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Fluosol是一种新合成的载氧药物,英国近期将用于临床。其主要作用是在进行冠状血管形成术时降低病人的心肌局部缺血。 Fluosol是一种含有两个全氟化合物的乳液,能够转移和释放氧气,它在输液袋的高压下载氧,在人体细胞的低压下释氧。自1977年Fluosol在冠状血管形成术中应用首次获得成功以来,已日益增多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该手术是用一个带气球阀的导管,通向狭窄部分,然后将气球充气,这样就可将动脉粥样化斑块压扁、破裂,  相似文献   
2.
<正> 在虾的加工处理过程中,有机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较高,尤其表现在虾壳等废物制备几丁和脱乙酰几丁的广泛应用。相比之下,即使在国外,虾产品加工厂废水中可溶性物质的利用没有受到重视,挪威水产技术研究所大规模地从水产处理厂冻虾废水中回收酶还属首次。经测试,所得回收物中,碱性磷酸酶,透明质酸酶、β-N-乙酰萄糖胺苷酶和几丁酶的回收率均较高。工艺过程1.收集冻虾解冻废水,应保持废水温度在0~8℃之间。2.废水纯化:收集的废水中含虾的碎壳、很小的不溶颗粒状物质,用0.5g/ml的FeCl_3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结合显微一期修复伴皮肤血管缺损的断指治疗效果。方法对各种外伤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皮肤血管缺损的断指32例,均行急诊手术清创,采用游离同侧腕掌侧皮下静脉桥接动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对皮瓣臃肿者,通过两次手术反向修整皮瓣,使修复后的创面厚薄适中,不致过于臃肿,外形较美观,并于3、4周后行二期手术断蒂。结果本组32例67指全部成活,发生血管危象7指,经处理后均缓解;3例早期髂腹股沟皮瓣发生肿胀,经拆除蒂部皮管2~3针同时加大脱水措施后皮瓣成活。二期手术断蒂后手指保留了原来的长度且功能基本恢复,患者基本感到满意。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2],本组优29指,良32指,中4指,差2例,优良率91.0%。结论采用髂腹股沟皮瓣结合显微一期修复伴皮肤血管缺损的断指,是一种比较简单、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酒石酸唑吡坦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汉、蒙、朝、维4个民族各10名(男、女各5、回族9名(男5女4健康志愿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后测定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酒石酸唑吡坦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选择一级吸收和消除的带有滞后时间的一室模型为结构模型,药动学参数CL/F、V/F和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23.1 L·h-1(7.58%、53.0 L(5.11%和5.07 h-1(13.6%。同时性别和民族因素对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1,民族因素对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 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酒石酸唑吡坦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涂肤纸巾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处方筛选和包装材料选择试验,以乙醇为溶剂,二甲基亚砜为促渗透剂,制备了吡喹酮涂剂,其防护血吸虫尾蚴侵袭作用在水中可维持4h以上,继以特定纸巾吸储药液,用铝箔复合膜包装袋制成了防疫现场实用的新型血防用药品。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 小分子脱乙酰几丁有很广的应用,它可以用于化妆品、药品以及抗菌剂等。日本专利介绍了它的制备方法,以脱乙酰几丁为原料,用至少一种有降解脱乙酰几丁能力的中性蛋白酶或脂肪酶处理,制备小分子脱乙酰几丁,收率较高。具体方法如下:109脱乙酰几丁溶于500ml水中,加4.2g浓盐酸,然后加入10ml溶有0.5gPunchdasePN-Z酶的水溶液,(该酶是YaKuruto Honsha公司出品),混匀后,45℃振摇21小时,反应生成物的分子量达70000,而与此相比反应前的脱乙酰几丁的分子量为1.32 ×10~6。反应液再加热至90℃,保温30分钟,过滤,滤液用5%NaOH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建立替硝唑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用群体药动学方法,对50名汉、蒙、朝、回、维族健康志愿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替硝唑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选择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室模型为结构模型,药动学参数CL1,CL2,V1,V2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0.807L·h-1(10.7%),205L·h-1(9.32%),3.29L(17.7%),19.0L(15.4%)和1.51h-1(8.28%)。同时民族和体重对中央隔室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1),民族和性别对中央隔室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体重对外周隔室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替硝唑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低视力和盲的病因及光学助视器在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老年视力残疾患者87例,其中低视力74例,盲13例.其中男53例,女34例.先进行常规内外眼检查,必要时采用特殊检查,再进行病因分析.均屈光矫正,然后试配远用和近用光学助视器,检查配戴助视器后远、近视力,远视力≥0.05为脱盲,远视力≥0.3为脱残,近视力≥0.5为有效,<0.5为无效.结果:老年低视力患者致盲原因占首位的是高度近视,其次为黄斑变性、各类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屈光矫正后视力提高≥2行者62例(71%),视力不矫正或矫正≤1行者25例(29%).联合远用助视器后视力≥0.3脱残者70例(80%),远视力≥0.05脱盲者10例(11%),<0.05者7例(8%),脱残率92%.配阅读眼镜及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0.5者 60例(69%),<0.5者27例(31%).助视器经常使用者58例,不经常使用18例,基本不用或放弃者11例.结论:老年低视力及盲的病因占首位的是高度近视,其次是黄斑病变.光学助视器在其康复中的应用仍是目前可靠、经济、有效的矫治方法,应鼓励患者使用助视器,提高助视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颞三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45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在颞左侧或右侧行针刺治疗,每天一次,并在颈椎压痛点或硬结处针刀剥离松解,每十天松解一次,松解后患者做必要的功能训练(行走、抬腿),十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三天,共四到五个疗程。结果愈合9例,显效7例,有效29例,无效0例。结论小针刀配合颞三针治疗脑中凤后遗症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