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选门诊或住院诊治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明确完整的复诊检查,尤其须具有首诊、治疗后1~12个月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共入选TCM患者3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优化药物治疗,11例持续经过药物控制心室率或维持窦律,2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根治心律失常。患者经过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12个月,随访时心率为(71.9±22.3)次/m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心功能分级和脑利钠钛前体检测(NT-proBNP)均有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心腔均有显著回缩,心功能显著改善,各项参数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时有3例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院外发生猝死。结论当合并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腔扩大、心力衰竭时,要根据病史和治疗反应来确定TCM诊断。药物控制或射频消融术可使得绝大多数TCM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对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非支架组(NS组)、纤维蛋白胶外支架组(FS组)、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TIMP-1组(TS/FS组) 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模型.术后28 d取出移植静脉桥,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移植静脉中TIMP-1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28d,TS/FS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及内膜面积分别为(37.98 ±4.19) μm及(0.557±0.049) mm2,与NS组的( 76.87±4.32) μm、(1.025 ±0.103)mm2及FS组的(50.28 ±4.69) μm、(0.743±0.052) mm2比较,明显减少(P<0.05);TS/FS组移植静脉中膜厚度及中膜面积分别为(28.45 ±3.01) μm及(0.458 ±0.053) mm2,与NS组的(55.98±4.33) μm、(0.944±0.084) mm2及FS组的(36.46±4.36) μm、(0.643 ±0.056)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和FS组比较,TS/FS组TIM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胶联合血管外膜TIMP-1转染能够实现移植静脉TIMP-1基因的过表达;纤维蛋白胶外支架联合TIMP-1对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在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和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原发灶、转移灶、癌旁组织和未转移患者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阳性和阴性表达的中位生存时间;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CXCR1、CXCR2在胃癌腹膜转移组原发灶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发生腹膜转移和未发生腹膜转移的原发灶间,CXCR2的表达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XCR1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2在胃癌腹膜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相关(均P〈0.05);CXCR1在胃癌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转移、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P〉0.05)。CXCR2表达阳性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低于CXCR2表达阴性的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原发灶中CXCR2的表达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生长有关;而CXCR2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法舒地尔联合应用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1月因短暂脑缺血发作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患者,对照组84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法舒地尔联合应用治疗短暂脑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评估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86例来我院就诊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非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加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治疗组加口服波立维,首次服用300mg/d,随后以150 mg/d的剂量服用,2周后剂量改为75 mg/d;对照组在常规加强治疗基础上加口服波立维75 mg/d。结果两组患者在30d的随访后显示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41.0%,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内给与较大剂量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安全显著,同时可有效改善AMI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手足口病患儿完整临床资料;将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30例轻型病例与29例重型病例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比例1.2:1,其中385例(82.2%)为3岁以内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8:1.临床表现为皮疹468例(100%),发热361例(77.1%),心率加快161例(34.4%).轻重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城乡分布、高热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合并EB病毒感染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重型病例多发于农村.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者需警惕发展为重型病例的可能.血白细胞升高、高血糖以及合并EB病毒感染是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脊柱后路手术,减少对正常脊柱的生理特性的损害。方法用电刀围绕关节突,在多裂肌的外侧,显露出准备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入点,即"人字脊",入路确认后,就可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内固定操作。结果无1例发生骨折复位消失,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所有病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明显腰背疼痛,活动、工作自如。结论只要适应证把握准确,解剖知识扎实,操作清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与传统入路相比,优势明显,是值得临床应用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糖和总胆固醇(TC)水平对肝衰竭(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LF患者,根据入院时基线TC水平将患者分为TC≤1.0 mmol/L组(n=8)、1.0 mmol/L2.0 mmol/L组(n=49);排除10例糖尿病患者后,将96例LF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60)、高血糖组(n=12)和低血糖组(n=24);分别比较基线时患者血糖及TC的状态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同时动态监测81例基线TC>1.0mmol/L的患者住院期间TC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LF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LF患者的病因以慢性HBV感染为主,占66.0%;慢性肝衰竭(CLF)占46.2%;基线低血糖患者生存率为41.7%,显著低于血糖正常患者的71.7%(P<0.01);血清TC≤1.0 mmol/L组、1.0 mmol/L2.0 mmol/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51.0%和7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TC越低,生存率越低(P均<0.05);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的35例患者生存率为28.6%,显著低于呈上升趋势的46例患者的93.5% (P<0.05)。结论 LF患者出现血糖降低、TC≤2.0 mmol/L以及在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TC≤1.0 mmol/L的患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HP)是由卵黄囊及胚胎肝产生的糖蛋白,分子量为70000,出生时含量下降,6个月时低于16μg/L,一年后维持正常成人值(<5μg/L)。肝细胞性肝癌发生时明显升高,因此,以其作为常用的诊断指标,阳性率达70%~90%〔1〕。但在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