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为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株的塑性区hp4565基因,并制备抗体,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以标准株NCTC shfi470的hp4565基因组全长设计引物,以H.pylori临床株为模板,PCR扩增临床株中hp4565基因,经原核表达后,选定最适条件大量诱导表达并经Ni2+-NTA柱纯化的目的蛋白。用MTT法检测重组蛋白对胃上皮细胞GES-1增殖影响,定磷法检测重组蛋白ATP酶活力。用纯化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 成功克隆表达了hp4565基因,全长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原核表达后SDS-PAGE电泳显示有41 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是预期HP4565蛋白。纯化后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MTT法结果显示HP4565蛋白在低浓度(≤40 mg/L)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蛋白浓度在60 mg/L以上时,细胞增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ATP酶活力,免疫家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6×105。结论 成功克隆表达了H.pylori临床株塑性区hp4565基因,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和滴度较高的抗体,重组蛋白对胃上皮细胞增殖有一定影响,并具有一定的ATP酶活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2009-2013年某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5年来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5年间共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1200株,2009-2011年其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呈逐年递增。标本类型中痰、分泌物和血占分离标本的前3位,痰标本最常见,占82.83%。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平均达77.27%。结论 5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升高趋势,应加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依据体外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010-2012年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患者感染的379株非重复病原菌,数据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379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57%,革兰阳性球菌占18.73%,真菌占3.69%。分离率前五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其构成比分别为:16.89%、16.36%、13.72%、12.40%、6.8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61.54%。检出病原菌的标本中以痰液为主,占93.4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率为100.00%,而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林、青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均>80%。4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50%外,对其他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耐药现象较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特别是血培养标本的送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7年“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监测网内CRE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MIC法,结果判断参照2017年版CLSI M100-S27标准。结果 10405株CRE菌株中,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分别为56.3%、12.8%、10.2%;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最多者为呼吸道标本(占60.1%)和重症监护室(占27.2%);全省CRE的平均检出率为8.4%,其中徐州地区高达16.8%,泰州仅为3.9%。CRE菌株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阿米卡星的耐药率(40.4%)低于5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5.1%~96.8%;儿童分离菌株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成人分离株,但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却略高于成人分离株。结论 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分布呈现地区和院内不同病区的差异性,如重症监护室相对集中,故应对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其在医院中的播散。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与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IgM在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86例重症、轻症和恢复期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2、IL-10水平,同时检测带状疱疹病毒IgG、IgM抗体水平。结果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L-10及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症组(P〈0.05),但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与IL-10无相关性(r=0.163)。结论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引起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7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与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结果:抗核抗体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系统性硬化症(P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灵敏度分别为61.70%,90.00%,78.95%,62.50%,75.00%,92.59%;抗ENA抗体谱中的不同抗体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中RA,SS,MCTD,DM/PM,PSS,SLE中的灵敏度也有不同的检出。结论: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1].我们将189例SLE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谱,来对SLE诊断加以评价.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的住院患者189例(SLE组),男23例,女166例,年龄9~85岁,临床诊断均符合有关相应的诊断标准.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12~71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抗肠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板监测172株粪肠球菌和68株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补充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粪肠球菌对青毒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3.26%和19.76%,而屎肠球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5.62%和90.83%;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33%、18.98%、39.05%,而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4.63%、35.29%、75.00%;经统计分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500mg/L)、链霉素(2000mg/L)的耐药率分别是54.85%、51.74%,而屎肠球菌却为71.16%、70.15oA;发现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应根据肠球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方案;警惕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动态监测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两组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8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2016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种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种特异mdfA基因与blaOXA-51基因PCR双重检测为阳性方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PCR方法检测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 结果 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药物均为耐药。2008年分离株仅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均为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为敏感,对喹诺酮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别有50.00%和60.00%的敏感性。2008和2016年分离株均检出blaADC和blaOXA-51,但blaOXA-2群、blaOXA-23群只有2016年分离株均被检出。2008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相关,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blaOXA-2群和blaOXA-23群相关。2016年分离株均测出aac(2)-Ⅰb、aph(3)-Ⅰ、armA等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而2008年分离株均无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npU、tnp513、IS26和ISaba1等4种也只有2016年分离株被全部检出。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08和2016年不同年份分离株分成两个独立的簇群(A簇群和B簇群),2016年分离株聚集性更强相差系数更小。A和B簇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有两个克隆播散,A-2、B-1和B2亚簇群各有一个克隆播散。其中2016年分离株B-簇群一个有14株菌构成的大克隆播散。分离株耐药元件检测阳性模式显示,2008年分离株仅携带2~7种耐药元件基因;2016年分离株则携带14种~16种耐药元件基因。结论 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家医院的对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元件基因检测与分析是国内首次报道。不同年份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元件基因携带状况差异明显:2016年分离株比2008年分离株耐药性更强,携带的耐药元件基因更多。2008年和2016年分离株均有克隆播散,提示有医院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以探讨TPA同CEA、NSE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6例良性疾患组患者和72例恶性肿瘤组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TPA、CEA、NSE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胸腔积液中TPA、CEA、NSE含量分别为(4175±2696.9)U/L,(198.7±237.9)ng/mL,(28.03±30.7)ng/mL均高于良性疾患组的(1123±656.2)U/L,(1.23±0.90)ng/mL,(8.10±8.36)ng/mL。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三项肿瘤标志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恶性疾患组胸腔积液中三项标志物水平及诊断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三项肿瘤标志物血清。结论胸腔积液TPA、CEA、NSE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胸水三项肿瘤标志物比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