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相同标本比较国内外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试剂盒的临床检测效果,并初步探讨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诊断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中定量检测结核菌数量的可行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荧光探针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反应技术以及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并经双盲编号的84份临床痰标本和8份含痰结核菌标准品。结果在59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国产PCR-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与PCR荧光试剂盒分别检出26例阳性和24例阳性,国外试剂盒检出24例阳性;在25例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国产PCR-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与PCR荧光试剂盒分别检出21例真阴性和24例真阴性,国外试剂盒检出23例真阴性;细菌学各级别检查结果与PCR荧光检测CT值不呈递减关系。结论国内外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试剂盒对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诊断试剂盒尚不能定量检测痰标本中的结核菌数量,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拟取代目前我国人用皮上划痕布氏菌活疫苗。方法对菌种进行了全面检定合格后,进行菌苗制备及实验室动物毒理、药效学方面的系列研究包括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全身过敏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用细胞免疫诊断制剂布氏菌素对皮内免疫12周的豚鼠做背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小鼠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最大耐受量为10亿个菌,用布氏菌素注射足底,可引起明显迟发型变态反应。局部刺激试验只有注射10亿菌的部位会在48h后化脓,但在1-2周内可自愈。全身过敏试验,皮内免疫布氏菌疫苗组及阴性对照组对豚鼠进行攻击后,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而阳性对照组豚鼠全部死亡。毒性试验,布氏活疫苗皮内免疫组与盐水对照组经6周和12周后各项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理改变,免疫12周后对豚鼠骨髓造血细胞亦无影响,对皮内免疫12周的豚鼠做背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4-48h结果为阳性。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布氏菌活疫苗用皮内注射的途径进行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O)在活化巨噬细胞抗某些肿瘤细胞和微生物上起重要作用。用不同剂量的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显示受免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未免疫小鼠(P<0.01-0.001)。不同剂量母牛分支杆菌制剂免疫的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水平差别不显著(P>0.05)。因此认为,母牛分支杆菌制剂作为结核病免疫治疗剂其作用之一是活化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噬菌体杀灭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噬菌体能否杀灭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并成为减少细胞内活菌量的手段。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已感染耻垢分枝杆菌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噬菌体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加入生理盐水0.1ml、10#噬菌体2.1×107噬菌斑形成单位(PFU)、2.1×106PFU和2.1×105PFU。通过洗涤去除细胞外的噬菌体与耻垢分枝杆菌,观察加入噬菌体24h后巨噬细胞内耻垢分枝杆菌活菌数量变化情况。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噬菌体前后胞内改变情况。结果24h后生理盐水组巨噬细胞内活菌数的对数值为5.74±0.18,噬菌体高、中、低剂量组的活菌数对数值分别为4.77±0.08、4.97±0.17、5.33±0.13。生理盐水组的活菌数高于噬菌体高、中、低剂量组,其中生理盐水组与噬菌体高、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显示噬菌体能感染细胞内的耻垢分枝杆菌,合成子代噬菌体。结论感染了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可以同时吞噬10#噬菌体,进入细胞内的噬菌体能感染裂解胞内分枝杆菌使活菌量减少,使噬菌体治疗分枝杆菌感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同样面临结核病的严峻挑战,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有近半人口(约5.5亿)感染了结核菌,其中有5000多万人为结核菌素实验强反应者(硬结直径≥15m或有水泡、坏死),因其结核发病率极高,被称为结核感染高危人群.如何控制这些人潜在的内源性复发、外源性再感染和发病,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控制用血清标准品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采集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用ELISA法进行检测,制备血清标准品:包括10份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血清、10份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健康人血清、1份检测结果为强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血清用健康人血清进行倍比稀释而成的5个稀释浓度;并对血清标准品进行稳定性试验;同时用本套血清标准品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 本血清标准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同厂家生产的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不均一,同一厂家生产的试剂盒质量也不均一。结论 本血清标准品可以用于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控制;各生产厂家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的SOP进行生产,把好质量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分支杆菌菌种鉴定方法。方法:通过16S rR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 conform ation polymorph ism,SSCP)分析鉴定253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16S rRNA PCR-寡核苷酸探针与待测菌株生物素标记的16S rRNA基因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分析28种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支杆菌菌株,结果显示寡核苷酸探针是特异的。253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198株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55株为非结核分支杆菌。经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法分析,198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36株鉴定为非结核分支杆菌,分别与相对应的特异探针杂交,另19株与分析探针杂交阴性。结论:16S rRNA PCR-寡核苷酸探针阵列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可用于鉴定临床分离株分支杆菌菌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MTB潜伏感染豚鼠模型,研究MTB体内增殖动力学及与PPD试验的关系.方法 62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42只),模型组又分为4周组(12只)、8周组(21只)和12周组(9只).采用恢复毒力的H37Rv株500 CFU经豚鼠腹股沟皮下注射攻毒,攻毒后2周,模型组给予异烟肼(10 mg/kg)和吡嗪酰胺(40 mg/kg)每周3次灌胃,控制MTB增殖,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停药.模型4周组停药后观察结核病自然复发情况,模型8周组和12周组停药后观察结核病自然复发和地塞米松诱导复发情况.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进行PPD试验,检测豚鼠的脾、肺荷菌量及组织切片病理,分析PPD试验与结核病活动或潜伏感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豚鼠攻毒后2周脾荷菌量为3.3 lgCFU,6周后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肺荷菌量分别为4.5和1.8 lg CFU,18周时脾、肺荷菌量分别达5.3和5.4 lg CFU.观察期间,模型4周组停药后结核病均自然复发;模型8周组有结核病自然复发和地塞米松诱导复发;模型12周组无结核病自然复发,但地塞米松可诱导结核病复发.PPD试验反应越强,结核病越容易复发,PPD试验反应阴性豚鼠则无结核病复发.结论 H37Rv攻毒豚鼠后,用异烟肼和吡嗪酰胺联合化疗可抑制MTB增殖,成功建立豚鼠MTB潜伏感染模型,潜伏感染可致豚鼠结核病的自然复发或地塞米松诱导复发.PPD试验反应强弱与结核病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H37Rv的两种抗原Ag85b、HspX,通过与铝佐剂和CpG佐剂联用免疫小鼠进行初步药理学实验以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常规方法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Ag85b和pET30a-HspX,内切酶鉴定目的 片段后两种质粒分别转化BL-21大肠杆菌,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后分别产生两种蛋白;用阴离子交换柱Source30、QHP以及疏水层析柱对两种蛋白进行纯化;蛋白测序进行鉴定.纯化后的两种蛋白分别与铝佐剂和CpG佐剂联用(Ag85b,Ag85b+Al,Ag85b+CpG,Ag85b+Al+CpG;HspX,HspX+Al,HspX+CpG,HspX+Al+CpG),免疫C57/BL小鼠,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取脾细胞进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同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体外刺激后的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两种重组表达质粒pET30a-Ag85b和pET30a-HspX,成功诱导表达了两种蛋白;经过纯化,两种蛋白纯度均达到95%;经鉴定两种蛋白纯化产物的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与目的序列相同;Ag85b+CpG、Ag85b+Al和Ag85b+CpG+Al组经Ag85b(80 μg/ml)体外刺激后分泌IFN-γ显著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spX+CpG+Al组经HspX(80μg/ml)体外刺激后分泌IFN-γ显著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两种抗原Ag85b和HspX,与铝佐剂和CpG佐剂联用后成功刺激小鼠产生了细胞免疫反应,证实了两种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药效学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组织胞浆菌病和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胞浆菌病(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C)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系统性深部真菌病,常由呼吸道传染.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分为无症状型、急性肺型、播散型以及慢性肺型,极易误诊为结核、肺炎、结节病、败血症等.慢性肺型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多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盗汗、消瘦,X线胸片常呈边缘清楚的肺实变,长期则为结节状影,部分患者在肺尖部形成空洞,这些表现很难与结核病区别.我国结核病患者中2/3的细菌学检查为阴性,主要根据临床体征与X线胸片来确诊,这些患者中部分可能系HP或同时患有两种疾病,因而实验室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