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改变.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急性高眼压模型).动物分别存活3h、12 h、1d、3d、7d,处死前注射伊文思蓝(EB),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视网膜铺片和切片中EB的分布;用分光光度计定量视网膜EB的含量.结果:在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中可见,EB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干预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动物左眼于加压前2d分别给予BDNF或溶媒预处理,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各组动物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并维持60min,动物分别存活1、3、7、14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p-ERK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单纯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p-ERK表达下调(P<0.05),1、3、7d组内核层出现p-ERK阳性细胞;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实验结果与单纯急性高眼压组相似;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1、3、7d时p-ERK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7d和14d出现了重新分布。此结果提示外源性BDNF可能通过促进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ERK1/2的活化对受损的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外源性BDNF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Parvalbumin(PV),calbindin D-28k(CB)和calretinin(CR)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高眼压组、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和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每组动物左眼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右眼为正常对照,动物分别存活1、3、7或14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PV、CB和CR的表达变化。结果: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中PV、CB和CR的表达与高眼压组相似。高眼压组中,随着再灌时间延长,内层视网膜中PV和CB标记的神经元数先下调再逐渐恢复,而CR标记的神经元数逐渐减少;再灌1d时PV和CR具有从内核层到内网层的重新分布。在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PV、CB和CR标记的神经元数在再灌1d、7d和14d时与高眼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再灌3d时,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BDNF预处理对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再灌早期上调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墨汁灌注法与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荧光法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显示方面的异同.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vWf免疫荧光显色组和改良墨汁灌注组.改良墨汁灌注组分两步灌注明胶墨汁40 ml.vWf免疫荧光显色组常规灌注生理盐水40 ml.视网膜行铺片和切片,观察vWf免疫荧光法和改良的墨汁灌注法显示的微血管形态;两组视网膜切片还进行NeuN、Parvalbumin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vWf免疫荧光法能充分显示视网膜铺片周嗣部的微血管,但对铺片中央部和切片的微血管显示不良;改良墨汁灌注法能充分显示大鼠视网膜铺片和切片的微血管,用此方法灌注的视网膜切片的NeuN、Parvalbumin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效果均与正常视网膜相似.结论:改良墨汁灌注法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显示中优于vWf免疫荧光法,且能在同一切片上准确显示血管与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模型和免疫组化方法,探讨parvalbumin(PV),calbindin(CB)和calretinin(CR)三种钙结合蛋白在缺血后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24只大鼠(分4组,每组6只)的右眼眼内压升高至14.6 kPa(110 mmHg),维持90 min;左眼作对照.分别存活0,2,7,14 d后处死.其视网膜冷冻切片后,分别作CB、PV和CR的免疫组化反应;邻片用焦油紫染色.结果:在正常视网膜,PV和CB主要表达于内核层;CR表达于内核层、节细胞层和内网层.缺血0 d组中,PV在内核层的表达剧减,而CB和CR仅轻微减少.2 d后,CB和CR明显减少;而PV的表达开始逐渐恢复.至第14天,尽管内核层神经元已减少了1/2,但PV的表达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其阳性神经元与尼氏染色神经元数之比是正常的2倍.同样,相对第7天而言,CB和CR的表达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PV,CB和CR的阳性神经元对缺血敏感程度不同,且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其表达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突触囊泡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突触囊泡素(synaptophysin, SYN)的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并维持60 min,右眼为正常对照,动物存活1、3、7、14、21 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SYN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正常情况下SYN蛋白分布于视网膜内、外网层,外网层染色较深,急性高眼压后SYN阳性产物除外网层分布外,还出现于外核层的内侧部分,存活7 d时,阳性产物在外网层及外核层的分布范围最宽,至14 d时又恢复至与正常相似的分布模式.SYN m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存在于内核层与节细胞层的神经元胞体,急性高眼压后1、3、7 d时内核层SYN mRNA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均高于正常水平,14 d时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SYN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且出现空间分布的改变,提示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内突触溃变前可能存在突触功能增强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流切应力的变化和缺血对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成年大白兔7只,单侧股动脉结扎后,将结扎远侧端和伴行股静脉吻合,制成动静脉短路诱导侧支血管生长模型。用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免疫荧光术研究胫骨前、后肌和腓肠肌内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细胞增殖和密度变化。结果在非手术侧上述肌肉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没有细胞增殖,肌肉内细胞增殖非常低。在动静脉吻合侧,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没有细胞增殖,偶可见管腔内或内皮细胞层有Ki67阳性细胞。但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肠肌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十分活跃,细胞核Ki67的阳性率为(242±12)、(239±17)和(260±11)个/mm2。毛细血管的密度显著增加,在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肠肌分别为每平方毫米(805±40)、(784±34)和(820±29)根,分别是对应正常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的2.00、1.95和1.88倍。结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启动侧支血管生长的驱动因素,而缺血不能诱导侧支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和浅麻醉组(L组)。D组术中BIS值80%以上维持在30~45,L组BIS值80%以上维持在45~60。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1d(T3)、2d(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HMGB-1、IL-1β的浓度。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共107例患者完成了术后7d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53例,L组54例;共59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29例,L组30例。D和L组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9例(17.0%)和19例(35.2%),D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D组术后3个月POCD发生率为2例(6.9%),L组为4例(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D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30~45的水平能降低胃肠道剖腹术中老年患者的早期POCD发生率,但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不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释放,降低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明胶墨汁灌注与荧光微球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灌流情况的显示效果。方法:12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荧光微球组(6只)和明胶墨汁组(6只)。明胶墨汁组分两步经左心室灌注明胶墨汁40ml。荧光微球组经股静脉注射荧光微球0.5ml。视网膜行铺片和切片,观察荧光微球和改良墨汁灌注显示的微血管灌流情况;两组视网膜切片还进行NeuN、Parvalbumin和GFA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荧光微球零散分布于视网膜铺片周边部和中央部视的网膜血管中;不能显示铺片的血管轮廓和切片中的血管截面。荧光微球与NeuN、Parvalbumin或GFAP免疫组化双标不能在同一组织中准确显示视网膜血管与神经细胞的紧密空间关系。改良墨汁灌注能清晰显示大鼠视网膜铺片中周边部和中央部的血管网,以及切片中的血管截面,而且此方法与NeuN、Parvalbumin或GFAP免疫组化双标能在同一组织中准确显示视网膜血管与神经细胞的紧密空间关系。结论:改良明胶墨汁灌注在显示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灌流情况方面优于荧光微球,适宜于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大鼠视网膜墨汁灌注方法进行改良以充分显示微血管。方法78只SD大鼠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一部分中,72只大鼠根据灌注液中明胶的浓度分为纯墨汁组(n=18)、1%明胶墨汁组(n=18)、3%明胶墨汁组(n=18)、5%明胶墨汁组(n=18)。每组动物根据灌注压强分为90、115、140、165、190、215mmHg6个亚组。墨汁从升主动脉进行灌注。用视网膜铺片和切片检测微血管的灌注情况。根据第一部分结果,在第二部分中,6只大鼠先后灌注3%明胶墨汁和5%明胶墨汁各20ml。用上面相同的方法检测微血管的灌注情况。结果在165mmHg压强下灌注37℃的3%明胶墨汁时,视网膜周边部的血管充填充分,但中央部的血管充填不充分。在215mmHg压强下灌注37℃的5%明胶墨汁时,视网膜周边部的血管充填不充分,但中央部的血管充填充分。在165mmHg压强下灌注3%明胶墨汁20ml,再在215mmHg压强下灌注5%明胶墨汁20ml能使视网膜中央部和周边部的大小血管都充填充分,且墨汁无外渗、在水溶液中不褪色、灌注血管与周边组织对比明显。结论在165mmHg恒压下灌注37℃的3%明胶墨汁20ml,再在215mmHg恒压下灌注37℃的5%明胶墨汁20ml是一种较好的显示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