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甲基磺酸(MSA)溶液对PBO纤维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用单丝拨出试验测定了改性前后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分别对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组成以及表面自由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甲基磺酸质量分数为60%的溶液中,60 ℃下处理6 h的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比未处理的提高了81%,并且纤维表面O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3.3%,表面自由能增加了17.3%。当溶液中甲基磺酸的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进一步提高时,PBO纤维的皮层将遭受破坏,导致界面剪切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乙苯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苯乙烯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7 °C下,聚合速率(Rp)对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0.42,对苯乙烯浓度的反应级数为1,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4.8 kJ/mol。引发剂浓度、温度、乙苯质量分数的提高导致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分别下降了约30%、20%和15%,其中引发剂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含氟环氧树脂(F-EP)、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用顺丁烯二酸(MA)进行改性,合成了含氟环氧乙烯基酯树脂(F-EVER)。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力学性能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树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催化剂,羧基与环氧基摩尔比为0.9,MA与F-EP摩尔比大于0.1,阻聚剂质量分数为0.03%时,合成的含氟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性能较好;同时,氟元素的引入较好地增强了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NMR方法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锡酯样品(PTMTM、PTETM、PTBTM)中锡原子的配位形式,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状态的样品,其锡原子的配位形式不尽相同,样品溶解于CDCl_3时,锡原子仅以四配位形式存在,固态时则存在两种不同的配位形式:即四配位形式和五配位形式,然而随着酯基基团的增大,逐渐以四配位形式为主,该结论与国产红外光谱法所得结论一致。本文还用NMR方法对各基团运动情况进行了初探。发现锡的取代及其配位形式和酯基基团的大小皆不影响高分子主链的α-CH_3的运动,但酯基基团的内旋转运动因单元内Sn与C=0的顺式配位而减弱,同时.NMR参数还揭示了较长酯烷基侧链链段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分别在本体及超临界CO2介质中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通过GPC、拉曼光谱、TGA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聚合产物的GPC结果表明,体系中的PMMA存在游离和接枝两种状态;拉曼光谱中峰的红移以及D峰与G峰强度比值的增加证明PMMA与MWNTs之间存在化学键作用;TGA结果表明PMMA在本体和超临界CO2中的接枝率分别为39%和27%。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分析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在螺杆挤出机中反应温度、螺杆转速、反应时间对聚亚苯基苯并二唑(PBO)后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个影响因素中,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时间,转速影响最小。并研究了PBO后聚合反应动力学,发现PBO双螺杆挤出机后聚合反应为扩散速率控制过程,其动力学符合不可逆二级化学反应机理。随着缩聚温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反应温度从160 ℃提高到190 ℃,反应速率常数可提高4倍,测得反应活化能为84.4 kJ/mol。  相似文献   
7.
对芳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同系线性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芳杂环共轭聚合物紫外吸收光谱递变规律,其表达式为:P=a b(1/n)。用芳杂环聚合物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数据对该线性规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表达式线性相关系数较徐光宪提出的线性规律公式要好,且预测芳杂环聚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力学性能取决于单个分子链的力学性质和分子链聚集形态。综述了通过分子模拟研究高度取向的液晶高分子纤维的微观力学行为,从微观角度揭示聚合物力学性能的本质,解释其力学破坏的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4,6-二氨基间苯二酚磷酸盐的合成工艺,采用多聚磷酸(PPA)法制备磷酸盐,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A法制磷酸盐的合成工艺,可以使反应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反应产率从79.46%提高到91.12%。以次亚磷酸为还原剂对磷酸盐单体进行稳定化的研究表明:稳定后的磷酸盐在室温条件下储藏一个月后,基本不发生氧化。将稳定化后的单体和对苯二甲酸(TA)在PPA的介质中进行缩聚反应可以得到具有高聚合度(特性粘数[η]=17 dL/g)的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AM1-ZINDO/CI对芳杂环聚合物PBO的光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O分子链共轭平面结构间的面面相互作用,影响到前沿分子轨道的电子跃迁方式,从而导致聚集态电子光谱相对于理论单分子链存在红移现象。由含3个单元的PBO聚集态分子模型模拟计算显示,PBO分子链共轭平面结构间的面面相互作用使得电子光谱最大吸收峰由383.06 nm红移至407.19 nm。结合同系线性规律,推导出PBO聚合物聚集态的电子光谱最大吸收峰为425.33 nm,从本征结构上解释了PBO聚集态电子光谱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