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女性, 30岁。脑出血术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月余, 于2021年11月3日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既往于2017年以"左侧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 诊断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 于2018年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 bypass), 术后均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于2021年5月23日 01:00左右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 急诊头颅CT及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右侧额颞叶出血继发脑室出血, MMD, 右侧颈内动脉C6段与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部动脉瘤。急诊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大骨瓣减压术, 术毕颞肌直接贴附脑表面, 硬脑膜敞开未予缝合修补。患者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本次入院查体:神清语利, 头右侧额颞顶部约13 cm×10 cm颅骨缺损, 骨窗稍塌陷, 张力不高。右上肢肌力3级, 右下肢肌力4-级, 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80分(轻度功能障碍)。于2021年11月5日局部麻醉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右侧颈内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给予观察组微创外科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在对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在失血性休克(HS)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HS组(复制HS模型,分为HS 0 h、0.5 h、1 h、2 h和3 h亚组),留取胸导管组织,检测磷酸化MLCK(p-MLCK)含量;制备对照、HS 0.5 h与2 h组的淋巴管条,采用离体淋巴管收缩性观察技术,观察MLCK抑制剂ML-7和激动剂P物质(SP)对HS 0.5 h及2 h淋巴管收缩频率(CF)、收缩末期直径、舒张末期直径和被动直径的影响,计算淋巴管紧张性指数(TI)、收缩幅度(CA)和泵流分数(FPF),评价淋巴管收缩性。结果: HS 0h和0.5 h淋巴管组织p-MLCK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休克发展,p-MLCK含量逐渐降低。在1、3、5 cmH2O等多个跨壁压下,HS 0.5 h组淋巴管的CF、TI和FP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L-7可显著下调这些指标,SP则可明显降低ML-7的作用,使之恢复至HS 0.5 h水平;HS 0.5 h组淋巴管的CF、TI和F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P可显著上调这些指标,ML-7则可显著降低SP的作用。HS 0.5 h与2 h离体淋巴管C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SP可降低HS 2 h淋巴管的CA,ML-7可抑制该作用,但二者对HS 0.5 h无明显作用。结论: MLCK作为影响淋巴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关键酶,参与了HS发展进程中淋巴管收缩性的双相调节。  相似文献   
4.
手术前备皮的传统做法是剔除术区毛发、清洗皮肤,目前不剃毛备皮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其优越性逐步被认可,现将不剃毛备皮方法在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患者心理和舒适度以及对急诊病人处置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神经内科保守综合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消失时间、神志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将给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进行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明显高于76.6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大量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脑出血,血肿块明显缩小,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肺炎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8年2月~2003年6月期间。采用中西药结合直肠注入治疗小儿肺炎20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休克大鼠离体淋巴管对P物质反应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离体淋巴管灌流技术,观察一氧化氮(NO)在失血性休克(HS)大鼠离体淋巴管对P物质(SP)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手术)和休克组(复制HS模型后分为shock 0.5 h、shock 2 h组)。在相应时点分离胸导管,制备淋巴管条,3 cmH2O跨壁压下行离体灌流,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工具药分别孵育shock 0.5 h和shock 2 h的淋巴管。分别给予从低到高浓度的SP,测量淋巴管收缩末期口径、舒张末期口径、收缩频率(CF)和被动管径,计算收缩幅度(CA)、泵流分数(FPF)和紧张指数(TI),以给予SP前后淋巴管的CF、TI、CA和FPF的差值ΔCF、ΔTI、ΔCA和ΔFPF评价淋巴管对SP的反应性。结果: NO供体L-Arg可显著降低shock 0.5 h淋巴管对多个SP浓度点的ΔCF、ΔTI与ΔFPF;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ODQ可显著抑制L-Arg的作用,在某些SP浓度点上,使ΔCF、ΔTI和ΔFPF显著高于shock 0.5 h+L-Arg组,ΔCF和ΔFPF高于对照组水平。NOS抑制剂L-NAME可提高shock 2 h淋巴管对多个SP浓度点的ΔCF、ΔTI与ΔFPF,且高于对照组水平;shock 2 h淋巴管与L-NAME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茶碱(AP)同时孵育后,在SP为1×10-8 mol/L和3×10-8 mol/L时,AP显著抑制了L-NAME的作用,使ΔCF、ΔTI与ΔFPF明显降低。结论: NO参与了休克淋巴管反应性的双相调节,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环鸟苷酸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大鼠淋巴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反应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管反应性在休克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假手术组(sham)和失血性休克组(HS,股动脉放血使血压维持40mmHg)各8只大鼠行胸导管腹段插管,测压,观察在不同时点股静脉注射NE(5μg/kg)前后淋巴管压力的变化;通过微循环录像系统对每组另8只大鼠回肠下段肠系膜淋巴管(ML)活体标本的自主收缩频率(F)、最大收缩口径(a)、最大舒张口径(b)、静态口径(c)连续记录,计算不同时点给予NE前后淋巴管收缩分数(index I)、总收缩活性指数(indexⅡ)、淋巴管动力学指数(LD-index)的变化(用△表示)。结果:HS组自休克30min起对NE的升压反应开始减弱,呈进行性降低,1h-3h间各时点的升压幅度显著低于sham组。HS组ML在休克1h的△F、△indexⅡ、△LD-index以及1.5h、2.h的△F、△index I、△indexⅡ、△LD-index均显著低于sham组,且在这3个时点的△F、△index I、△indexⅡ、△LD-index均显著低于休克前。结论:大鼠淋巴管的反应性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进程中呈进行性下降,淋巴管低反应性在休克发病学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P物质增强失血性休克大鼠离体淋巴管的泵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离体淋巴管灌流技术,观察P物质(SP)对失血性休克(HS)发展进程中淋巴管收缩性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麻醉与手术)和HS组 。各组在相应时点分离胸导管,制备淋巴管条,在3 cmH2O跨壁压下离体灌流,分别给予从低到高浓度的SP,测量淋巴管收缩末期口径、舒张末期口径、收缩频率(CF)和被动管径,计算收缩幅度(CA)、泵流分数(FPF)和紧张指数(TI)。结果: SP对各组淋巴管的CF、TI和FPF均有提高作用,且随着SP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也逐渐增强;SP浓度自3×10-8 mol/L起,将休克2 h和3 h淋巴管的CF、TI和FPF提高至(或超过)实验前对照组水平。同一浓度下,SP对各组淋巴管CA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随着SP浓度增高,各组淋巴管CA值出现了下降趋势。结论: SP不仅具有增强生理状态下淋巴管泵功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增强休克各期淋巴管的泵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