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沙坦长期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AT1)拮抗剂氯沙坦 (Losarta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管结构的影响及在减缓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潜在作用 ,并探讨在高血压血管壁增厚的过程中醛固酮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 10周龄SHR 16只 ,随机分为Losartan(SHRLOS)治疗组和对照组 (SHR) ,另选 10只同龄Wistar鼠作为正常对照。腹主动脉插管测定收缩压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 ,计算血管中膜 /内径比 ,用光镜观察各组主动脉的结构变化 ;行肠系膜动脉离体灌注、反向高效液相 (HPLC)纯化和放免检测氯沙坦对血管局部合成醛固酮的影响。结果 :SHRLOS组收缩压 (SBP)与SHR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0 1) ;其血管中膜 /内径比较SHR组显著降低 ,但仍高于Wistar组 ,血管壁结构接近Wistar组 ;SHRLOS组血管AngⅡ与SHR组无差异 ,醛固酮水平降至Wistar组。结论 :氯沙坦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 ,逆转血管重构是其治疗高血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蛋白微泡促进报告基因在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蛋白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传输中的作用。方法:6孔板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每孔加pcDNA3.1/His/LacZ质粒20 μg,加不同浓度微泡或不加微泡,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MHz,机械指数1.8,照射时间1 min,48 h后计算蓝染细胞百分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另以不同浓度微泡及超声照射时间处理细胞,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单纯超声质粒组相比,含微泡组蓝染细胞率增加约10-15倍(其中内皮细胞组11.6倍,平滑肌细胞组15.2倍),报告基因表达定量增加近8倍。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超声照射对细胞增殖无影响,微泡浓度为50%时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白蛋白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增加基因的传输效率,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在急性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上,用膜片钳技术单通道记录的内面向外记录模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尼可地尔对细胞膜KATP通道的影响.结果证实:0.1 mM的该药物不能激活KATP通道,而1 mM 的药物可明显激活细胞膜KATP通道.其电导为92.7 pS,通道的开放时间常数τO2 和开放概率较对照组(加入0 .5 mM ATP)明显增加,并可诱发通道出现二级开放.表明尼可地尔对心肌细胞膜KATP通道呈剂量依赖性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对肺泡灌洗液 (BALF)白介素 5(IL 5)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 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哮喘组 ,地塞米松治疗组 ,火把花根片治疗组。后 3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 ,再激发用药。测定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 ,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进行BALF的IL 5受体mRNART PCR半定量分析。结果 火把花根片治疗组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 (Eos)数较正常组和哮喘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肺组织病理切片 ,火把花根片组充血水肿明显 ,但Eos肺组织浸润较哮喘组有明显减少。BALF的IL 5受体mRNART PCR半定量分析显示 ,火把花根片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但和正常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火把花根片能抑制哮喘豚鼠的气道炎症 ,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哮喘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 [L typecalcium (L LCa)channel]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火把花根片(Huobahuagentablet,HBT)治疗组及地塞米松 (dexametha sone,DXM )治疗组共 4组 ,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观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L LCa在正常时 ,哮喘发作时 ,以及给予HBT及DXM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火把花根片治疗后的哮喘大鼠的L LCa与哮喘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通道开放概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哮喘组通道L LCa开放时间常数 (τO1和τO2 )延长 ,关闭时间常数 (τc1和τc2 )缩短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火把花根片与地塞米松治疗后的哮喘大鼠的L LCa与哮喘组相比通道开放时间常数缩短 ,关闭时间常数延长。结论 哮喘大鼠L LCa的活动明显增强。经火把花根片治疗后L LCa活动有所减弱 ,表现为通道开放时间常数缩短 ,关闭时间常数延长。提示火把花根片与地塞米松均可明显抑制哮喘大鼠的L LCa的活动 ;HBT与DXM均可逆转哮喘大鼠L LCa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柿叶黄酮抑制LDL刺激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低密度脂蛋白(LDL)刺激时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LDL刺激时,应用不同剂量的柿叶黄酮作用24 h后,采用MTS/PES法确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L可以明显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柿叶黄酮对LDL刺激下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柿叶黄酮可明显抑制LDL刺激下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沙丁胺醇在诱导培养人气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沙丁胺醇(商品名:舒喘灵)对于诱导培养人气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分离人气管平滑肌细胞并且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中培养,4-6代的细胞用于实验。细胞用沙丁胺醇或色满卡林(cromakalim)或8-溴-环磷酸腺苷(Br-Camp)培养24h或48h ,光镜和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琼脂糖电泳分析DNA碎片。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染色监测p53、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改变。通过破碎DNA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数。结果 (1)沙丁胺醇或8-Br-cAMP降低存活细胞的数目。在48h、300μmol/L的浓度,存活的细胞数量最低;(2)人气管平滑肌细胞用沙丁胺醇(100μmol/L、300μmol/L)孵化48h显示出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浓聚);(3)琼脂糖电泳显示,核酸DNA断裂片呈典型的梯状条带(大约180-200bp);(4)沙丁胺醇或8-Br-cAMP组p53或Bax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但Bcl-2组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5)TUNEL显示,人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阳必用100、300μmol沙丁胺醇或100μmol8-Br-cAMP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分别为24.04、58.47、27.28,P均<0.001)。但cromakalim组和先用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后与沙丁胺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分别为0.12、0.53;P分别为0.932、0.717),不影响凋亡细胞的基本水平。结论 (1)在体外,沙丁胺醇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人气管平滑肌细胞凋亡。(2)cAMP蛋白激酶A通路对于沙丁胺醇诱导的凋亡是必须的和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说明丹参酮ⅡA对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作用。方法:用大鼠肠系膜动脉离体灌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SouthernBlot法检测血管中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但不能抑制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中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mRNA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鼠体内雄激素水平缺乏对心脏衰老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C57BL/ 6J雄鼠组(n=8)、去势组(n=8)、睾丸女性化鼠(tfm)组(n=10)、衰老组(n=8).测定各组血清睾酮浓度,分离心肌组织测定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及Western印迹测定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衰老组、去势组和tfm组血清睾酮浓度明显下降(P<0.01);心肌组织中SOD活性下降(P<0.05,P<0.01)、MDA含量增加(P<0.01);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与衰老组相比,去势组和tfm组SOD活性、MDA含量及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内雄激素水平缺乏可能通过增加活性氧水平(ROS)及Rb蛋白表达导致小鼠心肌组织衰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动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龄性变化及脱氢表雄酮(DHEA)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三组:18月龄鼠组;DHEA干预鼠组(18月龄,12月龄时开始在喂养基础饲料中添加DHEA1mg/kg.d);12月龄鼠组。均为雄性Wistar大鼠,每组各6只。取胸主动脉,比色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12月龄鼠组比较:18月龄鼠组主动脉中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给予DHEA干预的18月龄鼠组上述变化均明显改善。结论增龄鼠动脉的抗氧化功能减弱,DHEA能改善增龄引起的鼠动脉抗氧化功能,从面延缓血管的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