU死亡率。结果:共收入3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平均年龄为66.7±18.9岁。均为多粘菌素B静脉联合用药。泛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11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混合2种耐药菌3例。感染部位分别为血流感染13例、肺部感染14例和导管感染3例。14例患者(46.6%)48小时内启用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B的中位使用时间为8天,中位累积剂量为1115.0mg。多粘菌素B对血流感染的细菌转阴率(76.9%)明显高于肺部感染(7.1%)和导管感染(66.7%),P=0.001。ICU死亡率为60%(18/30)。多因素分析提示SOFA评分(OR 1.434,95% CI 1.017-2.022,P = 0.040)和晚于48小时启动多粘菌素B(OR 12.950,95% CI 1.487-112.77,P = 0.020)与ICU死亡率密切相关。使用多粘菌素B前36.7%的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使用多粘菌素B后急性肾损伤的比例增加至63.3%(χ2=4.27,P=0.039)。结论:合并泛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晚启动多粘菌素B与不良预后相关。多粘菌素B使用后需密切关注药物相关的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叉头样蛋白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并探讨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定位;建立胃癌细胞和PBMCs的体外共培养体系,然后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和PBMCs中FoxP3 mRNA表达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共培养后两种细胞中Fox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oxP3表达于胃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胃癌细胞与PBMCs共培养时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MKN28胃癌细胞的FoxP3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均增加(P=0.031;P=0.015);与单培养相比,来源于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其FoxP3 MFI均明显增加(P=0.016; P=0.034),且IL-2能促进间接培养条件下PBMCs的FoxP3表达(P=0.024),而对直接共培养影响不大。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直接共培养较间接共培养增加更明显(P=0.035)。结论  胃癌细胞与PBMCs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方式,FoxP3的表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可能跟肿瘤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合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可能会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联合用药存在争议。本文从氯吡格雷与CYP2C19多态性、PPI与氯吡格雷在药理及临床作用上的相互影响、相关临床研究来深入解析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PPI可能削弱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10个临床观察性研究都体现了这个观点,但文献质量偏低,而其余3篇低质量的观察性研究、5篇中等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和1篇高质量的RCT均未发现氯吡格雷合用PPI会显著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价各种因素对治疗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或组织黏合剂联合套扎治疗的肝硬化GOV出血或中重度GOV患者.调查入选时患者的基本情况、肝功能状况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等.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再出血情况,运用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判预后预测指标.结果 157例患者中,26例发生再出血,中位再出血时间为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FIB4评分(Z=-1.282,P=0.100)及门静脉右支内径(Z=-1.812,P=0.035)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内径是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33,95%CI:1.045~2.874,P=0.033),且8.5mm为最佳诊断阈值(AUC=0.724,95%CI:0.537~0.91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6%.结论 门静脉右支内径是影响组织黏合剂预防出血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FIB4评分对预测治疗后复发或出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纵隔气肿的临床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CAP合并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时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氧合指数。观察患者的纵隔气肿合并症情况及相应的处理,记录患者在ICU期间的治疗经过、ICU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所有患者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CAP合并纵隔气肿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14(8~21)分,氧合指数为150(133~189)mmHg。9例患者中,单纯细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3例;结核分枝杆菌合并其他细菌感染1例;病毒感染1例;1例患者未找到病原学证据。纵隔气肿并发皮下气肿7例,并发气胸6例。治疗方式包括抗感染,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纵隔引流、胸腔闭式引流、皮下切开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6例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IMV),2例行无创正压通气(NIV),1例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9例患者中,ICU病死率为6/9,其余3例患者均恢复出院,ICU住院时间26(17~40)d,总住院时间27~61 d。结论纵隔气肿是肾移植术后重症CAP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影像学评估、及时引流、充分镇静,必要时行ECMO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