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Ⅱ(IL-2)和α-干扰素(IFN-α)联合激活对白血病缓解期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的影响。方法:标准4h^51Cr释放实验测定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细胞毒作用;集落培养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IL-2和INF-α单用虽均能增强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但两者联合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和LAK活性,明显优于IL-2和IFN-α的单用(P<0.05)。在体外净化实验中两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细胞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但两种联合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为两者联合组33.33%(4/12),Rt-pcR法,而IL-2作用次之为66.67%(8/12),最后是IFN-α为91.67%(11/12)。两种细胞因子中以IFN-α单用对CFU-GM的抑制有一定影响(P<0.01),而IL-2和两者联合对激活骨髓的CFU-GM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细胞的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IFN-α能增强IL-2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人群HLA的多态性,对于探讨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及器官移植配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本文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云南昆明地区70名彝族和72名汉族健康儿童进行了HLA—DQB1基因分型,旨在探讨昆明彝族和汉族人群HLA—Ⅱ类基因频率分布特征,从而提供一些遗传学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基因测序等技术测定3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息儿和52名正常儿童的VDR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6%、50.0%、32.4%和7.7%、28.8%、63.5%,A、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6%、57.4%和22.1%、77.9%。两组AA、Aa、aa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3,P=0.017),两组A和a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8.217,P=0.004),佝偻病组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VDR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存在相关性,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存在对佝偻病的易感性,提示VDR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维生素 D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 6 8名阿昌族人和 92名汉族人的维生素 D受体基因Fok 多态性 ,比较两组维生素 D受体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在 6 8名阿昌族人中 FF基因型占 18%、Ff基因型占 35 %、ff基因型占 4 7% ,而在 92名汉族人中 FF基因型占 2 2 %、Ff基因型占 5 2 %、ff基因型占 2 6 %。两组维生素 D受体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7.716 ,P=0 .0 2 1)。结论 阿昌族与汉族维生素 D受体基因 Fok 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羊盆底肌对尿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电流刺激羊盆底肌时的尿动力学变化,探讨电刺激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羊随机分为刺激和对照两组,刺激组旋以电流刺激盆底肌,对照组只放置电极而不予刺激,其余条件两组相同,结果:刺激组膀胱容量(Vves)、排尿压(Pdet)、功能尿道长度(Lfu)与刺激前相关显著,而膀胱颈压(Pbn)、最大尿道压(Pmu)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电刺激有益于加强控尿功能,改善压力性和紧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抗供体特异性抗体与同种异体肾移植间移植物排斥的关系。用HLA位点氨基酸残基配对检测法(ELISA-LAT-M和ELISA-LAT-ID),对166例血清分为AR,CR和正常对照共3组进行筛选测定。按LAT酶联检测试剂盒要求操作抗体特异性的确定根据阳性结果的反应格局综合判断,结果显示抗HLAⅡ类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R38%,CR37%正常2.3%。(P〈0.01),Ⅱ类抗体与急,慢性排斥反  相似文献   
7.
17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红外热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P—95型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集红外热成像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新医疗诊断设备,此设备源于军事、航天及工业等,我们试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实践证明,它不仅对组织器官的炎症、疼痛、血循环状态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复发及转移的倾向,肿瘤分布情况的全貌、累及范围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热图能直观灵敏地反映病情的变化,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治恶性肿瘤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若能将此手段与其它的辅助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将大大地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现将170例恶性肿瘤患者红外热图临床检查资料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用血清学试验及^13C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31例H.pylori感染的彝族儿童及39例无感染儿童进行HLA.DQA1基因分型。结果感染组HLA-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52%vs3.85%,P=0.025,Pc=0.35),OR=4.245(95%CI:1.097~16.428);感染组HLA-DQA1*030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0 vs12.82%,P=0.003,Pc=0.042),OR=1.147(95%CI:1.053-1.249)。结论在HLA-DQA1位点上,H.pflori感染的彝族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A1*0102基因可能是彝族H.pylori感染的易感基因,而HLA-DQA1*0302基因则可能是抵抗基因和具有免疫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并纯化前期工作建立的杂交瘤细胞株C5所分泌的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为研究该单抗对应肺癌相关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前期工作建立的C5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挑选检测阳性细胞继续克隆化培养,直至3次检测亚克隆均呈阳性.收集阳性培养上清,利用Protein A-sepharoseCL-4B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Western-Blot法对纯化后的抗体进行鉴定.结果得到了来源相同的亚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克隆阳性率达100%.成功纯化出了目的单克隆抗体,并证实纯化产物系目的单抗,纯化后的C5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重链分子量约为75 kDa.结论成功纯化出抗人肺鳞癌单克隆抗体,该单抗可能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肿瘤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药学人员存在的问题,探究继续教育的方法。方法:分析我国医院药学人员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应当对医院药学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出开展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结果:目前,我国药学人员存在知识层次差异、药学教育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结论:通过在职自学、学术讲座、临床实践活动等方法,可加强对药学人员管理,弥补药学人员知识短板,提高药学人员整体素质。开展继续教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