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在有听力损失儿童中行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bABR)测试时记录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方法 在有听力损失的0~6岁儿童中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短声和短纯音ABR的反应阈,在记录到ASNR的受试者中分析其反应阈和潜伏期.结果 在所有80受试耳中共7耳(8.75%)在cABR测试中引出ASNR,40耳(50%)在tbABR测试中引出ASNR,其中1 kHz引出率最高(37耳,46.25%),2 kHz次之(25耳,31.25%).引出ASNR者ABR波V反应阈最低65 dB nHL,ASNR反应阈最低80 dB nHL.0.5、1、2和4 kHz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分别为6~8、5~7、3~5、3~4 ms.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其潜伏期缩短.结论 有听力损失的儿童tbABR测试中可以记录到AS-NR,但不影响以波V反应阈评估听力.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患,约有10%~30%的人群受累[1].嗅觉障碍是变应性鼻炎的常见伴随症状[2],文献中常常记录到嗅觉丧失或减退与鼻部变态反应相关[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有平台与无平台短纯音诱发的儿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之间的相关性,选择更优化的频率特异性ABR刺激信号.方法 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美国IHS公司)记录0~4岁儿童短声、有平台及无平台短纯音诱发ABR各频率反应阈,共26例(17男/9女)41耳.结果 0.5 kHz、1 kHz、2 kHz、4 kHz有平台短纯音ABR反应阈与无平台短纯音ABR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968、0.979、0.936,前者比后者反应阈分别高(5.0±7.6)、(9.4±5.8)、(8.2±5.2)、(7.6±10.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7、8.060、7.915、3.682,P值均<0.01).极重度听力损失耳有平台短纯音各频率ABR反应阈值引出率均高于无平台短纯音.结论 本实验室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评估儿童听力时.总体上,在测试非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时,无平台短纯音诱发ABR优于有平台短纯音;但本仪器后者可提供更高强度的声刺激,以用于极重度听力损失耳.  相似文献   
5.
耳科正常成人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耳科正常成人中比较短纯音(tone burst)及同侧切迹噪声(notched noise)掩蔽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对纯音听阔的预估;研究短纯音及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分别命名为tb—ABR、amtb—ABR和bmtb—ABR)的波形特点及差异。方法对20例(40耳)耳科正常人行纯音测听,并记录短纯音ABR和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相同频率tb—ABR、amtb—ABR、bmtb—ABR的反应阈接近,无统计学差异。②各频率tb—ABR、amtb—ABR、bmtb—ABR反应阚与相应频率纯音听阈之差的平均值均在15dB以内。在相同频率,三种测试方法所得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之差的平均值接近,无统计学差异。③在相同刺激强度,无论采用哪种测试方法,波V潜伏期均随频率升高而缩短。当刺激强度和频率相同时,波V潜伏期均表现为tb-ABR最短,amtb—ABR次之,bmtb—ABR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纯音及同侧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的反应阈均可用于预估纯音听阚。  相似文献   
6.
0~6岁听力损失儿童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听力损失儿童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与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AERP)及短声ABR反应阈的相关性,评价短纯音ABR在儿童听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在0~6岁听力损失儿童中记录短声、短纯音ABR及40 Hz AERP的反应阈,共43例85耳(男/女=27/16)。结果0.5、1、2kHz短纯音ABR反应阈与40 Hz AERP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0、0.80,反应闯之差分别为3.6±12.2、5.9±14.8、1.7±13.7dB。0.5、1、2、4kHz短纯音ABR反应阈与短声ABR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9、0.94、0.91,反应阈之差分别为6.6±13.4、0.2±10.7、1.5±8.1、4.2±10.2dB。2kHz、4kHz短纯音反应阈的平均值与短声ABR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3,反应阈之差为2.8±8.3dB。结论短纯音ABR的反应阈可作为一种儿童听力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基于镫骨肌声反射的筛选方法在非对称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患者中筛选需要进行MRI检查以除外听神经瘤者。方法 回顾88例(88耳)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镫骨肌声反射的影响因素,假设三种基于镫骨肌声反射的方法筛选患者行MRI检查除外听神经瘤,并对三种筛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声信号频率为1 kHz时,有镫骨肌声反射22例,其中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 <60 dB者(即Metz试验阳性者)11例,介于60~95 dB之间者9例,≥95 dB者2例;无声反射66例。有无实用听力以及肿瘤分期对是否有镫骨肌声反射有显著影响,而瘤体大小对是否有声反射无显著影响。对非对称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患者,除Metz试验阳性者外,均行MRI检查的筛选方法漏诊率最低(12.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682,P =0.000)。结论 建议非对称性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患者中除Metz试验阳性者外均行MRI检查以除外听神经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嗅觉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8例仅有嗅觉障碍患者,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慢性鼻-鼻窦炎;其中16例(32侧)进行布地奈德混悬剂鼻腔雾化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①病程≤12个月和>12个月患者主观嗅觉识别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窦、上颌窦炎症改变高于蝶窦和额窦(P<0.01).②治疗后16例(32侧)患者的主观嗅觉识别阈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引出率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12例(24侧)病程≤12个月的患者治疗后主观嗅觉识别阈恢复情况好于4例(8侧)病程>12个月的患者(P<0.01).结论:①临床存在仅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②布地奈德混悬剂鼻腔雾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测量健康中老年人嗅球体积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健康中老年人嗅球体积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嗅觉障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95例健康中老年受试者,分为50~69岁组和≥70岁2组.所有受试者接受颅脑及嗅球MRI检查,比较嗅球体积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50~69岁组的左侧嗅球体积、嗅球总体积和全脑体积(x-±s,以下同)分别为(39.9±8.7)mm~3、(81.7±16.8)mm~3、(1281.9±140.2)cm~3,大于≥70岁组的(34.5±10.4)mm~3、(72.1±19.3)mm~3、(1165.8±165.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9、2.449、3.516,P值均<0.05),而右侧嗅球体积及嗅球/脑体积比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04、0.616,P值均>0.05).②男性受试者的左侧嗅球体积、右侧嗅球体积、嗅球总体积、全脑体积以及嗅球/脑体积比大于女性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61、3.630、4.399、3.800、2.400,P值均<0.05).③女性受试者、50~69岁受试者、≥70岁受试者左侧嗅球体积小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32、2.117、3.516,P值均<0.05),男性受试者左右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49,P=0.110).所有受试者的左侧嗅球/脑体积比均小于右侧嗅球/脑体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P=0.002).结论 ①嗅球及颅脑MRI检查可用于嗅球体积研究;②嗅球体积随年龄增加而减小,但嗅球/脑体积比无变化;③男性嗅球体积大于女性嗅球体积;④左侧嗅球体积小于右侧嗅球体积.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常常导致嗅觉障碍,本文重点讨论嗅觉障碍的原因、引起嗅觉障碍的机制、嗅觉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