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钙化参数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到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能谱CT腹部平扫的肾内科患者30例,对其能谱腹部CT平扫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测量常规指标腹主动脉钙化指数,同时获得腹主动脉钙化容积重建的钙(水)基物质图,记录腹主动脉钙化体积、腹主动脉平均钙化浓度,并计算腹主动脉钙化评分,观察能谱CT血管钙化参数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腹主动脉钙化指数、钙化体积与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呈极强相关性(r 0. 8),钙化平均浓度与腹主动钙化指数、钙化体积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3个参数呈强正相关性(0. 6 r 0. 8)。结论使用能谱CT对腹主动脉钙化进行分析是较为可靠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血管钙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成人额窦、上颌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容积,评估各气化腔间含气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正常成人受检者的副鼻窦 HRCT 图像,在原始图像上行气体三维容积重建,分别测量不同侧别额窦、上颌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容积,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成人上颌窦、额窦、蝶窦及颞骨气化腔平均容积分别约17.43 ml、3.42 ml、5.98 ml、5.90 ml。男性含气腔容积普遍较大,但性别、侧别间含气腔容积均无显著差异( P >0.05)。除蝶窦外,不同侧别间含气腔容积分别线性相关( P =0.000)。除上颌窦与颞骨气化腔外,其他含气腔两两线性相关( P <0.05)。结论正常成人颅面部各含气腔在气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与能谱平扫(TNC)图像对比,探究能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在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中的效能表现。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6例因肺内亚实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1.33±11.66)岁。按病理组织学结果将结节分为3组:A组为浸润前病变;B组为微浸润腺癌;C组为浸润性腺癌。将患者术前TNC和VNC图像上传至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进行结节检测并记录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体积及CT值,进一步行三组间结节数值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每组TNC与VNC图像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结果:入组病例中共切除88个亚实性结节,其中A组、B组和C组分别有27个、28个及33个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中3组结节均可被AI系统检出。利用TNC图像时,AI系统对A组、B组和C组中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值分别为74.60%±19.76%、89.97%±8.55%和94.25%±7.04%;在利用VNC图像时,对三组中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为70.01%±23.43%、88.20%±10.35%和94.51%±5.17%;2种图像上三组间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NC和VNC图像上,三组间结节的CT值及体积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上恶性概率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时,VNC图像与TNC图像的预测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胸部CT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和院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提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发热门诊就诊人次和行胸部影像检查的患者影像信息,分析不同时期发热门诊行影像检查的次数、比率和肺内炎症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提取某综合医院西城院区和通州院区2个院区发热门诊自专用胸部CT安装以来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影像信息,分析胸部CT在肺内炎症的检出情况。计数资料采用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2个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5 967人次,行影像检查4 856人次,检查率为81.38%,其中肺内炎症1 502例,阳性率为30.93%;2019年同期,2个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为7 416人次,行影像检查3 317人次,检查率为44.73%,其中肺内炎症1 351例,阳性率40.73%。新冠肺疫情下行影像检查的比率较2019年同期显著提高,但阳性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9.83%(χ~2=82.28,P<0.001)。疫情下行发热门诊专用胸部CT检查525人次,其中肺内有病变433例,肺内病变检出率为82.48%。在肺内炎症检出方面,CT检出肺内炎症146例,检出率为27.81%,CT提示病毒性肺炎患者5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行影像检查的比率较2019年同期显著升高,说明疫情下发热门诊DR、CT影像学应用意识不断提升,医学影像学在新冠肺炎筛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阳性率较2019年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次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为防止漏诊情况和二次感染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影像检查的比率。如何有效利用发热门诊DR、CT是现在以及未来医疗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工作中DR、CT的应用变化趋势,分析数据变动的意义。方法依托三甲综合医院医疗大数据平台,筛选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及2019年同期就诊于急诊的患者信息,分析急诊就诊患者以及DR、CT检查数量、检查部位及占比、检查项目及占比的变化,计算急诊患者DR、CT每百人检查量;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计算检查结果阳性率、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结果急诊就诊人次、DR、CT检查人次显著降低,DR自22.8人次/百人降低至18.8人次/百人,同比下降17.5%,CT自22.8人次/百人显著升高至44.2人次/百人,同比大幅增长93.9%,增强检查显著提高至4.3人次/百人,同比增长50%以上。放射科工作内容显著变化,CT检查明显增多,占比高达74.7%。各类检查项目中,头部、腹盆部、胸部平扫为急诊CT主要检查项目,胸部和腹盆部平扫每百人检查量大幅升高,分别达17.4人次/百人、11.8人次/百人,同比增长296.6%、112.2%。对于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DR整体明显降低,CT整体稍有降低,但腹盆部、胸部及颈部平扫显著提高,同比增幅超过20%。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CT特别是胸部CT应用意识及需求显著提升。应采取应对措施(如人工智能软件等)提高工作效率。非疫情状态下可能存在较多非必要的急诊就诊及过度使用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 MPR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解剖关系的能力。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鼻窦高分辨CT检查的患者110例(220只耳),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对图像进行MPR,观察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的解剖关系,评价内容包括骨性间隔明确缺失(Ⅰ型)、骨性间隔可疑缺失(Ⅱ型)及骨性间隔完整(Ⅲ型)。结果 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的解剖关系:Ⅰ型71只耳(71/220,32.27%),缺失最大径为0.3~1.3 mm,平均(0.64±0.26)mm;Ⅱ型86只耳(86/220,39.09%);Ⅲ型63只耳(63/220,28.64%),骨性间隔厚度0.3~1.0 mm,平均(0.68±0.15)mm。不同性别、年龄及侧别之间上述3型解剖关系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高分辨CT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中转解剖关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超高分辨率CT(U-HRCT)分析正常砧镫关节(ISJ)影像解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行U-HRCT检查的耳鼻喉科患者258例,正常耳共计304侧。于U-HRCT图像设置ISJ标准观察层面,描述其解剖特征,并比较不同年龄及性别的ISJ解剖形态差异。结果 88.2%(268/304)ISJ清晰可见,11.8%(36/304)模糊可见;47.7%(145/304)ISJ表现为低密度,40.8%(124/304)为部分骨性密度,11.5%(35/304)为骨性密度。≤30岁及>30岁中ISJ解剖特征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男性镫骨头-豆状突外侧距离、豆状突长径数值均大于女性,分别为[0.93 mm(0.81 mm, 1.02 mm)vs.0.87 mm(0.74 mm, 0.96 mm)(Z=-2.870,P=0.004)]、[0.66 mm(0.55 mm, 0.77 mm)vs.0.59 mm(0.51 mm, 0.69 mm),(Z=-2.825,P=0.005)],关节间隙宽度(即二者差值)则未见显著差异。砧骨豆状突-镫骨头夹角...  相似文献   
8.
徐辉  谢敬霞  杨正汉 《当代医学》2008,1(21):127-13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肝硬化.近年来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影像学的研究认为肝硬化结节发展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_[1-3],称为"多步骤癌变(multistep process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cirrhosis)",具体为由肝硬化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到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ower grade dysplastic nodule,LGDN),到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igh grade dysplastic nodule,HGDN),到包含HCC中心(microscopic foci of HCC)的不典型增生结节,直到HCC.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及MR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病理学特征的显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确诊的HA(共11个病灶),比较CT及MRI对HA主要组织学特征的显示能力.结果 脂肪变性的病灶8个,MRI判断正确6个,CT3个,有假包膜病灶7例,MRI判断正确6个,CT4个,4个病灶有出血,MRI判断正确3个,CT均未判断有出血;富血供病变9个,MRI和CT均作出准确判断.结论 对于HA脂肪变性、假包膜及出血的显示,MRI优于CT,对于富血供的判断,MRI与CT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以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动态变化。方法分析11例AIP病人的临床及MRI资料,观察AIP在类固醇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MRI表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初诊与自然病程下及初诊与类固醇治疗后的胰腺大小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胰体见局限性肿块;受累胰腺在T1WI低信号1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1例;4例显示胰周低信号带;胰腺病变区7例胰管不可见,2例间断显示,1例呈串珠状改变,1例胰体部胰管受压、移位;9例胰腺段胆管壁增厚。自然病程下随访,5例胰腺肿大程度及MRI信号异常与初诊病变相似,4例胆管壁病变范围较初诊病变加重。类固醇治疗后,6例胰腺肿大、MRI信号异常以及胆管壁增厚趋于正常,胰周低信号带消失。有效治疗后3例胰腺病变复发,复发性AIP的MRI表现与初诊病变相似,其中1例胰体尾前方出现假性囊肿。初诊与自然病程下胰腺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与类固醇治疗后胰腺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可用于诊断AIP,评估类固醇疗效,长期随访以及了解有无病变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