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代次兔髓核细胞冻存后的生物学特性,找出适合作为种子细胞冻存的兔髓核细胞代次。方法:取3~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麻醉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离胸腰椎间盘(T1/2~L7/S1)髓核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分别取一、二、三、四、五代细胞冻存2~3个月后复苏,取一代未冻存细胞作为对照组(A组,n=10);一、二、三、四、五代冻存后复苏的细胞作为实验组(分别为B、C、D、E、F组,各组n=10),在相同条件下培养2周,培养第2天时采用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成活率;培养第2d、5d、10d、14d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PG)含量;培养第14d时采用阿利新兰染色法测定糖胺聚糖(GAG)合成总量,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检测细胞浓度均为1×105个/ml。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养第2d时B、C组细胞成活率接近A组(P>0.05);D、E、F三组细胞成活率明显低于A、B、C组(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A、B、C、D四组生长趋势较接近,A、B、C三组相同时间点生长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同一时间点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第10d和第14d以及F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三组各时间点的PG含量及GAG含量高于相应时间点D、E、F组(P<0.05);A、B、C三组的Ⅱ型胶原基因表达量高于D、E组(P<0.05),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不同代次兔髓核细胞冻存后生物学特性不同,第一、二代细胞冻存后能较好保持髓核细胞特性,可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2.
电场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以后,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常令人不满意。但研究者已经发现有些药物如激素,生长因子以及电刺激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其中应用弱直流电场所产生电刺激效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现就有关问题做如下综述。1 历史回顾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形态学?..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呈高发生率(美国为3.0~3.5/10万),高致残率(全身瘫痪占67%),高耗费,低病死率(5%)的新特点,加强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近年来,在动物实验中通过周围神经移植已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为SCI的修复带来了希望。现就周围神经移植修复SCI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1周围神经移植治疗SCI的机制周围神经移植的提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真正能提出形态学证据,证明其能促使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研究是Cheng等[1]的报道。其将肋间神经移植于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4.
1神经端侧缝合 端侧缝合应用于血管移植中主要适用于两条血管的外径相差太大,超过外径的1/2,剪成斜口仍不能端端缝合者、接受血管是受区唯一的一条供血动脉,切断后会引起肢体缺血或坏死者,如果将此方法应用于神经移植中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1例患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5.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痊愈率为23.7%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治疗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疗效显著,优于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4年7月~1999年4月开展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椎体间分段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均为C3-74个节段椎间盘病变。男29例,女13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82岁。X线平片均不同程度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  相似文献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对27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在显微镜下的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27例中23例获1年~4年(平均2.2年)随访,按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9例;改进2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颈椎前路去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可使脊髓获充分减压,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岁,因双下肢无力50天,不能行走、尿失禁15天于1992年4月10日入院。体检:发育正常、颅神经检查正常、颈强阳性,脊柱呈生理弯曲,胸椎8.9棘突有压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脐以下皮胀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Ⅱ级、双膝反射亢进、双侧踝震挛阳性、双侧 Babinski 氏征阳性。腰推穿刺:脑脊液呈淡黄色,Ouekenstedl 试验阳性。脑脊液常规:蛋白(卅)、细胞数14个/HP。脑脊液生化检查:糖2.4mmol/L、氯化物107mmol/L。核磁共振扫描:颈_4至胸_(12)段脊髓明显增粗,胸_(8.9)椎体对应的脊髓内密度减低。印诊:髓内肿瘤伴脊髓弥漫性水肿。术前诊断:椎管内肿瘤。在全麻下行椎管切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陈旧性神经损伤行端侧缝合后再生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成A、B、C、D4组。A组陈旧性神经损伤行“不开窗”神经端侧缝合;B组陈旧性神经损伤行“开窗”神经端侧缝合;C组新鲜神经损伤行“不开窗”神经端侧缝合;D组新鲜神经损伤行“开窗”神经端侧缝合。结果再生效果A组最差,D组最好,B和C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端侧缝合能够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观察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并探讨FK506对移植肢体细胞凋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行大鼠异体肢体移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实验组注射FK506 1mg/(k&;#183;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移植组织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对照组移植肢体术后(343&;#177;0.79)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皮色变红,平均存活时间为(7.41&;#177;1.72)d.实验组未见明显排斥反应。两组间皮肤组织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术后3、5.7d对照组分别为(1.14&;#177;0.38),(2.28&;#177;0.48)和(2.86&;#177;0.38)级、实验组为[0.42&;#177;0.53),(0.57&;#177;0.53)和(0.86&;#177;0.38)级(P&;lt;0.01)。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皮下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两组间凋亡指数术后3d对照组为(8.85&;#177;2.58)个、实验组为(4.60&;#177;2.42)个(P&;lt;0.05),术后5,7d对照组为(13.63&;#177;3.12)和(17.59&;#177;4.91)个、实验组为(5.52&;#177;2.46)和(7.35&;#177;2.38)个(P&;lt;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FK506能明显减少移植肢体细胞凋亡的发生,延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FK506对移植肢体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移植物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