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8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619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186篇
内科学   897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356篇
外科学   898篇
综合类   267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33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1178篇
  9篇
中国医学   1265篇
肿瘤学   39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980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七麦数据”网站收录的中医移动医疗App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根据“七麦数据”对移动医疗App的分类,结合中医移动医疗App的信息服务内容和特点,将筛选出的中医移动医疗App划分为医疗健康类、中医养生类、知识传播类、全面综合类,并根据“七麦数据”网站中对各类中医移动医疗App的打分及累计下载量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2款中医移动医疗App,从全面性、人性化、安全性、实用性4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对其信息服务现状进行评价,指出当前中医移动医疗App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长手指全形再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对16例因外伤致手指缺损患者采用足趾移植长手指全形再造术,术后评估供区及受区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外观形态,分析指甲畸形及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术后发生感染、血肿、皮片坏死及供区愈合不良等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12个月,其中2例受区发生感染,1例受区皮片边缘发生坏死,经换药后予以缓解;其余患者的供、受区均未出现长时间的痛疼感觉,受区感觉功能恢复达87.50%,受区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满意,手指外形基本满意。供区感觉受影响者2例,运动功能受限者1例,外形一般者2例。所有患者无指甲畸形及增生性瘢痕发生;满意者1例,基本满意者14例,不满意者1例。结论采用足趾移植长手指全形再造手术,基本可以满足患者及医师对于缺损手指进行完美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围刺组、运动组、围刺+运动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估;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比;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水平。结果:14天后围刺+运动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比优于模型组、头穴围刺组和运动组(P<0.01)。围刺+运动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可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水平、增加VEGF表达(P<0.01)。结论: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阿霉素(Dox)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观察Liguzinediol对C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血流动力学观察Liguzinediol对Dox(腹腔注射,2 mg/kg)诱导的CHF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和心率(HR)的变化;观察Liguzinediol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 Liguzinediol能增加LVSP、+dp/dtmax、ASP、ADP、AP、HR,降低-dp/dtmax(P<0.05~0.01);降低NO、iNOS以及MDA的浓度,同时增强了SOD的活性(P<0.05~0.01);抑制IL-6和TNF-α的生成(P<0.05~0.01)。结论 Liguzinediol可明显改善Dox诱导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解剖性肝脏体积(ALV)和功能性肝脏体积(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同时行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肝硬化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检测所有入组患者每个肝段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对比增强率(CER),以CT扫描的数据为基础利用MI-3DVS计算每个肝段的ALV和全肝的FLV。分析ALV和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ALV呈负相关(r=-0.792,P<0.001),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0.6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FLV亦呈负相关(r=-0.911,P<0.001),曲线拟合的R2=0.80。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结合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CER和ALV计算所得的FLV较ALV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周亚滨教授从“伤寒最多心病”立意,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对于心病的脉证及遣方用药,指出六经辨证体系对于心病证治具有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涵盖了八纲以及脏腑经络辨证的学说,能够指导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文章整理周亚滨教授在基于六经病证分论的基础上,临证上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心病的辨证经验,用药上可概括以和、温、补、清、下法为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212例、脑出血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8例,分别检测血浆Nt-pmBNP的含量.结果 血浆Nt-proBNP的含量高于早期心力衰竭预警值的脑梗死患者有32例,阳性率15.1%;脑出血患者有8例,阳性率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风患者检测Nt-proBNP对预防并发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构α-防御素-1(HNP-1)使其成为一端带J链的改构体J-HNP-1分子,并探索建立能有效表达和分泌J-HNP-1,其表达产物又易于被检测和分离纯化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使HNP-1一端带上J链;将J-HNP-1 DNA片段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中,构建出C端带Myc和6×His的rpcDNA3.1(-)/Myc-HisC/J-HNP-1;将此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析J-HNP-1的表达情况,并同步检测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结果采用RT-PCR法从被转染的细胞中扩增出1条约786bp的片段,其大小与预测相符;采用Western印迹法,用抗His抗体检测到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4×10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检测显示,经rpcDNA3.1(-)/Myc-HisC/J-HNP-1转染的COS-7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和培养上清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α-防御素-1(HNP-1)被成功改构成杀菌肽J-HNP-1;所建立的J-HNP-1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系统能有效表达和分泌活性J-HNP-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抑郁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将146名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可疑抑郁症状组、明确抑郁症状组。比较三组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3组之间Germini积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MD量表评分与Gensimi评分成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抑郁障碍程度成正相关,抑郁障碍对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