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终板椎间盘切除减压Syn Cage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疗效及融合节段高度的维持. 方法对25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保留终板的颈椎间盘切除Syn Cage植骨融合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探讨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情况. 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术前及随访JOA评分比较,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改善率为71%,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植骨融合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3.1个月,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保留终板椎间盘切除减压Syn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短期疗效好,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并能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自主设计的可降解镁锌合金既保持了镁合金与人骨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又排除了商业镁合金中铝和稀土元素的毒性。 目的:评价自制可降解Mg-6wt%Zn合金的细胞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可降解Mg-6wt%Zn合金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密度1.82 g/cm3,弹性模量44 GPa。细胞毒性实验所用L-929细胞由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提供。溶血实验所用血取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方法:将Mg-Zn合金浸提液稀释成100%,50%,10%,加入96孔板里培养L-929细胞,并设单纯的DMEM培养液为阴性对照组,加入0.64%苯酚的DMEM培养液为阳性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第2,4,7天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 并根据ISO 10993-5:1999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2,4,7 d 后形态和生长状况。按照ISO 10993-4:2002标准,通过对材料与兔血红细胞在体外接触过程中,所致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程度的测定,评价材料的体外溶血性。 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形态保持正常,数量明显增多,不同浓度镁锌浸提液中细胞生长形态与阴性对照并无明显差异。可降解镁锌合金对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毒性评价为0~1级。可降解镁锌合金对血液的溶血率为3.4%,小于标准规定的5%,属于无溶血反应。 结论:可降解镁锌合金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12月 ,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 (TVP)后 ,常规使用连续硬膜外镇痛泵镇痛 ,以预防TVP术后膀胱痉挛收缩性疼痛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7例 ,年龄 5 6~ 85岁 ,平均 6 9岁 ,术前结合临床和各项检查 ,明确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 ,均具有明确手术指征 ,其中 6 8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肺疾病 ;2 7例合并膀胱结石 ,均无手术禁忌证 ,全部病例均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完成TVP术 ,术后用德国贝郎公司生产的自控镇痛泵 ,以 2ml h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 种不同给药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围手术期失血效率和 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3 月该院初次接受单侧THA 的患者40 例,将其随机分为3 组。A 组(12 例):氨甲环酸(TXA)关节腔局部注射给药;B 组(14 例):TXA 静脉滴注给药联合关节腔局部注射给药; C 组(14 例):术中喷洒和浸药纱布覆盖创面联合关节腔局部注射给药。比较3 组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隐 性失血量、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凝血功能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 组间术前一般资料、住院时 间、输血率、术前血红蛋白(HGB)含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失血量 和平均输血量低于A、B 组(P <0.05),A、B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术后HGB 水平较 术前降低(P <0.05),C 组HGB 高于A、B 组(P <0.05);手术前后3 组间D- 二聚体(DD)、纤维蛋白素 (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术 后的FIB 含量较术前降低(P <0.05),APTT 较术前延长(P <0.05)。结论 局部用药优于静脉给药,可安全有 效减少THA 围手术期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内植物材料表面温度发热范围升高能否降低内植物相关感染率。方法在兔背部两侧皮下各植入1个无菌组织笼子,内放置骨水泥包裹的发热体,两周后,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给予材料表面发热和不发热,抽取组织液测定细菌浓度及计算感染率,测定白细胞浓度。结果在发热组,组织笼子感染率为34.4%(11/32);组织笼子内白细胞计数在发热组升高。在未发热组,实验结束时,感染率为75.0%(24/32);在未感染组织笼子内白细胞计数第一天后白细胞计数不再增高。感染组织笼子内白细胞计数达到105/μl,但是成活细胞仅有50%左右。结论材料表面发热范围的温度升高能够降低内植物材料相关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 胸腰椎骨折47例,CT证实椎管内有骨折块,脊髓受压,伴有双下肢瘫痪或不全瘫症状.采用前路减压22例,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25例.统计前后路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患者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上下终板成角.结果 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较前路减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P<0.01).两组通过手术复位,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按Frankel分级,两组所有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改善,都无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和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而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伴有后柱结构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8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纳入研究组(n=49),应用小切口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纳入对照组(n=49)。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124,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05),研究组术后3 d(t=14.154,P<0.05)及术后1年(t=15.685,P<0.05)的Lysholm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痛评分(t=13.974,P<0.05)和行走痛评分(t=13.97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痛评分(t=14.258,P<0.05)和行走痛评分(t=14.859,P<0.0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t=8.568,P<0.05),且手术费用更低(t=3.405,P<0.05)。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有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小切口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技术难度较低,亦可在临床中选择性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单、双箱型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通过比较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应用单枚箱型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 在对56例单节段腰椎不稳症患者施行PLIF(Posterior lumar interbody fusion)手术,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内固定,实施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37例,双枚Cage椎体间植骨19例.统计两组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用M-JOA评分的症状改善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椎体间高度、整个腰椎前凸弧度、融合节段前凸弧度、融合节段间的滑移,并辅助CT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单枚Cage植入组较双枚Cage植入组手术时间短(P<0.01),出血少(P<0.01).术前术后的椎体间高度、整个腰椎前凸弧度、融合时间二组病例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腰痛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使用单枚箱型Cage与双枚箱型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治疗方式,二者在缓解下腰部疼痛、椎间融合率方面效果显著.单枚箱型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PLIF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医疗费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假体多重和耐药菌感染进行二期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人工关节感染的患者68例。二期翻修手术: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置入载万古霉素骨水泥Spacer。术中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实验。出现二种及以上菌株为多重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确定耐药菌;二期植入假体,在此期间应用敏感抗生素。随访时间最短为1年,平均(16.4±3.4)个月。需要一次以上清创或者感染复发定义为手术失败。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9%(53/68);多重细菌感染为30.2%(16/53),单一细菌感染组为69.8%(37/53),二期翻修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5%(12/16)和86.5%(32/37),二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感染率为39.6%(21/53),敏感细菌感染率为60.4%(32/53),成功率分别为66.7%和91.1%(P〈0.05)。结论人工关节假体感染进行二期翻修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重细菌感染不会降低二期翻修手术成功率,但耐药细菌感染降低二期翻修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髌骨内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老年髌股关节炎患者症状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髌股关节炎患者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对髌骨进行内推,髌骨活动后,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患者治疗前和后的IKDC评分、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的屈曲度进行比较。所有的患者内推前和6个月后进行了膝关节的正侧位片检查。结果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符合髌股关节炎诊断的患者168例共203个关节,患者都进行了髌骨内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所有的患者都得到了最短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0±2.5)个月。治疗前、后IKDC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月后IKDC评分高于6月后。膝关节非负重状态下屈曲度检查显示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X-ray膝关节侧位片显示Insall-Salvati指数治疗后没有显著改变( P>0.05)。结论髌骨内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改善髌股关节炎的症状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