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行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同时行肝脏超声,体格检查及相关血清学检测。其中合并NAFLD者57例作为观察组,不合并NAFLD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心病(CHD,一支或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发生率,非钙化及钙化斑块发生率,代谢综合征(MS)及其具体组分的发生率,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其后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评价NAFLD在其中的地位。结果NAFLD组冠脉狭窄达CHD标准者,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53%vs13%(P〈0.01),44%VS27%(P〈0.05),53%vs34%(P〈0.05);MS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49%vs19%,P〈0.01),有明显差异的具体指标包括HOMA—IR(3.06vs2.75,P〈0.05),BMI(32.1vs27.5,P〈0.05),TRIG(5.62vs4.28,P〈0.01),ALT(47.2vs34.6,P〈0.01),HS—CRP(12.02vs6.46,P〈0.01);对CH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NAFLD,MS,TRIG,CRP,ALT(OR分别为31.21,14.02,2.54,1.85,1.08)。结论在冠脉CT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中,NAFLD患者的冠脉病变比非NAFLD患者更严重及活动度更高,一方面表现为更易伴发影响冠脉病变的疾病及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NAFLD仍对冠脉病变有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下调miR-221改变细胞周期,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但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miR-221和miR-21共同下调后,细胞活力则明显下降.其他miR转染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部分在胰腺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影响,选用一定组合的联合转染,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比单独转染时加强.  相似文献   
3.
我们观察我院1998年至1999年以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术的患者278人,分析有关资料,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内镜治疗的合适时机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住院患者的临床风险及预后。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437例NAFLD病例纳入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年龄阶段NAFLD患者的住院病因、伴发疾病及NAFLD导致肝功能损伤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患者入院病因依次为:非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34.1%)、糖尿病相关病变(24.0%)、肝功能损伤(7.8%)、胆胰疾病(4.8%);NAFLD伴发疾病依次为:高血压(42.0%)、糖尿病(32.4%)、脑血管病(26.3%)、心血管病(16.6%)、胆道结石(11.2%)、胰腺炎(6.31%)。NAFLD伴随疾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在不同年龄组有显著差异,其中胆道结石及胰腺炎发病高峰年龄均小于40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1~70岁;脑血管发病高峰年龄为71~80岁。NAFLD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胰腺炎(OR=3.0),胆道感染(OR=2.6),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OR=1.7)和年龄(OR=0.8)(P〈0.01);NAFLD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OR=29.5)、糖尿病相关外周血管病变(OR=24.6)、肿瘤(OR=9.8)、糖尿病相关感染(OR=4.7)及年龄(OR=1.7)(P〈0.01)。结论 NAFLD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伴发疾病往往是病情进展导致入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NAFLD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及预后不尽相同。61~70岁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年龄因素是制定NAFLD干预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静脉镇静/麻醉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结肠镜检查进镜过程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因此静脉镇静 /麻醉的应用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我们观察2 80例异丙酚静脉镇静 /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并评价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选取我院内镜中心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由相同操作医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丙酚组 2 80例 ,男 136例 ,女 144例 ,年龄为 2 4~ 85岁 ,体重 42~ 85kg。对照组 2 80例 ,男 132例 ,女 148例 ,年龄为 2 2~ 90岁 ,体重 40~ 90kg。两组一般构成差异无显著性。2 .方…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检查中应用麻醉剂异丙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异丙酚静脉镇静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近半年来我们在100例行结肠镜检查病人中使用异丙酚小剂量分次静脉推住进行镇静麻醉,并与100例没有采用镇静麻醉剂的病人作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9年上半年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丙酚组:所有只使用异丙酚作静脉镇静麻醉的病人共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24-80岁,体重42-72kg,平均体重58kg。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静麻醉剂的病人随机抽取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26-76岁,体重45-80kg,平均体重60k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代谢及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常规全面健康评估发现老年(≥60岁)NAFLD患者103例和非NAFLD老人181例,比较他们血生化学及血管影像学的变化;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发生冠状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03例NAFLD患者,MS和DM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39%,显著高于非NAFLD老人(22%和24%,P〈0.01);NAFLD患者BMI(32.1kg/m2对27.6kg/m2)、HOMA-IR (3.4对2.9)、ALT(34.0u/L 对22.9u/L)和HS-CRP(7.0mg/L对3.5 mg/L)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血管病变方面,冠状动脉狭窄(58%对30%)、CHD发生率(24%对12%)和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8%对11%)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冠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DM(OR=11.4)、 NAFLD(OR=2.26)、 MS(OR=1.99),而CHD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OR=2.84)、CRP(OR=1.19)和ALT(OR=1.06,P〈0.05).结论 NAFLD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有持续进展的趋势,NAFLD及其引起的肝内外炎症反应对冠脉狭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风险中的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脂肪肝门诊诊治的152例NAFLD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每隔4个月检测HS-CRP及其它NAFLD相关指标。所有患者追踪2年并记录NAFLD相关疾病的活动情况。分析资料并比较HS-CRP水平与NAFLD相关血清学指标、NAFLD相关疾病的活动及肝穿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1年内同一NAFLD患者病程中血清HS-CRP水平波动很大,分布范围为(2.50±1.68)mg/L至(6.45±6.17)mg/L;病程中测得的最高HS-CRP分布依次为3.1~6mg/L(31.9%),0~3mg/L(30.6%),≥10.1mg/L(21.1%),6.1~10mg/L(16.4%)。随访2年中,NAFLD相关疾病活动的发生率为64%(97/152)。与HS-CRP0~3mg/L组比较,HS-CRP3.1~6mg/L组在本实验检测的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2年内肝脏酶学异常升高(50%),糖尿病相关病变活动(21%)及NAFLD相关病变活动的总发生率(75%)均明显升高。肝活检中NASH评分(5.66±1.21),肝细胞气球样变(1.83±0.41),小叶内炎症(1.67±0.52)评分也显著升高(均P〈0.05);随HS-CRP水平进一步升高,TNF、OX-LDL、TBA、TB、TRIG、CHOL、ALT、AST和GGT等实验室指标逐渐出现差异,NAFLD相关病变活动的发生率及肝脏炎症性病理指标的改变也逐渐增加,但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NAFLD病程中血清HS-CRP波动较大,故应动态观察,监测到HS-CRP升高提示近期内NAFLD处于病变活动期,预示其相关损伤的发病率增加。另一方面,较低水平的HS-CRP水平升高(3.1~6mg/L)则较难通过其它NAFLD相关指标反映出来。因此,HS-CRP可作为评估NAFLD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并带来严重疾病负担。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饮食治疗是NAFLD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但对于如何实施营养治疗,开展效果监测与评价,目前仍欠缺具体指导与规范。目的 探讨实施个体化精准营养治疗及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氧化膳食补充剂“葡萄籽提取物”对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肝脏硬度、肝功能及炎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及消化科脂肪肝亚专科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饮食治疗组(n=50)和饮食治疗+抗氧化膳食补充剂组(简称:饮食治疗+补充剂组,n=50),饮食治疗组由营养专科医师按“改良限碳限能量低血糖负荷平衡膳食”原则给予患者个体化营养治疗,饮食治疗+补充剂组在饮食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籽提取物”2片/d。试验过程中9例患者脱落:饮食治疗组4例,饮食治疗+膳食补充剂组5例,予以剔除。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臀围、身体脂肪重量(FM)、肌肉质量(MM)、基础代谢率(BMR)、内脏脂肪等级(VFR)、肝脏硬度、受控衰减参数(CA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质蓄积指数(LAP)等指标,并比较两组间及治疗前后有无差异。结果 剔除9例脱漏患者,最终91例患者完成了试验。两组患者治疗后BMI、颈围、腰围、臀围低于治疗前(P<0.05)。饮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FM、BMR、VFR、LAP、CAP、ALT、GGT、hs-CRP低于治疗前(P<0.05);饮食治疗+补充剂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FM、VFR、LAP、肝脏硬度、CAP、ALT、GGT、TG、FFA、hs-CRP低于治疗前,HDL-C、SOD高于治疗前(P<0.05)。饮食治疗+补充剂组患者治疗后FFA低于饮食治疗组,SOD高于饮食治疗组(P<0.05)。结论 由营养医师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精准营养治疗方案,定期跟踪随访,对NAFLD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加用抗氧化膳食补充剂对改善NAFLD患者血脂代谢,降低FFA,升高SOD方面与饮食治疗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代谢及血管病变的特点,探讨T2DM和NAFLD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将268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合并NAFLD)和对照组166例(无合并NAFLD),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血管影像学指标及临床并发症,同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BMI,HOMA-IR,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ALT、HS-CRP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或厚于)对照组(P<0.05~P<0.01),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甘油三酯、GHbA1c和ALT。结论:T2DM合并NAFLD不仅是简单的伴随现象,而涉及更严重的全身性代谢紊乱,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