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2例高度角膜散光、且为混合散光患儿在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均出现散光显著增加。结合患儿眼屈光性质、角膜地形图及像差分析,提出瞳孔直径改变带来的像差变化、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散光差异、睫状肌麻痹前后晶体散光的改变均可能导致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增加。我们发现,对于高度角膜散光,尤其是混合散光的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不一定能精确反映患儿日常生活中的屈光状态。由于患儿需要的是自然瞳孔状态下的屈光矫正,因此,我们建议,不能直接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结果作为此类患儿的配镜处方,需结合角膜地形图,参考自然瞳孔状态下的复光结果制定最终的配镜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和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为将行使该手术的患者提供相关信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方法:调查回顾性分析110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和护理资料。结果:110例患者通过护理人员术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护理以及出院后健康指导,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屈光异常弱视患儿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及矫正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眼科门诊收治的80例屈光异常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正视力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测量结果变化分为有效组52例(视力提升≥2行)、无效组28例(视力提升<2行),对比二组患儿矫正治疗前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对比二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治疗依从性等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项指标与屈光异常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有效组的视盘鼻侧、视盘上方、视盘下方、视盘周围RNFL厚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视盘颞侧RNFL厚度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年龄构成、性别、父母近视率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的屈光异常类型、遮盖治疗占比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分娩至分娩后6周前所有的大量阴道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产后出血分为早产出血(胎儿出生后24h出血总量>500ml)和晚期产后出血(24h至6周出血总量>500ml),以早产出血常见,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计职场和远端结肠,而且可向近端结肠扩张而累及整个结肠。其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以左侧为重)和里急后重。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可归属于“肠癖”、“脏毒”、“小肠泄”、“下利”、“泄泻”、“腹痛”、“休息痢”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因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基于虚拟现实(VR)的视觉训练对集合不足受试者视功能与主观问卷的影响以及长期疗效的观察。 方法 研究共纳入集合不足受试者36例,将受试者随机分入基于虚拟现实的视觉训练组(VR组)及传统训练组(OBVAT组)。训练时长为每周1 h,共12周。在训练前、训练第6周、训练第12周及训练结束后6个月完成双眼视功能参数及主观问卷调查(CISS)。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集合不足的受试者(包括VR组与OBVAT组)进行视觉训练12周后,CISS得分降低、集合近点减小、正融像性聚散范围值增加,视近外隐斜减小(P<0.001)。VR组与OBVAT组集合不足的受试者在训练结束后6个月的视功能参数与训练12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R组与OBVAT组之间各项参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虚拟现实的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集合不足受试者的主观症状与视功能参数,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训练结束后6个月,仍可维持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软性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共75例儿童纳入分析。离焦软镜组:日戴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30例(60眼),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9.9±1.00)岁,等效球镜度数(?2.78±0.70)D。角膜塑形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45例(90眼),女性30例,男性15例,年龄(9.67±1.11)岁,等效球镜度数(?2.67±0.71)D。两组患儿均已配戴12个月及以上框架眼镜后验配接触镜。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及角膜结膜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近视儿童戴框架眼镜期间眼轴增加较快,OrthoK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4±0.09) mm,DISC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7±0.07) mm;换为接触镜后戴接触镜12个月后,OrthoK 组眼轴增量(0.18±0.04) mm;DISC组眼轴增量(0.19±0.05) mm,两组儿童更换近视防控方案后眼轴增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接触镜的眼轴长度增量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两种接触镜12个月期间,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1.20%,离焦软镜组为20.00%,其中离焦软镜组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染色1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66.70%,离焦软镜组为56.70%;角膜染色2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7.80%,离焦软镜组为16.70%,其中两种程度的角膜染色角膜塑形镜组比例均略高于离焦软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镜乳头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2.20%,离焦软镜组为10.00%,离焦软镜发生率略高于角膜塑形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均可有效控制近视儿童眼轴长度的进展,其控制效果均优于框架眼镜,两种接触镜对眼轴控制效果接近。两种接触镜的角结膜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斑色素密度与游标视力之间的关系,探讨黄斑色素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异色闪烁光度仪对116例正常成年人右眼进行黄斑色素密度测量。从中选出黄斑色素密度值大于0.90和小于0.40的受试者,将他们分为高黄斑色素密度组和低黄斑色素密度组。采用二项迫选法测量游标视力。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的游标视力,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黄斑色素密度与游标视力的相关性。结果116例受试者右眼黄斑色素密度值为(0.64±0.30)logunit。高、低黄斑色素密度组的游标视力值分别为(8.35±2.45)分弧和(11.53±3.56)分弧,两组游标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08)。经相关性分析,黄斑色素密度与游标视力呈负相关(r=-0.401,P=0.028)。结论高黄癍色素密度组的游标视力优于低密度组.且黄斑色素密度与游标视力值呈负相关,黄斑色素密度值越高,游标视力值越低,游标视力越好。欲进一步证实黄斑色素密度与视功能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年近视患者在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  选取18~38周岁的成年近视患者50例,双眼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6~10 h。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1 d、7 d、14 d、30 d和90 d测量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 NITBUT)、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luorescent tear break-up time, FTBUT)、下泪河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 LTMH)、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级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得分。  结果  44例受试者完成90 d的随访研究。受试者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TBUT)均有所下降,在戴镜14 d后开始趋于平稳;LTMH持续减少,戴镜90 d后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角膜上皮点染评级较戴镜前升高(P<0.05);OSDI得分在戴镜后各时间点与戴镜前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年近视患者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量下降,角膜上皮容易出现点染。  相似文献   
10.
龚敏  刘谊  杨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5):912-914
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测试是评估白内障术后整体视觉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了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概念与临床应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评估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在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中的全面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