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复发情况。方法8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为原发组和复发组,回顾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随访2~20年,原发组40例无1例复发,复发组44例有3例分别在术后6、9、13年再次复发。原发组中有2例在半年内表现为暂时性轻度面神经分支功能障碍,复发组有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先后于0.5年内恢复正常;5例术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1年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等轻微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复发及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萎缩腮腺内肌上皮细胞(MEC)的转归规律。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诱导腺体萎缩,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正常腮腺及导管结扎后1、3、5、7、14、21、30、60、 100、150 d萎缩性腮腺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定量分析MEC在腮腺萎缩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及分 布情况。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腮腺主导管结扎5 d后,大部分腺泡细胞出现凋亡丧失,在腺体萎缩过程中形成 大量导管样结构,间质逐渐纤维化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结扎后5 d 内,MEC数量快速增加,随后其数量增长缓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100 d时MEC数量达到峰值,其后快速减少; 在腮腺萎缩早期,MEC位于腺泡及闰管表面,呈星形或梭形,随着腺体的萎缩,最终呈梭形分布于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结论 在导管结扎后5 d内,MEC出现反应性大量增殖,随后数量增长缓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腮腺的逐渐萎缩,100 d后MEC数量快速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腺体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寻腮腺组织萎缩的信号机制.方法:对54只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左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动物模型,分别于结扎后0(对照组)、1、3、5、7、10、14、21、30 d获取大鼠新鲜腮腺组织(n=6).HE染色观察萎缩腮腺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萎缩腮腺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量变化.结果:主导管结扎后,腮腺逐渐萎缩.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表达量在导管结扎后前3d内均逐步下调,在结扎第3天表达量达到最低值(P<0.05),且两者在腺泡细胞基底部染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后表达量连续升高到第14天到达峰值(P<0.05);随后缓慢降低(P<0.05).黏着斑激酶表达量在腮腺萎缩过程中持续减低(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可作为腮腺萎缩过程中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作用,该通路能够对导管结扎产生的机械力刺激作出反应并将机械力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参与调控腮腺组织萎缩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下颌支联合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6例(18侧)髁突-下颌支联合体骨折患者中,2侧髁颈部骨折,11侧髁颈下骨折,5侧下颌支骨折;6侧髁突骨折段无明显移位,10侧髁突骨折段有明显移位,2侧髁突骨折段脱位.术中经口外入路或经口内入路,在内镜监视下复位移位的骨折段,并利用穿刺套管完成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患者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骨折段复位;术后随访12~36个月,关节功能良好、骨折固定稳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口内入路或经口外入路内镜辅助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下颌支联合体骨折具备可行性;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鳃裂瘘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鳃裂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鳃裂瘘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又称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或嗜伊红淋巴肉芽肿,于1937年首先由我国学者金显宅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 (木村)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故此病又称木村病(Kimura Disease, KD).此病全球至今报道约300例,本文报道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木村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体大唾液腺常因受到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及涎腺炎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腺体萎缩,目前对长期萎缩性腮腺内组织形态变化的观察仍较少。目的:观察腮腺主导管结扎诱导腮腺萎缩后的组织转归。方法:通过结扎SD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诱导腺体萎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正常腮腺及导管结扎后0(对照),1,3,7,14,30,60d萎缩性腮腺组织内腺泡、导管细胞的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肌上皮细胞在腮腺萎缩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分布变化。结果与结论:结扎腮腺主导管后腺泡细胞出现快速凋亡,至14d时已基本消失。随着腺体萎缩,间质逐渐纤维化并伴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内形成大量导管样结构,导管面积逐渐增加,到14d时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减少,导管样结构呈典型的双套层结构,结扎各时间点腺泡、导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扎后7d内肌上皮细胞数量快速增加,随后肌上皮细胞数量增长缓慢,维持在一定的范围。表明腮腺主导管结扎诱导腺体萎缩早期腺泡细胞快速消失,出现大量导管样结构,肌上皮反应性增殖,随着腺体的萎缩由导管样结构及肌上皮细胞组成"双套层"结构可能抑制腺体的进一步萎缩。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又称专业化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标准化病人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教学领域以及住院医生培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但由正常人培训后建立的标准化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