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CSVD)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SVD及ICSVD合并VCI患者80例,其中ICSVD组32例,ICSVD合并VCI组48例,对照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体检人员)。采集所有对象的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另外采集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头颅MR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资料。结果 3组受教育年限、不良习惯及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彩超IMT、血压及血检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SVD组与ICSVD合并VCI组IMT和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教育年限短、吸烟、饮酒、高IMT、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Hcy是临床引起ICSVD及VCI重要危险因素;IMT及血清Hcy数值越高,颈动脉管径越细或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可能是ICSVD引起VCI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分析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对42例四肢复杂骨折患者,利用其CT原始数据建立模拟骨折复位后的三维模型,并设计定制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6~53岁,平均37.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3例。其中新鲜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16例(Gustilo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骨折按照AO分型: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5例,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4例,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8例,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28 d,平均10 d。结果定制钢板长度、放置位置,螺钉长度,植钉方向及数量均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30~500 m L,平均180 m L;X线透视次数2~6次,平均3次。2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41例骨折I期愈合,愈合时间8~19周,平均14周;1例于44周延迟愈合。其中骨折达解剖复位19例;3例发生畸形愈合,未行处理;其余均达功能复位标准。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尤其对于四肢长骨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接骨板螺钉系统、不扩髓肱骨髓内钉系统对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肱骨中上段骨折31例。术后随访摄肱骨X光片评价愈合的情况,并应用ASES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与内固定物有关的并发症。接骨板组骨折愈合时间(7.5±1.2)个月,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5.8±1.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骨板组与髓内钉组术后10个月ASE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47%、91.66%,两组ASE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其中内固定拆除术后2个月ASES功能评分:接骨板组12例优良率83.33%;髓内钉组2例功能评分:一般。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操作,结合术后科学康复训练的前提下,采用接骨板和髓内钉系统均是治疗肱骨中上端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髓内钉系统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势,术后无特殊不适不建议将髓内钉取出。  相似文献   
5.
断指再植术是我院开展较早的一项手术,其适应证凡指体较完整、温缺血时间在10h以内[1],再植术后可获得一定功能者。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技术也不断提高。本文总结我科2010.01~2011.01年48例断指再植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肱骨中上段骨折行顺行髓内钉治疗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1~64岁,平均(36.5±5.6)岁。损伤原因:车祸伤8例,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右侧9例,左侧4例;肱骨上1/3骨折8例,肱骨中1/3骨折5例。不扩髓肱骨交锁髓内钉(unreamed humeral nail,UHN)由AO公司提供。[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27个月,平均(19±2.8)个月随访。手术操作时间40~100 min,平均(70±18)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55±14)ml。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物移位、失效及断裂。骨折愈合时间4~8.5个月,平均(5.8±1.5)个月,无旋转、短缩等畸形愈合。无并发桡神经损伤,术前1例不全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功能恢复。根据ASES评分,优良率92.3%。[结论]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符合中心应力生物力学固定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功能康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葛建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89-2590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血液中各种有害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1,2]。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大约有150L的液体交换,加之反复动静脉内瘘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患者容易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含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新型树脂粘接剂,并探讨其粘接强度、力学性能、体外抗菌性能等。方法 制备长链烷基季铵盐修饰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并以0%、2.5%、5.0%、7.5%及1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树脂粘接剂中,生成新型纳米抗菌树脂粘接剂。以0%组作为对照组,用牙本质剪切试验来测试粘接强度;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测试力学性能;建立人牙菌斑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乳酸代谢分析及活/死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评价新型树脂粘接剂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加入5.0%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时,树脂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为28.9 MPa,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86.6 MPa和4.2 GPa,与对照组比较,粘接强度及力学性能明显提高(P<0.05);当抗菌无机填料含量达到2.5%时,新型抗菌树脂粘接剂对牙菌斑生物膜代谢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性能(P<0.05)。结论 含一定质量分数(5.0%)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树脂粘接剂具有较强的粘接强度、力学性能及抗菌功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多面Rasch测量分析软件FACETS应用于临床护理考核成绩分析中的可行性。方法以成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为标准,以6名护士长为考核人员,采用多面Rasch测量分析软件FACETS对护生30人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以评定考核人员评分的宽严程度和自身一致性。结果考核人员评分宽严程度Logit值-1.53~2.01,自身一致性Infit值0.82~1.32,Ontfit值0.44~1.28。宽严度与自身一致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面Rasch测量分析软件FACETS可作为临床护理考核成绩分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具有较强的局部止血、防止瘢痕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等作用,其含有大量与创伤愈合相关的生长因子,可能会促进和诱导周围神经再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对其再生修复且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以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