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光敏粘合剂联合温敏材料泊洛沙姆行血管吻合(简称H-P法)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合成光敏医用粘合剂聚癸二酸丙三醇丙烯酸酯(PGSA),并配制特定热敏特性P407组方。选取家兔2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H-P法吻合组和传统缝线吻合法组),每组10只,两组对照,记录两组每个血管吻合口吻合时间,术后6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中对两组家兔血管吻合所需时间进行记录,H-P法平均耗时为(12.0±3.7)min,传统缝线吻合法耗时(27.0±6.3)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周,超声多普勒、CT检测H-P法组和缝线组口通畅率均为100%;超声多普勒检测两组吻合口处血管内径的大小[H-P组(2.246±0.165)mm,缝线组(2.114±0.1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和缝线组健侧与两组吻合侧血管内径分别为(2.369±0.157)mm和(2.180±0.1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传统缝线组炎性细胞数目(321.6±43.5)较H-P法组(189.0±29.4)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法行小血管吻合具有可行性,较传统的缝线吻合法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在不同时间断蒂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6~30个月,按皮瓣断蒂时间分为四组。其中A组断蒂时间14~21d共33例,B组断蒂时间22~28d共27例,C组断蒂时间29—35d共22例,D组断蒂时间〉35d共23例。术后对皮瓣成活率、伤口感染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手功能恢复、皮瓣质地、恢复伤前活动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四组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与手功能恢复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1周恢复率(97.0%,32/33)高、伤口感染率(39.4%,13/33)低、恢复伤前活动时间[(6.2±0.8)周]短,与B、C、D组的74.1%(20/27)、59.1%(13/22)、17.4%(4/23),63.0%(17/27)、81.8%(18/22)、100.0%(23/23),(8.1±1.6)、(9.7±2.2)、(10.5±1.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术后14-21d断蒂存活良好,合并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采用第二足趾部分移植再造与修复小儿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第二足趾中末节部分移植再造拇指末节部分缺损35例。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经6~24月随访,再造拇指的外形、指间关节活动及指腹感觉良好,供足活动良好。结论第二足趾中末节部分移植是再造与修复小儿拇指末节部分缺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了解患者供、受区血管情况,为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提供合适的手术方案,提高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成功率。方法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供区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及趾蹼分支、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及受区桡动脉、头静脉的走行、口径大小情况,是否损伤或变异。结果再造36例拇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既往未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病人,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用于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前检查,有利于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足并发症,提高再造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临床上较多见,多伴有骨及肌腱等重要组织的外露,修复创面有很多方法[1].1983年,国内李吉等通过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提出上臂外侧皮瓣可供游离移植.由于该皮瓣不牺牲前臂主要血管,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6].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3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腓管综合征是指腓管内的占位性病变致腓总神经受压或损伤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属于周围神经卡压征的一种,由Sunder—land等于1961年首次提出。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性创伤及肿瘤的出现,使其越来越多见,以往诊断腓管综合征多凭临床症状、临床经验及体格检查等,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使该病误诊率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已经成为腓管综合征诊治可靠标准之一,有助于腓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最佳治疗时机和方案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现将超声在腓管综合征诊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足背踝前分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玲  刘鸣江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04-906
报告了16例足背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体位训练,注重术野皮肤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安置正确的体位,加强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特别关注供皮区的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本组16例皮瓣均顺利一期成活,经过2~1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血供满意,手功能恢复比较满意;足部供区植皮10例皮片一期愈合,6例皮片部分坏死、肌腱外露,经过3周至2个月换药愈合,行走无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 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术前彩色B超定位,术中采用不携带深筋膜的骨间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吻合骨间背动脉与指固有动脉、皮下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并可吻合骨间背静脉及手指掌侧静脉.结果 术后27例皮瓣存活,随访6~ 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1例完全坏死,1例部分表皮坏死.结论 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例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应用臀大肌皮瓣进行修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我院 2003~ 2011年16例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肌皮瓣面积16 cm ×10 cm~ 10 cm ×8 cm,随访 6个月~ 2 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 术前重视心理支持,积极改善患者营养,做好体位训练是保证病人康复的重要前提,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皮瓣血运,耐心做好防复发宣教是骶尾部巨大压疮行臀大肌皮瓣修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