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题释义:尖顶距:是指术后即刻的正、侧位X射线片上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之和,并校正放大率后所得值,以毫米为单位。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是尖顶距值≤25 mm可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可能性。股距尖顶距:股距尖顶距是在尖顶距的基础上提出的。正位片上,于内侧皮质做一条平行于股骨颈中轴线的切线,该线与股骨头关节面的交点至螺钉尖端的距离即为正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侧位片上,为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将正、侧位片上的股距尖顶距相加再予以校正后得到股距尖顶距的值。股距尖顶距更强调正位片上偏下的螺钉位置。 背景:尖顶距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拉力螺钉切出的可能性,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正位片上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下的位置时更稳定,于是为了更准确评估拉力螺钉位置, 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但是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的:利用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公式,将拉力螺钉放入股骨头内不同的区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 方法:利用CT影像数据建立左股骨有限元模型,用3D扫描加建模建立捷迈解剖型髓内钉内置物有限元模型,按照尖顶距15,20,25,30,35 mm将拉力螺钉分别放入股骨头内中间区域和前上、前下、后上、后下5个对应的象限,建立24个内固定模型。同时计算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间时对应的股距尖顶距,将拉力螺钉放入后上、后下、前上、前下4个象限,建立16个股距尖顶距模型。然后给模型垂直向下的力,比较以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为标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以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尖顶距为35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205 5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尖顶距为20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524 0 mm。以股距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股距尖顶距为37.88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794 1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股距尖顶距为25.25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183 2 mm。②将拉力螺钉按照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放入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上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最大主应力增高明显,平均值分别为82.339 4,79.118 8 MPa;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下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平均最大主应力值减小,分别为49.535 9,49.642 8 MPa。提示:在评估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时,股距尖顶距并未较尖顶距表现出明显优势;股骨骨折近端的稳定性受到拉力螺钉位置的影响更大,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下后象限时,稳定性最好。ORCID: 0000-0002-7707-3553(乔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陈波  张经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45-104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患儿体液免疫IgG、IgM、IgA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42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P<0.0001;血清IgA水平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4。结论支原体肺炎病儿体液免疫IgG、IgM应答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0岁。因右额部肿物一年余,逐渐增大,于1986年2月25日收住院。检查;右额部发际下1cm 处有2.5×2.5×1cm 圆形肿物,自额骨板向外隆起,边界清楚,表面皮肤颜色正常,与皮肤不粘连,基底部不活动,触诊有囊性感,无压疼,皮温正常。其他无异常发现。无自觉症状,既往无结核史及结核病接触史。化验及放射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及胸透正常。头颅正位片示右侧额骨有1.5×1.5cm 圆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先证者:男,两岁半,在外院诊断为“多关节挛缩症”,其由父母带来我院优生咨询门诊进行遗传咨询。患儿父亲自诉自患儿出生即发现多关节挛缩、弯曲不能伸直,无进行性加重,小腿肌肉力弱。查体:身高101.5cm,体质量14.5k,四肢及手指细长,肘关节及膝关节弯曲,蜘蛛样指性挛缩,四指关节挛缩以小指为甚,胸部似漏斗胸,左侧皱耳,阴茎包皮过长。X片显示L5隐性脊柱裂、双侧髋臼指数明显变小、髋臼窝加深。眼科及心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先天性挛缩性蜘蛛样指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结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性急性结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术中选择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12例选择单纯全身麻醉,10例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发现癌肿54例(69.2 %),回盲部肠套叠8例,粘连性梗阻7例,乙状结肠扭转7例,粪块阻塞2例;结肠切除占80.8 %(63/78),同时Ⅰ期吻合占82.5 %(52/63);术后死亡4例(5.1 %),5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1.8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和管理,及时、恰当处理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是改善老年性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1984年以来13年间在出生缺陷监测中根据典型或可疑面容及有关体征结合染色体检查确诊的围产儿Down综合征(DS)46例,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分析 1.DS发生情况:该院自1984年1月至1996年10月共分娩围产儿64 650例,7天内体检发现有典型或可疑面容并部分体征者作外周血染色体分析,确诊DS 46例,DS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改良Sugiura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腹改良Sugiura术和28例经传统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改良Sugiura术组与传统断流术组相比门静脉压力改变不明显(P〉0.05):但改良SugiuFa术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3年内食管曲张静脉再出血率比传统断流术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1988—1995年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1988-1995年8年间分娩围产儿39113例,围产儿死亡829例,围产儿死亡率21.19‰,其中死产发生率2.28‰,死胎发生率9.2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9.66‰。分析了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进一步实施最佳围产方案,加强围产保健和监护工作,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宫内感染造成围产期危害的一类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71年Nahmias首先提出TORCH感染的概念,其中“TO”即是指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感染。当孕妇患急性弓形体感染时,40%左右可以传给胎儿,受染胎儿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长期以来对弓形体感染认识不足,弓形体病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我院自1986年起开展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为了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开始注意弓形体感染问题。自1988年1月到1990年12月的三年间,对死亡的畸形儿67例作弓形体检测,1例存活儿作了弓形体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1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血、尿、毛发、口腔上皮细胞的Y染色体特异片段(DYZ1基因),结果均呈阳性。表明该患者存在有Y片段的移位。具体定位有待于进一步作染色体的原位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