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现有诊疗方案及共识中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梳理新冠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应严格把握老年患者的适应证,规避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个体化确定及调整剂量,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结论应开展规范的临床药学监护,从而有助于改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3.
黄金路  王婧  万丽丽  孟祥乐  郭澄 《中国药房》2012,(37):3533-3535
目的:为靶向环氧化酶(COX)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COX非选择性抑制剂、COX-1选择性抑制剂、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半数抑制浓度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结果:COX非选择性抑制剂和COX-1选择性抑制剂都对COX-1的作用效果强于或者相当于COX-2,但其容易产生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已开发上市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由于部分上市后发现极易产生严重肝脏、心血管等毒副作用而被迫撤市。结论:应加强开发COX-2选择性更高的抑制剂,但是需在临床试验和应用中进一步考察其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双相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首先采用中枢给药鞘内注射GDF-15(50 ng)进行了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实验,并设置不同剂量组系统性腹腔注射GDF-15(10、30、100 μg/kg)进行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实验,记录比较福尔马林诱导双相疼痛阈值;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组织免疫荧光实验检验GDF-15的特异性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α样受体(glial cell-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 tor receptor alpha-like,GFRAL)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中枢给予GDF-15(50 ng)对福尔马林小鼠脊髓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强啡肽原(prodynorphin,PDYN)以及前脑啡肽(pro- enkephalin,PENK)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中枢给予GDF-15对福尔马林Ⅱ相炎性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而对Ⅰ相急性疼痛未见显著作用(P<0.05);系统性给予GDF-15对福尔马林Ⅱ相炎性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GDF- 15的特异性受体GFRAL在大脑、小脑和脊髓中表达,在脊髓背角中仅在神经元细胞表达;中枢给予GDF-15可以降低福尔马林小鼠脊髓中促炎因子IL-6(P<0.05)和TNF-α(P<0.05)的表达。结论:GDF-15对福尔马林诱导的Ⅱ相炎性疼痛存在镇痛作用,且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孤儿核受体NR4A1是尚未发现特异性配体的转录因子之一,属于NR4A亚家族。早期研究发现,NR4A1可通过改变基因表达、翻译后修饰以及辅调蛋白间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和应激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部位表达异常,被认为是血管细胞功能紊乱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基因。通过调控NR4A1基因的表达,可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皮细胞的激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以及脂质沉积,抑制血管重塑,预防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这些研究显示NR4A1可能成为研发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脂康的非调脂/非心血管保护作用,促进其临床推广及开发再利用。方法:以“血脂康”“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疼痛”“骨质疏松”“Xuezhikang”“Diabetes”“Metabolic syndrome”“Neuroprotection”“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Pain”“Osteoporosis”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血脂康除调脂和心血管保护之外的作用。结果与结论:血脂康是由发酵的红曲提取物制作而成,是一种天然的复方降脂制剂,包括13种天然复合他汀类化合物(如洛伐他汀、莫纳可林J、莫纳可林M等)、不饱和脂肪酸、麦角甾醇、氨基酸、异黄酮、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血脂康除了具有降低血脂和心血管保护的药理作用外,还具有降血糖、镇痛、神经系统保护、改善代谢、改善骨密度等药理作用,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代谢综合征(如非酒精性脂肪肝)、周围神经损伤、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疼痛及骨质疏松等疾病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上述研究大多是动物研究和细胞实验,或是单中心、小样本或回顾性临床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下医院药学实践面临的问题。方法分析总结DRGs在我国医院的实施和医院药学的作用,以及实施DRGs过程中医院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果与结论医院及其药学工作信息化程度存在差异,且滞后于DRGs实施需求条件;医院管理者及药师对DRGs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诊疗标准不一致及成本管理体系有待完善;DRGs付费制度可能影响中医医院药学的发展;DRGs对不同科室的疾病分组差异使得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工作存在差异。建议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系列培训措施;在统一中医和西医的疾病名称的前提下,实施DRGs时须对中医药采取一定的补偿机制;建议对一些特殊疾病的分组时应在完善编码的基础上,将年龄等要素作为分组依据以准确分组,避免"低码高编",从而使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更合理有效,广大药师需了解和掌握DRGs知识,持续改进医院药学实践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缺失错配修复基因MLH1(MutL homolog 1)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对氟尿嘧啶(5-Fu)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MLH1缺失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稳定表达MLH1细胞株,CCK-8试剂检测细胞恢复MLH1表达后对化疗药物5-Fu耐药性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CD133和分化标志CK20以及CK8的表达变化。结果 HCT-116稳定表达MLH1分子后,其对5-Fu作用的化疗耐受性降低,5-Fu处理后细胞的活率显著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33表达显著降低,并伴随细胞分化标志CK8和CK20表达上调。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缺失错配修复基因MLH1引起5-Fu耐药性可能与其促进肿瘤干细胞样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留盆腔神经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子宫切除术,之后对照组患者应用表柔比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IL-2)[(27.24±6.22)pg/ml]、白细胞介素-6(IL-6)[(14.45±4.02)pg/ml]、干扰素-γ(IFN-γ)[(33.04±10.54)pg/ml]及白细胞介素-4(IL-4)[(18.35±5.67)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2.64±7.87)pg/ml、(15.97±4.04)pg/ml、(39.40±12.22)pg/ml及(18.53±5.5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43、15.442、15.439及15.526,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IL-6(1.68±0.45)、IL-2/IL-4(1.35±0.42)、IFN-γ/IL-4(1.69±0.57)及IFN-γ/IL-6(2.15±0.69)均低于对照组[(1.90±0.41)、(1.54±0.39)、(1.97±0.54)及(2.30±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26、15.237、15.246及15.518,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机体Th1、Th2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