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商陆抗病毒蛋白对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中HCV复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AP处理HCV感染细胞模型(HCV-HepG2),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及细胞内HCV RNA,以不同浓度的α-2b干扰素(IFNα-2b)处理同样的细胞模型作为对照。结果:经PAP处理后各模型组细胞内HCV RNA含量于48小时、96小时和144小时进行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培养上清液中HCV RNA含量在48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96小时和144小时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AP对HCV的抑制作用随PA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强。用IFN-α2b处理HCV—HepG2模型亦得出类似的结果。两者均以第48小时的抑制率最高。但在96小时、144小时时PAP对细胞内HCV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FN(P〈0.05,P〈0.01)。结论:PAP对HCV感染细胞模型中的HCV复制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IFN-α2b。PAP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康复后生育的后代健康发育情况进行调查,评价鼻咽癌治疗对后代健康发育情况的影响,指导提高鼻咽癌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1969年至1997年间放疗后可能有生育能力的鼻咽癌患者,女性≤35岁,男性≤45岁,随机抽取120例发放自行设计的《鼻咽癌放疗后生育的后代健康状况调查表》,采用电话、信件、上门随访方法,对治疗后生育的后代健康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有24例患者经治疗后再生育,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治疗时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16岁;治疗后最短在1年后生育,最长在6年后生育;总共生育45胎,男性19胎,女性26胎;目前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33岁;全部体格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从一般~优秀。结论 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生育的后代体格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提示健康,这与放疗防护最优化设计进步相关,使辐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加放疗患者在不同病期,不同剂量,不同术式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癌术后加放疗病例资料,全部为女性,术式有根治术和其他术式(包括单纯肿瘤摘除,全乳房切除术),放疗方式用60Co外照射,常规照射内乳区、腋下区、锁骨上区,部分用切割野照射乳房、胸壁或加用深部X线,200cGy/次,5次/周,照射剂量3 500~6 500 cGy不等。结果 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8%和21.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剂量≥4800 cGy和<4 800 cGy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43%和22%,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治术和其他术式的5年生存率Ⅱ期者分别是53%和50%;Ⅲ期者分别是17.4%和 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的疗效仍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佳,剂量≥4 800 cGy为宜;根治术在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未见有优于其他术式的疗效,特别是在Ⅲ期病例中应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食管癌放疗与同期放化疗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接受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229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控率,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差别,并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5.3个月,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CR 35.6%和45.8%,PR 61.0%和53.0%,SD 2.7%和0,PD 0.7%和1.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单纯放疗组1、2、3年的局控率分别是82.8%、60.5%、52.7%,而同期放化疗组1、2、3年的局控率89.5%、85.4%、8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29.5%、17.1%,同期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9%、40.3%、30.8%,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放疗剂量(<60 Gy,60~66 Gy,>66 Gy)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和放疗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在老年食管癌中,同期放化疗可改善局部控制率,但未能显著改善远期生存,T、N分期和放疗剂量是影响老年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放疗病人随访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放疗病人随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随访率。方法对来自本科随访室2001年收治的526例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26例病例随访中,回复369例,失访157例,实际随访率70.15%;电话随访率为90.5soA,邮信随访率55.12%;随访率最高为乳腺癌85.29%.最低为食道癌65.06%。结论随访率高低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素质、居住地、随访方式、随访次数、病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李忆璇  刘庆深 《中国肿瘤》2000,9(12):554-555
随访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医院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随访 ,可进一步加强医患之间的联系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身心康复治疗 ,同时可使医务人员及时总结经验 ,提高医疗质量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目前恶性肿瘤随访率低是随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报道 ,全部恶性肿瘤的随访率最高为74 1% 〔1〕。本文试图分析326例乳腺癌放疗病人随访结果中67例的失访原因 ,探讨对策 ,达到提高随访率的目的。1资料与方法收集1995年~1999年326例乳腺癌放疗病人 ,随访方式为通信随访和电话随访两种。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283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治疗,部分病例加用5-氟尿嘧啶加顺铂或卡铂方案化疗,放疗采用60Co-γ线外照射,每次1.2 Gy,每天2次,每周5 d,间隔≥6 h,全疗程鼻咽中位放疗剂量72 Gy,颈部中位放疗剂量68.4 Gy.结果 放疗过程中黏膜反应≥3级的病例占12.4%,放化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为93.6%,1年生存率为93.6%,2年生存率82.7%,5年生存率为60.1%.结论 超分割放疗患者能耐受,疗效好,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有效的治疗选择,其确切疗效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随访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医院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起着重要作用。随访室的工作职能包括对肿瘤放疗病人的资料收集、疾病的分类统计及病人出院后的随访追踪,为临床工作积累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复查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调查表》,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方法,对747例肿瘤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采用Ⅳ。检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复查依从493例(66%),不依从254例(34%);依从行为与年龄、居住地、生存年限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年龄、居住地、生存年限是影响肿瘤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行为的主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发挥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提高患者复查依从性是可能的,也是主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