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1.
目的用离子色谱法(IC)、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评价抗流感药物钠含量,探讨两种测量方法定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戴安ICS900离子色谱仪上,用阳离子分析柱Ionpac CS12(4 mm×250 mm),流动相:甲烷磺酸;抑制型电导检测;流速1 mL.min 1;测量结果与国标方法(火焰原子收光谱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法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2.0%和0.7%,重现性分别为2.0%和7.96%,回收率分别为99.6%和89.8%,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P>0.05;Bland-Altman法一致性评价的95%一致性界限为:(1.514,1.487),绝大多数差值都位于该区间内。结论 IC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均优于AAS;Bland-Altman法综合判断两组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正>肿瘤免疫治疗是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已有百年探索历史,但长期以来临床疗效难以肯定。自2011年伊匹木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在妇科肿瘤领域,临床研究表明ICI治疗晚期/复发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子宫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的术前诊断手段。通过对其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不但可及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还可为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国内外有关子宫肉瘤的流行病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期望为子宫肉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健康。其总体治愈率较高,但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总体预后较差,对经典治疗的反应性较差,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以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活性以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杀伤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配体(PD-L1)抗体在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进行了较多临床研究,提示PD-1/PD-L1抗体治疗可改善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而联合治疗和生物标记物的探索有望使更多患者获得更大受益。本文主要总结了PD-1/PD-L1抗体目前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数据,并且探讨疗效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持续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针对发病危险因素进行一级预防和高危人群筛查, 有望降低EC发病率, 实现早诊早治。EC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加深了人们对EC高度异质性的认识,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新分期在手术病理基础上融入组织学特征和分子分型, 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EC初始治疗规范化十分重要, 辅助治疗的选择尚存争议。复发性E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显著, 已从后线前移一线联合治疗, 多种靶向药物成为新的研发方向。EC生存者管理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氢化黄原素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纯度,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鉴别;并对干燥失重和灼烧残渣进行限度控制。结果 氢化黄原素的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HPLC主峰与相邻杂质分离度>1.5,主峰的重现性、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72%,1.04%;干燥失重不超过3%,灼烧残渣不超过0.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操作方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氢化黄原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