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的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的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症候群。该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感染是创伤后幸存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应给予早期积极治疗。本文报道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我科收治的挤压综合征合并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1例。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重物压砸全身7 d,少尿2 d于2008年5月20日入院。入院前7 d患者在地震中被倒塌房屋压砸,9 h后被救出,双侧上下肢疼痛、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诊断为“1·挤压综合症;2·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3·右锁骨、右肩胛骨、右耻骨联合上下支、右股骨、右腓骨、左胫腓骨骨折”。给予补液、碱化尿液治疗及右小腿切开减压术。入院前2 d前出现少尿,每日尿量少于200 mL,呈酱油色。予血液透析一次后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2℃。神清,被动体位,全身多处擦伤。心肺及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右肩部肿胀,活动受限。右小腿明显肿胀,右小腿后方见一长约15 cm×2 cm切开减压伤口,肌肉组织肿胀外露,色红,无脓性分泌物。右足背见一长约4 cm的创口,已缝合,周围见少许脓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发病年龄介于17~81岁,中位年龄5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65岁,男女比例1.5∶1。其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者占70.0%(21/30)、有B症状者23.3%(7/30)、淋巴结肿大者20.0%(6/30);IPI评分<2分者93.3%(28/30)、Ki-67值<20%者72.7%(16/22)。受累器官包括:骨髓、脾脏、韦氏环、腮腺、甲状腺、肺部、胃部、肠道、眼部、鼻咽部和肺。化疗组、手术联合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81.8%、87.5%和77.8%,P>0.05),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骨髓受累、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疗效(P<0.05)。3年及5年OS分别为96.7%和90.6%、PFS分别为86.5%和79.9%,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浅表淋巴结受累、骨髓受累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CD5阳性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对生存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论 MALT淋巴瘤多为中老年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常伴器官受累,手术联合化疗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该病总体生存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中挤压综合征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中挤压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地震后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体、治疗及转归,并将其与单纯挤压综合征患者(20例)作对比。结果伤口和肺部是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菌种主要为鲍曼氏不动杆菌16例、铜绿假单胞菌10例、大肠杆菌9例、阴沟肠杆菌8例。伤口感染菌种以鲍曼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为主,肺部感染菌种以鲍曼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感染者中接受筋膜切开术28例,行血液透析30例,其中26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合并感染患者肾功能损害持续时间[(27.4±11.1)d]显著长于单纯挤压综合征患者[(13.0±11.2)d,P〈0.05],但病死率无明显差别(8.1%VS5.0%,P〉0.05]。结论感染是挤压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应加强监控,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4.
对糖尿病肾病合并肺癌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2岁。因血糖升高2 a,双下肢水肿9个月,呼吸困难半月入院。患者2 a前诊断为糖尿病,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可。9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血压升高。6个月前于我院行肾活检病理示糖尿病肾病。治疗后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入院前半个月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伴呼吸困难。于当地医院多次抽出淡黄色胸水共约5 000 m l。病程中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6个月前发现乙肝标志物“小三阳”。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叩浊,双肺呼吸音减弱,右侧为甚,无干湿口罗音。心腹(-)。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C r 69μm o l/L,TP 47.3 g/L,ALB 23 g/L,LDH 164 IU/L;尿常规PRO(++++)。入院诊断为:(1)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险组);(3)乙肝病毒携带者。给予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下肢水肿减轻,但呼吸困难无明显缓解。B超示右侧胸腔中到大量积液,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后多次查肾功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EA、CA 19-9、CA-125、非小细胞肺癌抗原轻度升高,烯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透析液钙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各项评估指标和相关药物使用的影响,初步了解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的适用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门诊透析患者在透析液钙浓度由1.5 mmol/L调低为1.25 mmol/L后的1年中的临床资料,比较透析液钙浓度调整前后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等CKD-MBD评估指标的检测值和达标情况以及钙剂和骨化三醇的使用剂量。依据基线PTH值对CKD-MBD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评价低钙透析液对各组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81例透析患者,透析液钙浓度降低后血钙和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TH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P0.05)。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使用1年后和使用前比较,血钙和血磷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达标率由56.1%下降至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钙浓度调整后患者每周的碳酸钙使用剂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骨化三醇的使用量由(1.87±1.09)μg/周明显增加为(2.62±1.26)μg/周(P0.05)。不同PTH基线值分组的患者对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的反应不同,基线PTH300 ng/L的分组在药物调控后有59.5%患者PTH值高于目标值上限,较基线情况明显增加(P0.05)。结论 1.25 mmol/L钙浓度的透析液相较于1.5 mmol/L钙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清钙和磷的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PTH的升高,诱发或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高转运性骨病;基线PTH值较低的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可能获益更多,为更适宜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成都地区终未期肾病门诊透析治疗的定额支付评价指标及其合理额度,为单病种付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患者的费用信息,根据治疗原则及统计结果制定赋值评价指标;采用德菲尔法确定赋值分值及定额支付标准。结果本调查涉及17家成都市医疗保险特约透析机构,共发出调查表700份,收回调表表686份.排除项目填写漏项、患者治疗信息不准确的谢查表26份后,实际纳入分析的调查表660份,占调查总人数的94.28%。调查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治疗率占调查人群的84%(555/660).腹膜透析治疗率占调查人群的16%(105/660)。通过评估项目赋值后获得的血液透析门诊最低年支付额118242.75元,腹膜透析门诊最低年支付额96498.00元。结论通过治疗项目赋值后的门诊透析定额支付证据性强.门诊透析治疗的分级定额支付可使医疗保险基金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肖蕾  周凌云  付平  陶冶  钟慧 《华西医学》2011,(8):1125-1127
目的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可对肾脏的排钾功能产生影响.研究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RB类药物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7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口服铁剂在血清铁正常范围内,铁蛋白降低、伴或不伴轻度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血清铁指标的维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3月~2011年2月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龄大于3个月,血红蛋白90g/L及以上、血清铁正常范围内,铁蛋白低于200ng/ml),不愿意行静脉铁剂治疗而选择双倍剂量口服铁剂的患者,观察3月后血清铁和血红蛋白的维持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以同期血指标相似患者,既不愿意行静脉铁剂治疗,也不愿意使用双倍剂量口服铁剂,仍然口服单倍剂量力蜚能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双倍剂量口服铁剂组共入选31名患者,对照组有66名患者。两组患者在观察期前基线水平的血清铁、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3个月观察期结束时,血清铁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双倍剂量组为30/31例(96.8%),单倍剂量组为56/66例(8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观察期结束时血红蛋白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双倍剂量力蜚能组31例患者中28例采用每日一次300mg力蜚能口服,3例采用150mg每日两次服用,均能有效耐受双倍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血红蛋白90g/L及以上、血清铁正常,铁蛋白低于200ng/ml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双倍剂量口服铁剂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大多数患者可维持血清铁在正常范围内。和单倍剂量力蜚能相比,其维持作用有显著性差异。双倍剂量口服铁剂可能可以作为静脉补铁之外的一个个体化补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贫血治疗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EPO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规范提出了建议。本文将从血红蛋白目标值、EPO治疗的启动时机、给药方案、EPO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讨论,探寻更加合理的EPO应用策略。在纠正贫血的过程中,应兼顾EPO治疗的获益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再复氧模型组、低浓度参附组(1%)、中浓度参附组(2%)、高浓度参附组(5%)。观察各组细胞在缺氧4h再复氧8h刺激下的反应。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PI)染色法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比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经Fluo-3AM标记的细胞内钙浓度,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MCP-1的浓度。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再复氧刺激后细胞凋亡率达(32.97±1.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F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5%SF组凋亡率最低,与单纯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TUNEL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变化趋势与流式细胞术一致;缺氧再复氧刺激后细胞内钙荧光值升高,达140.18±3.62,SF可降低胞内荧光值,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5%SF组荧光值最低61.77±4.82,与单纯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HK-2细胞正常情况下分泌少量的MCP-1(12.04±0.44)pg/ml,在缺氧再复氧刺激下分泌量增加至(27.12±3.83)pg/ml。SF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MCP-1的作用(P〈0.05),但未观察到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降低缺氧再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钙超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泌发挥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