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含抗生素骨水泥修补骨缺损可在缺损处持续释放较高浓度的敏感药物,利于杀灭致病菌,为二期植骨提供必要的植骨床和植骨空间,减少二期植骨时清除骨缺损处肉芽而引起的大量出血。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自体骨移植、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后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3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0岁,积极清创骨断端坏死感染组织,以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牢固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移植骨缺损处修复,同时在缺损处放置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支持,随访观察骨折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和踝关节评分情况。 结果与结论:31例获6个月-3.5年随访,胫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复发,骨性愈合时间为3-6个月,外固定时间3-6个月,术后患肢延长长度(7.50±1.01) cm,未发生与骨水泥材料及移植骨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植骨后3个月时的膝关节和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表明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自体骨移植、环形外固定架治疗骨髓炎后胫骨骨缺损可控制感染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踝部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足踝部Gustilom。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41例,其中ⅢA型18例、ⅢB型15例、ⅢC型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cm×3.0cm-25.0cm×15.0cm,平均12.0cm×8.0cm;合并软组织感染11例,骨感染4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清创和多种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4例,足底内侧动脉皮瓣4例,游离皮瓣移植23例。结果:本组41例,26例骨折固定的同时行一期创面皮瓣移植修复,15例先行骨折固定、软组织创面经数次清创二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失败,后经游离皮瓣手术完成创面覆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9例,二期愈合2例。术后41例均随访3—24月,根据下肢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1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结论:足踝部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软组织缺损经清创、皮瓣移植修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合并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伤后胫前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骨质、钢板外露等在临床上经常发生,关键在于坚强的骨折固定以及合理应用血供可靠的皮瓣封闭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纳入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2组,各12例。负压封闭引流组软组织缺损范围10 cm×15 cm-15 cm×20 cm。经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三通管接生理盐水随时冲洗血块,7-10 d去除负压封闭引流负压,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行旋髂浅动脉的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与膝下内侧动静脉吻合移植修复。非负压封闭引流组创面大小10 cm×15 cm- 30 cm×2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24 h。普通清创换药,二期固定或者皮瓣转移。 结果与结论:修复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负压封闭引流组显著优于非负压封闭引流组(P < 0.05);2组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负压封闭引流组修复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负压封闭引流组治疗8-14 d后创面感染率为75%。2组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非负压封闭引流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负压封闭引流组。2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血管危象的发生,无破溃,无臃肿。提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创面及骨折愈合有显著作用,皮瓣质地柔韧,外观良好,活动功能良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抗感染并形成诱导膜,采用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15例胫骨骨髓炎患者,一期病变切除,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6~8周诱导膜形成后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采用膜诱导技术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质愈合。结果随访12~52月,15例患者感染无复发,骨折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肘关节开放骨折随着工伤事故发生率增高而迅速增高,骨折往往同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目前采用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已被广泛报道。 目的:探讨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复杂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的特点。 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复杂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患者41例,均一期常规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封闭创面,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覆盖后,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 结果与结论:4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22个月,平均13个月。外固定时间为8-13个月,平均9.8个月。开放性创面Ⅱ期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后均完全愈合。31例患者骨折Ⅰ期愈合,7例延迟愈合,3例不愈合,行髂骨植骨后8-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41例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3%。其中Gustilo Ⅱ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更佳。提示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复杂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疗效满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诱导膜技术:是修复骨缺损,尤其是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手术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是在骨缺损部位填塞骨水泥,由于异物反应刺激周围软组织形成伪膜,伪膜逐渐增厚成为诱导膜;第二阶段手术是切开诱导膜取出骨水泥填塞物,在诱导膜内植入松质骨等植骨材料,并缝合诱导膜。第二阶段手术时间因骨缺损部位是否感染和感染何时得到控制而不同。 诱导膜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一方面是诱导膜具有机械性的隔离和包裹作用;另一方面诱导膜是生物膜,具有生物性成骨活性。诱导膜厚度可达1 mm左右,比正常骨膜更厚,外层主要为纤维组织,具有机械性隔离纤维组织长入骨缺损部位作用。 背景:对于骨缺损的治疗,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的骨愈合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愈合效果差异和影响骨愈合的主要因素。 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无锡市骨科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诱导膜技术治疗的63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9岁,按骨水泥填塞后诱导膜内植骨时机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n=25)在骨水泥填塞后6-8周诱导膜内植骨,晚期组(n=38)在骨水泥填塞后10-12周诱导膜内植骨。随访评估两组骨缺损愈合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试验获得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LW2019001)。 结果与结论:①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移植手术,术中发现早期组形成的诱导膜较薄、毛细血管相对较多,而晚期组形成的诱导膜通常较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②63例获得16-50个月随访;早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22例,延期愈合3例;晚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2例;③早期组延迟愈合1例,无骨不连病例,临床愈合时间5.0-12.0个月,平均6.64个月;晚期组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临床愈合时间5.0-16.0个月,平均7.42个月;两组骨缺损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早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3例、良11例、可1例,晚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7例、良18例、可3例,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行诱导膜内植骨对骨缺损骨愈合时间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对愈合率无影响,而诱导膜体积和完整性、植骨质量和数量及断端稳定性等其它因素对骨缺损骨愈合,尤其是愈合率的影响更大。ORCID: 0000-0002-7347-1773(周子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感染性骨不连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组织控制感染,修复缺损软组织闭合创面,又要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程度恢复肢体的功能。由于自体微小颗粒骨取材方便,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来源广泛,其混合植骨模式成骨可靠、安全性高,适于修复感染性骨不连。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髂骨、长骨干骺端松质骨)混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感染性骨不连23例,股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7例,胫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16例,其中11例患者因瘢痕挛缩或软组织条件差继续使用外固定支架,患者12例改用内固定钢板固定,固定后1,3,6个月和1年复查X射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4个月,骨折愈合,骨不连均得以修复,创面均闭合,无感染复发。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95%。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模式,在感染性骨不连修复中来源广泛、成骨可靠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周围骨折复位后常出现骨缺损,需进行植骨填充骨缺损以早期支撑关节面以防止关节面塌陷及移位。同种异体骨是治疗骨缺损的移植材料,但成骨能力差。自体红骨髓有成骨能力,但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有待评定。 目的:采用锁定板固定、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伤科治疗关节周围骨折患者43例。采用切开解剖复位关节面、将红骨髓与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体植于骨缺损处,植骨完成后常规解剖锁定板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内侧、外侧或双侧锁定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背侧或掌侧锁定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或外侧板锁定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43例共随访12个月至6年,平均4.3年。X射线片及CT复查结果显示,43例患者达骨性愈合,塌陷骨折复位良好。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陈旧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后43例患者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2例患者切口渗液较多,经换药2周愈合。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引流换药4周伤口愈合,随访4年1个月至今感染未复发。根据Mankin和Komender标准评定,同种骨移植满意患者40例,占93%;不满意患者3例,占7%。结果证实,在锁定板支撑固定下,异体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体移植治疗周围关节骨折可以起到近期支撑作用,防止关节面塌陷及骨折移位,并为关节周围骨折骨缺损提供骨重建材料,远期可以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感觉功能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6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指骨、神经缺损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3~61岁,平均47.3岁;右手2例,左手4例;拇、示、中指各1例,环指3例;皮肤缺损面积1.0 cm×1.5 cm~2.5 cm×3.0 cm,骨缺损长度1.5~2.5 cm。6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创面彻底清创,创面缺损伴指骨、神经缺损先行异种皮覆盖创面,克氏针维持骨折稳定性;二期带感觉功能的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皮瓣设计面积1.5 cm×2.0 cm~3.0 cm×3.5 cm,骨瓣切取大小为1.5 cm×1.0 cm×1.0 cm~3.0 cm×1.5 cm×1.0 cm。术后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功能,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制定的感觉分级方法评价皮瓣感觉恢复效果,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 本组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皮瓣全部成活,骨折均愈合,骨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供区直接缝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手部功能优5例、良1例,手指感觉恢复至S4级4例、S3+级2例,患指外观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1例、满意4例、一般1例。结论 带感觉功能的上臂外侧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可同时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和指骨缺损,对供区影响小,术后手指感觉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向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皮瓣成形术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外固定架维持复位,二期远、近端双向Ilizarov骨搬运联合皮瓣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连续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6)个月。所有患肢骨缺损均得以重建,且骨性愈合,创面均闭合,患肢长度与健侧差值为0.5~2.5 cm,平均(1.4±0.5)cm。均在术后65~119 d内行二次手术皮瓣成形,平均(89.75±14.56)d,其中4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软组织嵌顿,行二次手术清理嵌顿组织并皮瓣成形,二次手术后30 d内切口愈合。17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者出现腓总神经麻痹,于术后4个月恢复。所有患者骨重建完成时间为10~14个月,平均(12.3±1.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创面愈合延迟、皮肤坏死、针道感染现象。结论双向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皮瓣成形术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安全有效,骨重建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8 cm~24 cm×12 cm,胫骨缺损长度6.5 cm~18.2 cm,平均11.4 cm。术后随访时间1~8年,平均32个月。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感染均愈合,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植骨后愈合,3例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其余骨缺损与软组织创面均顺利愈合。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5 d~190 d,平均70 d,骨愈合的时间为14~35个月,平均21.6个月;28例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3例患者患肢较健侧短1.5 cm。结论对于8 cm以上的胫骨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双处截骨纵向搬移可缩短治疗时间。主要并发症为骨会师端延迟愈合、成骨不良和胫骨力线偏移,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应用Masquelet技术行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治疗的53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一期清创术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骨缺损并稳定断端,二期手术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更换固定器械为髓内钉,诱导膜内充分植骨。随访观察术后感染复发率、骨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66个月,平均(46.3±11.5)个月,均无感染复发、轴线偏移、再骨折现象。51例(96.2%)骨愈合;2例(3.8%)出现肥大性骨不连,翻修辅助重建锁定钢板后均愈合;1例(1.9%)出现髂后供骨区切口感染。结论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应用Masquelet技术二期髓内钉固定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增加稳定性、减少植骨量、避免轴线偏移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嵌合髂骨穿支皮瓣修复3例;采用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修复6例。皮瓣最小面积5.0 cm×6.0 cm,最大面积35.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皮瓣皮下血肿压迫出现动脉供血障碍,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1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运。 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平坦,两点分辨觉10.0~20.0 mm。受区移植髂骨均生长良好,骨折完全愈合。供区见2例瘢痕稍增生,余均呈线状瘢痕愈合良好。 结论 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不损伤主干动脉等传统优点,且具有可灵活修复骨缺损,可切取大面积联体(嵌合)穿支皮瓣及可修薄等特点,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肢体腔隙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收治的14例腔隙性软组织缺损病例,缺损面积:1.5 cm×2.0 cm ~ 4.0 cm×6.0 cm,缺损深度:3.0~7.0 cm。彻底清创后制备自体脂肪颗粒,采用Coleman法制备脂肪颗粒,将脂肪颗粒注射到缺损周围软组织内并填充于腔隙内,表面覆盖凡士林纱布,每周打开凡士林纱布观察组织缺损部位变化,连续随访了解创面修复情况至创面愈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周随访,组织缺损部位在治疗后2周观察到大量肉芽组织生长,缺损面积缩小约(47.5±5.5)%。12例在治疗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缩小直接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4.2±4.5) d;1例皮肤软组缺损伴骨质缺损在治疗后1周,部分移植脂肪坏死,行局部皮瓣移植术后愈合;1例术后5 d感染脂肪液化坏死,实施清创术控制感染后换药愈合。 结论脂肪颗粒移植对肢体腔隙性软组织具有修复作用,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软组织缺损重建。  相似文献   

16.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利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1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6个月~8a,平均3.2a。所有被修复骨缺损均获良好愈合,获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结论: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是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较好方法,可一次完成骨支架重建;如联合应用组织瓣移植,可同时完成软组织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合并跟骨结节缺损(缺损长度小于1 cm)。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扩创后面积)为3 cm×4 cm~10 cm× 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5 cm~11 cm×7 cm。通过观察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及两点辨别觉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佳,两点辨别觉5~ 9 mm。8例无骨缺损患者穿鞋、行走不受限;2例合并骨缺损患者需穿软底带跟鞋且持续行走半小时感觉局部刺痛。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能较好的重建足跟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咸阳市核工业215医院手外科收治的58例四肢创伤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2.00岁。对其均给予彻底清创,肌腱、血管神经修复,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后行VSD治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6例一次性治疗,局部转移皮瓣10例,岛状皮瓣移植12例。所有病例缺损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行皮片移植或皮瓣修复后创面均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无明显功能障碍。并发症:引流管堵塞6例,膜下积液2例。结论 VSD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在治疗四肢创伤并软组织缺损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