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临床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0年之前,心脏电生理主要用于证实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药物为主要的干预手段,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的认识激发了非药物治疗特别是射频消融手术和心脏置入转复器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9月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91例并收集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便潜血[OR=4.517,95%CI(1.440~14.163)]、体重指数[OR=0.834,95%CI(0.735~0.947)]、血红蛋白浓度[OR=0.970,95%CI(0.946~0.994)]、院前使用抗生素[OR=2.957,95%CI(1.076~8.130)]及使用抗生素种类[OR=2.148,95%CI(1.146~4.026)]是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的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779;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χ2=1.413,P=0.994)均显示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呼吸科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的风险。结论 该研究基于大便潜血、院前使用抗生素、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使用抗生素种类数这5项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临床个体化预测抗生素药物相关腹泻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心脏局部组织的病理及场电位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180~250 g,随机分为抑郁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用Cronli方法 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并对抑郁组大鼠在慢性应激前后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旷场行为测试.应用微电极阵记录技术观察大鼠的心率、心房及心室肌组织局部场电位时程(fAPD)的变化规律及左心室心尖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ion染色.结果 (1)抑郁组大鼠慢性应激后心率[(107±18)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99±9)次/min]、心房肌组织fAPD[(83.1±4.6)ms]显著长于对照组[(45.8±3.7)ms],场电位离散度[(628±90)ms]大于对照组[(349±69)ms];(2)抑郁组心室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心率、心房组织fAPD及其离散度的改变,是慢性应激致大鼠心肌炎症及心肌纤维化进而增加心肌组织电兴奋的离散度,这可能慢性抑郁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动物冠状动脉心房支及其分布范围的研究,特别是对比分析犬、猪、羊心脏冠状动脉心房支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学数据,对于选择合适的大动物模型,确定有效的冠状动脉置管部位,有效灌注并获得理想分离锁定区域的心房肌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2岁,因反复心悸15年,加重伴气促半个月入院。心房扑动(AFL)在75 mg胺碘酮静脉推注完毕即刻转复窦性心律,再由AFL2∶1突然转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心房颤动—AFL反复循环出现。患者窦性心律时各导联初始向量与AFL相同,并有频发房早,QRS波有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形态走行、分布及其缝隙连接蛋白(Cx)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冠状静脉窦肌袖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新疆成年杂种犬9条,以其冠状静脉窦(CS)为研究标本,分别做Cx43、Cx45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CS的长度为(5.20±0.68)cm,在CS 2.5~3 cm内普遍存在肌袖细胞,CS肌袖纤维以内环外纵的基本模式分布,随着CS窦口向远处延伸,肌袖层分布逐渐减少。在同一横断层或不同层面,肌袖细胞的分布存在呈不均一性。免疫组化证实Cx43在CS表达稀少,Cx45在CS肌袖细胞细胞膜表达丰富,而且随着CS的延伸Cx45表达减少。结论犬CS的肌袖细胞分布存在不均一性,Cx45为其主要缝隙连接蛋白,这似乎可以证明CS具备心脏传导系统缝隙连接蛋白的特点,揭示了CS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条电传导通道。  相似文献   
7.
冠状静脉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冠状窦 (CS)系统是心脏静脉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Bing等[1] 1947年开始了对经CS冠状血流的研究。近来 ,CS又成为许多心脏疾病诊断、治疗的通道和标志 ,如逆行灌注治疗冠状动脉血栓、逆行灌注心脏造影、心脏超声诊断心肌血流时减声微泡的注入、心律失常标测导管和消融导管的插入、经CS心外膜起搏电极的置入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CS解剖结构的变异不仅是一部分需经CS逆行灌注治疗心肌缺血病人介入途径操作失败的原因 ,也是与CS解剖结构相关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失败的根基。因此对CS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笔者综述近年来对CS解剖、生理、影象以及临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动作电位(AP)记录技术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单电极记录AP可获得细胞外单相AP(MAP)且易受远电极部位电活动的干预;双电极记录技术能确切记录MAP,但无法记录细胞群的AP;多电极阵列是一种60个位点非侵入性同步记录组织AP的方法,可用于记录神经、视网膜及心肌等组织细胞群的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一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同时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本世纪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面对的难题,也是当前全世界心脏电生理学家面临的极大挑战.近年来对房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以及房颤对生活的影响和房颤的费用支出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