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苔盼蓝及吖啶橙染色,DNA片段检定与DNA电泳等方法进行组织胺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可能机制及其在胸腺细胞负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组织胺诱导使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调亡。雷尼替丁可阻断上述作用,提示胸腺细胞存在H_2受体,活化该受体可能在胸腺细胞的负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 (套扎 硬化 套扎 )能否获得优于单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 (EVL)的疗效。方法 对 9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的患者随机采用单纯EVL或夹心法治疗 (EVL组 5 0例 ,夹心法组 4 8例 )。EVL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皮圈不超过 3个 ,夹心法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 2个皮圈 ,并在两个结扎点之间的曲张静脉内注射 1~ 3ml硬化剂。夹心法组 7例在首次内镜治疗时接受食管静脉造影检查。 7~ 10d重复 1次内镜治疗 ,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  7例行静脉造影检查 ,其中 6例硬化剂在曲张静脉内滞留时间超过 4 5min。两种方法控制活动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EVB)的止血成功率相同 (10 0 .0 % ) ;两组间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 (夹心法组 93.8% ,EVL组 90 .2 % ,P >0 .0 5 ) ,但夹心法组一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高于EVL组 (6 6 .7%比10 .0 % ,P <0 .0 0 1) ,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 (1.2± 0 .4比 3.8± 1.5 ,P <0 .0 1) ,所需时间显著缩短 [(13.1± 4 .3)d比 (42 .5± 16 .7)d ,P <0 .0 1];与EVL组相比 ,夹心法组再出血率较低 (8.3%比2 8.0 % ,P <0 .0 5 ) ,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下降 (8.3%比 4 4 .0 % ,P <0 .0 0 5 ) ;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夹心法组 1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UGH)系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内科住院病人的2%-3%;其中在短期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减少达20%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能否获得优于单纯硬化(EIS)的疗效。方法84例肝硬化EVB患者随机接受夹心法或单纯EIS治疗(夹心法组43例,EIS组41例)。EIS组硬化剂采用血管旁、内的联合注射法,夹心法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2个皮圈,并于其间曲张静脉内注射1~3mL硬化剂。间隔7~12d重复1次内镜治疗,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夹心法组与EIS组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93.0%比92.7%),但夹心法组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1.8±0.6比3.8±1.1),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缩短[(17.1±7.1)d比(36.5±15.7)d],再出血率与并发症率明显下降(9.3%比31.7%;8.4%比26.8%)。随访期内两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1.6%比14.6%)。结论内镜下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硬化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症(left-sided portal hypertension,LSP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11年4月68例LS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中4例为胃底合并食管静脉曲张,46例为孤立性胃底食管,18例静脉曲张,临床表现主要以上消化道出血(38例)和腹痛(36例)为主;所有患者均可发现脾大脾亢;肝功能均正常。导致LSPH的原发疾病中,胰源性占多数(41例),其中慢性胰腺炎最多;非胰源性疾病有左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脾脓肿、淋巴瘤等疾病。结论导致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临床特点:脾大脾亢、孤立性胃底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正常。结合内镜和多种影像学手段,诊断并不困难。LSPH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症治疗的方法。预后因原发疾病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的测定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011)邹兵凌奇荷霍继荣林礼茂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亦与胃癌、胃淋巴瘤发生有关。为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与细菌及其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级14例,B级15例,C级2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组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L/M)比值,同时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比较各组以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两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肝硬化各组内毒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L/M值仅在肝硬化C级组显著升高(P〈0.01),合并SBP肝硬化患者较未合并SBP肝硬化患者L/M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严重肝硬化和合并腹腔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肠壁通透性升高,是产生肠源性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来发现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外均可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这就使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过程的细胞凋亡的调节机理变得复杂。为了发现其它因素对T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本实验研究了组织胺与地塞米松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取Spague-Dawley大鼠胸腺细胞,分别与组织胺、地塞米松、雷尼替丁及组织胺+雷尼替丁体外培养。在0,6,24及48小时取培养细胞。用台盼蓝染色计死亡细胞,吖啶橙细胞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二苯胺法及DNA电泳检测DNA断裂片段。结果表明,6小时以前组织胺及地塞米松主要使细胞DN…  相似文献   
9.
10.
套扎与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应用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8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的病人随机采用套扎治疗或硬化治疗,治疗后每3个月及再出血时接受的内镜检查。结果 EVS组平均随访期(414±38)d,EVL组9398±35)d。两组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EVL组达到完全消除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较少,但所需时间较长;EVS组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EVL组,但EVLX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