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俊忠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81-681,64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而导致关节畸形和丧失劳动力。但早期诊断治疗可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破坏.改善预后。目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来判断,仅有的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检测,因不是RA特异性指标.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1].故我们对54例PBC患者及4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病谱线、抗核抗体检测,来观察其阳性率并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而导致关节畸形和丧失劳动力。但早期诊断治疗可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破坏.改善预后。目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来判断,仅有的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检测,因不是RA特异性指标.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1].我们将189例SLE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谱,来对SLE诊断加以评价.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的住院患者189例(SLE组),男23例,女166例,年龄9~85岁,临床诊断均符合有关相应的诊断标准.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12~71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7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与4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结果:抗核抗体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系统性硬化症(P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灵敏度分别为61.70%,90.00%,78.95%,62.50%,75.00%,92.59%;抗ENA抗体谱中的不同抗体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中RA,SS,MCTD,DM/PM,PSS,SLE中的灵敏度也有不同的检出。结论: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32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性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而传统血清标志物(HBVM)用ELISA法检测灵敏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反映出HBV的体内复制与传染情况,存在不足。本文对3 247例标本同时检测HBVM和HBV DNA,以探讨其关系,为临床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放疗患者中的感染率,以及放疗前后、肿瘤复发后的体内变化情况。方法经肠镜证实无肠道疾病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40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组,术前3d、术后5d、术后放疗7d、放疗30d均收集粪便标本,随访1年,复发者也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过滤收集菌液沉淀,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核梭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粪便具核梭杆菌的阳性率为30.0%,对照组阳性率为5.0%。12例结直肠癌阳性患者在术前3d、术后5d、术后放疗7d、放疗30d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50±0.45、1.20±0.22、5.2±0.34、0.20±0.15。12例Fn阳性患者在术后5d的F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9,P=0.001),放疗7d、放疗30d的F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术前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28,P=0.001;t=25.889,P=0.001)。6例患者在手术后1年内复发,Fn基因相对表达量为7.20±0.56,复发时的Fn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放疗后7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7,P=0.001)。结论具核梭杆菌感染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升高可能作为疾病复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9018例血清标本的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观察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并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加以比较与分析。结果在9018例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866例,占总例数9.60%,大三阳模式的前S1抗原检测阳性率达87.55%,小三阳模式的前S1抗原检测阳性率为64.24%,其他模式也有不同前S1抗原检出率。结论前S1抗原检测比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更敏感,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复制以及治疗和预后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及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可提取性抗核抗体(抗ENA)。方法ANA、抗ds—DNA均采用IIF,其中ANA抗原片同时固定有Hep-2细胞和猴肝切片,抗ds-DNA检测抗原片采用绿蝇短膜虫。抗ENA检测采用IBT。共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70例。结果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00.0%、100.0%、82.4%、65.4%、35.7%、16.7%、42.9%。抗ds—DNA对SLE阳性率为65.1%,特异性为96.6%。抗ENA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运用Hep—Z/猴肝复合抗原片检测ANA有利于AID的初步筛选和判断。抗ENA抗体谱检测有利于自身免疫疾病的鉴别诊断,抗ds—DNA可作为SLE治疗和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