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巨大包块(平均径线≥10 c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龄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确诊的311例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包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将患者按年龄和包块平均径线进一步分层,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包块平均径线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患者中位年龄44(24,60)岁。首发症状依次为体检发现卵巢包块、腹痛、腹胀、自觉腹部膨隆、出现压迫症状。(2)手术方式依次为:单侧卵巢切除术(30.5%,95/311),卵巢囊肿剥除术(28.9%,90/311),肿瘤分期或肿瘤细胞减灭术(28.0%,87/311),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12.5%,39/311)。(3)病理类型为:良性(49.5%,154/311)、恶性(31.8%,99/311)、交界性(18.7%,58/311)。(4)<20岁组患者因发现腹部膨隆就诊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50岁组的卵巢切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20岁组患者的单侧卵巢切除率仍高达30.1%(15/49)。(5)包块大小与病程的长短相关,病程1~6月时,包块径线>30 cm者最常见(P<0.05)。>30 cm组交界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巨大包块以卵巢黏液性及卵巢交界性黏液肿瘤多见。包块大小随病程的延长有增大趋势,且随着包块增大,交界性肿瘤发生率随之升高。同时应加强年轻群体的健康宣教,当出现腹痛、腹胀,尤其是下腹膨隆时应及时就诊,以避免因交界性肿瘤等切除卵巢。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治疗妇科肿瘤适应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适应证。方法 :腹腔镜下行附件切除或囊肿剥除 ,子宫切除 ,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或大网膜切除。并以相应开腹手术作对照。结果 :腹腔镜手术进腹与缝合腹壁时间短、恒定 ,而开腹手术却受手术的大小和患者肥胖程度的影响。腹腔镜对小于 10cm的卵巢囊性肿瘤或子宫小于3月妊娠大小的子宫肿瘤患者 ,手术时间及过程与开腹手术比较没有显著区别。但对于更大囊性肿瘤或子宫肿瘤 ,腹腔镜手术难度加大 ,时间显著延长 ,开腹手术优于腔镜手术。合并盆腔脏器粘连者 ,两者处理过程相似。腹腔镜下处理妇科恶性肿瘤需较高的操作技巧和相应的手术器械 ,手术效果可与开腹手术相类似。结论 :腹腔镜手术适应于较小的卵巢囊性肿瘤或子宫肿瘤 ,对于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需处理淋巴结或探查上腹部者 ,腹腔镜手术效果和预后亦可与开腹手术相类似。因腹壁创伤小、腹腔干扰小 ,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1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51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6例复发,复发率为8.91%。年龄、体重、血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及PR低表达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糖尿病、脉管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切除、腹水细胞学检查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 。年龄、体重、血压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体重、血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及PR表达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高龄、低体重、高血压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Ⅰ~Ⅱ期高龄、低体重、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率在育龄期妇女为10%~15%,在不孕症妇女为5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病因不明,顽固难治,总体复发率超过50%^[1],严重危害中青年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内异症的手术疗效,缓解盆腔疼痛,提高术后妊娠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内异症,  相似文献   
5.
汤晓秋 《江苏医药》2004,30(11):868
子宫内膜息肉是生育年龄及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 ,因其缺乏典型和恒定的临床症状 ,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对我院在 1994~ 2 0 0 3年期间应用宫腔镜及宫腔电切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 74例进行分析比较 ,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74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6 2± 6 4 )岁。其中 5 1例在普通宫腔镜下行诊刮或钳夹术 (A组 ) ,2 3例行宫腔电切镜下内膜息肉切除术 (B组 )。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 (症状、息肉数目及年龄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二、方法 :1.仪器 :国产XG 8型光学宫腔镜 ,膨宫压力 11~ 2…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宫腔镜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 (IUD)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 1~ 2 0 0 1 12我院收治的由外院转来的反复取环失败 1次~ 12次的IUD并发症 5 5例 ,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诊断处理。 结果  5 5例全部成功取了异常或异位IUD ,其中 4 5例变形、断裂、嵌顿、残留在宫腔的IUD在宫腔镜下手术取出 ;1例断裂残留嵌顿于子宫肌层的金属IUD中转开腹在X线透视指示下取出 ;9例异位盆腔腹腔的IUD在腹腔镜下取出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宫腔镜腹腔镜诊断处理IUD并发症具有诊断明确 ,手术成功率高 ,创伤小的优点。对有宫腔取环术失败史、宫腔占位病变、盆腔摄片与妇科B超揭示环形与位置异常及绝经后子宫萎缩者 ,应常规在宫腔镜下取环。IUD异位盆腔腹腔者应选择腹腔镜取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在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重度宫腔粘连在南京鼓楼医院妇科手术室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及治疗手术,并于术前接受专项超声检查、术中行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及监护。 结果236例重度宫腔粘连手术治疗病例中,粘连分离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骨髓干细胞胶原膜支架植入共108例,节育环包裹生物膜植入15例,瘢痕化薄型子宫内膜生长因子内膜下多点注射71例。所有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子宫穿孔、异常出血,支架或生物膜植入到位,内膜下注射定位准确,宫腔解剖学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 结论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宫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为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产科子宫切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汤晓秋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0):948-949
目的 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可能性。方法 对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置胎盘、植入性胎盘、胎盘早剥等是产科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本组资料中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 0 .7117‰ ,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占 87.5 % ;剖宫产子宫切除发生率为 2 .6 72 0‰ ,是阴道分娩的 36 .8倍。结论 多次孕产、刮宫及剖宫产系产科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次全子宫切除是制止产科不可控制大出血的有效救治手段 ,把握手术时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电视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治疗困难 ,有一定的复发率。以往一般采用剖腹手术。我院自 1995年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采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与传统剖腹手术比较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 12 0例为腹腔镜组 ,年龄 2 0~ 4 3岁 ,平均 32 .4 1岁 ;选择同期经剖腹手术治疗的 130例作对照 (剖腹组 ) ,年龄 2 2~ 4 6岁 ,平均 35 .16岁。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14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按照中国成年人肥胖标准,肥胖患者腹水脱落细胞学阳性比例高于非肥胖患者(7.3%vs.1.0%)(P<0.05),但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最大直径等高危因素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按照WHO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因素在肥胖与非肥胖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BMI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肥胖与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