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作用及高浓度的mNTF是否会产生高效应。方法 从3周龄Wistar大鼠腓骨肌中提取mNTF,用1mm&;#215;1mm Phast凝胶块运载后放入移植的游离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处。并将30只成年Wistar大白鼠根据其浓度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低浓度组(10只)和高浓度mNTF实验组(10只)。结果 单纯游离的周围神经移植后4周仅仅见到极其微弱的脊髓神经的再生。加入低浓度mNTF后脊髓神经的再生极显著地提高,高浓度mNTF组中虽然脊髓神经的再生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是反而明显少于浓度mNTF组。结论 肌肉源神经生长因子(mNTF)对游离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仅仅补充高浓度mNTF,而不补充其它营养因子,则会造成其“营养失衡”,所以结果反而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予以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为选择最好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已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B组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治疗,C组接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临床总有效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锻炼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10年8月治疗的8例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L4~54例,L5~S13例,L4~5/L5~S11例,保守治疗3例,5例行后路清创、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恢复正常。8例患者获得8~36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感染无复发。细菌培养:金葡菌2例,表葡菌1例,其余阴性。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MR I对本病早期诊断有帮助,保守治疗应严格卧床制动、抗感染,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和重症感染者行1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需手术治疗的多节段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罕见。近期我科手术治疗1例青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4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经验,研究其原因、特点、救治方法。结果34例中血管吻合5例(14.7%),自体静脉移植7例(20.6%), 人造血管移植1例(2.9%),血管修补9例(26.5%),血管结扎6例(17.7%),压迫等保守治疗4例(11.8%), 无法处理或未来得及处理术中死亡2例(5.9%)。输血800~15200ml,平均2862ml。结果本组死亡 6例(17.7%),截肢1例(2.9%),手术成功修复27例(79.4%)。结论 (1)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和造成严重后果。(2)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提高医生的警觉性及手术技巧,规范操作可有效地降低发生率。(31)损伤以单纯的动脉损伤为最多见,单纯静脉损伤次之,因此治疗以修补为主,静脉移植次之。(4)患者常常并发较严重的原发病,为避免顾此失彼,多脏器的兼顾与多科室问的协调在救治中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分析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就诊的15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明确的神经根性疼痛,,男96例,女5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即地塞米松组26例,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16例,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108例,地塞米松组进行单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保守治疗,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当天即开始应用地塞米松。均连用5d,1~5d用量分别为20,20,20,10mg和5mg。采用四度十级数字定级法在治疗前后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判定,通过对所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评估地塞米松对神经根性疼痛得治疗作用。结果:所有病例资料均在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神经根性疼痛有显著性减轻,用药后3,5d较治疗前神经根性疼痛均减轻(4.13±1.41,3.92±0.90,6.71±1.24,t=2.210,2.431,P<0.05)。②手术后,受术两组神经根性疼痛均有显著性减轻(P<0.05~0.01),术后迟用地塞米松组术后第5天疼痛较术后第3天未用地塞米松时减轻(2.28±1.13,3.22±1.30,t=1.983,P<0.05)。③术后即用地塞米松组术后3d疼痛程度较迟用地塞米松组轻(1.98±1.25,3.22±1.30,t=1.887,P<0.05)。结论: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可以单独用于非手术治疗,也可配合手术治疗以增强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骨科手术风险评分对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病例资料26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的化验结果、心肺功能评估、测量血压值等作为风险因子,分别给予赋值,建立评分系统.将2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根据术前评分多少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观察评分与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低风险组90例,评分为(14.5±0.8)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4例;中风险组73例,评分为(18.6±2.2)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6例;高风险组65例,评分为(24.3±2.9)分,住院期间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30例;极高风险组32例,评分为(27.8±4.7)分,住院期间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 根据老年病人住院后的化验检查、合并症等情况作为手术风险因子而自行设计的简易评分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在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家兔30只,随机分为激素组(短期注射地塞米松)及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流流变学参数、免股骨头骨陷窝空虚率的阶段性变化。结果:实验15、30d,激素组的TG、T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60d,激素组血清TC、血浆粘度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激素组合35、70d双侧股骨头骨陷窝空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冲击应用可造成家兔血液流变特性恶性化,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多种神经组织修复成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不同神经组织移植修复成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能力。方法 成鼠脊髓损伤后,分别移植游离正中神经(EPN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VPN组)、孕、14天胚胎脊髓(FSC组)、游离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P+F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术后8周行神经解剖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V+F组再生轴突和存活雪旺氏细胞数目、胚胎脊髓体积增长速度和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分化较好,突触较成熟。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1、N1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结论 带血管蒂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在解剖和电生理上均优于其他组织,对FSC的生长发育和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