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0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理机制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即将穿孔的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并对病变组织做病理活检。结果21例(21只眼)均获得一次手术便可有效控制角膜炎症、成功恢复角膜外形及保留较好视力的理想效果。组织病理学显示,该病除有严重的炎症坏死性改变外,角膜缘球结膜与巩膜、角膜溃疡周围及溃疡底部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角膜胶原变性水肿及新生血管伸入。结论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与变态反应共同参与的病理机制,板层角膜移植术能有效阻断上述机制而获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及手术治疗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挺  陈家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1):651-654,I000
为探讨真菌性角膜炎选择抗真菌药物或角膜移植术治疗的适应症。将82例按病灶特点分为5组。Ⅰ组药物治疗(32例),Ⅱ组先药物治疗,待机手术治疗(11例)。Ⅲ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19例)。Ⅳ、Ⅴ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分别11、9例)。结果:Ⅰ组治愈率78.13%,是否伴前房积脓对治愈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Ⅱ组11例有2例(2/11,18.18%)药物治愈,9例(9/11,81.82%)需手术治疗,8例治愈。Ⅲ、Ⅳ、Ⅴ组治愈率分别47.37%、45.45%、55.56%。结论无手术适应症的真菌性角膜炎强调药物治疗,只有在发生溃疡穿孔且眼内容物脱出或继发性青光眼时才考虑手术。真菌性角膜炎伴眼内炎采用角膜移植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及眼内注药术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表层角膜镜片术是在去除上皮的患眼角膜表面移植经切削加工而具有不同屈光度的角膜板层移植片,用以矫正屈光状态的一种屈光性手术。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冷冻切削角膜表层镜片更加精细及准确。为能保存活细胞,使术后视力及透明度迅速恢复,实验研究了各种非冷冻切削镜片方法,临床应用大有前途。不作角膜楔形切除的术式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术后并发症种类有所增加,术后上皮化异常及欠矫,过矫为主要并发症。为减少这两种并发症,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生物粘合剂(Tisseel MAP-COX)、激光可代替缝线或减少缝线针数,但尚处于实验阶段,可望用于临床。临床应用表层镜片术治疗无晶体眼,圆锥状角膜,高度近视及角膜病变取得较好效果。异种表层镜片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我们探索用干冻保存技术制作同种异体硬脑膜,获得成功。再将干冻硬脑膜经动物实验后,应用于临床修复眼睑缺损、上睑下垂、上睑退缩,脸缘皮肤内卷和巩膜坏死等,取得满意效果。同种异体硬脑膜干冻保存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保存法。干冻保存的异体硬脑膜在临床可用于多种眼科矫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替代物。  相似文献   
5.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穿透性角膜移植陈龙山,陈家祺,秦莉(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060)主题词角膜切开术,辐射状;近视/外科学;角膜移植,穿透性中图号R779.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治疗近视的广泛开展,使RK术后穿透性角膜移植也相应增...  相似文献   
6.
黄挺  陈家祺 《眼科学报》1997,13(4):210-212
目的:本文报道7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病例,并初步探讨其原因及预防。方法:随访60例单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连续病例。复视病例,检查复视类型、眼位、眼球活动度、屈光状态、瞳孔及眼底,并散瞳检查人工晶体位置。结果:本文报告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发生率为11.67%。术前存在斜视,双眼融合功能障碍,局麻药物对眼外肌的毒性作用,人工晶体中心偏移,黄斑部病变及晶体后囊不均匀混浊等与术后复视有关。结论:复视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其治疗往往较困难,根据复视的可能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减少术后复视有帮助。眼科学报1997;13:210—212。  相似文献   
7.
自体唇粘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睑球粘连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8.
γ-干抗素(interferon-γ,IFN-γ)是致炎作用很强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各类炎性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诱导多种上皮缅胞过量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besion molecule-1,ICAM-1,CD54)、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等,而且可诱导细胞凋亡。有研究发现,Sjogren患者泪腺及涎腺中IFN-γ、白细胞介素-1(IL-1)及CD54的表达增高,但其相互关系,尤其IFN-γ人结膜和泪腺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9.
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在共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组织在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下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应用Conoscan2.0共焦显微镜对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7d患者12例(12只眼),术后1a患者8例(8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3~7d患者10例(10只眼),术后1a患者11例(11只眼)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7d,植片中基质细胞较小,可见裂隙状暗纹和细小神经,层间为大面积高反光区,有点状颗粒沉积,植床水肿,细胞成像不清。移植术后1a,植片中未见神经,层间反光明显减弱,但仍有点状高反光颗粒沉积,植床中出现粗大裂隙状暗纹,内皮细胞密度正常。穿透角膜移植术后3~7d,植片中基质细胞“激活”,可见神经和后基质层的粗大暗纹,内皮细胞密度正常,细胞间可镶嵌有高反光点。术后1a,植片中基质细胞仍较小,未见神经,后基质层仍有裂隙状暗纹,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密度减少,高反光点消失。结论:Confoscan 2.0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这对评估手术效果和临床观察以及跟踪随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创面的愈合机制.[方法]对10只兔右眼施行IASIK手术,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取标本,应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及观察角膜基质成分的变化.[结果]LASIK后1周中央区角膜有少量的角膜细胞出现及产生少许Ⅲ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术后1~3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时明显减少.[结论]LASIK后,角膜愈合反应极轻,因而较少引起角膜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