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提倡针对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病变首先考虑手术根治,但是不少患者由于就诊时已发生多灶转移或身体状况的原因不适合手术.此时除全身化疗及增强患者抵抗肿瘤的治疗之外,影像学导向下对原发性或转移性实体瘤施行介入治疗既消除了肿瘤又最大限度的减小了病人的损伤。影像导向下局部介入治疗使肿瘤的微创治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中、高浓度臭氧注入猪正常椎间盘后不同时间段髓核组织的变化,探索既高效又安全的臭氧浓度,为临床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型猪10只,于透视下用21G Chiba针刺入猪腰椎间盘中心部,经穿刺针注入臭氧3 ml,重复3次,在椎间孔处注入5 ml于椎旁组织内。其中L5~6,L4~5,L3~4和L2~3分别注入臭氧浓度为90μg/ml,60μg/ml,30μg/ml及无菌空气,L6~S1不进行任何干预,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注射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处死动物各2只,在相同时间点进行CT及MR检查。处死后取出椎间盘及椎旁肌肉标本,作大体和光镜下观察,对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内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臭氧浓度越高,增高趋势越明显。术后MRI随访1个月时高浓度组髓核信号T2加权开始减低,其他组不明显。术后2个月注射组所有椎间盘信号均减低,臭氧浓度越高,信号减低越明显。光镜下1天出现髄核细胞的肿胀变性,1周髄核细胞出现与注射浓度正相关的体积缩小和基质含量减少,此后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取代髄核组织,在3个月时,高浓度组髄核干涸的程度,继发纤维化均较中、低浓度组高,并且出现相邻椎体骨性融合。中、高浓度椎旁肌肉注射1周时出现肌纤维肿胀变性及间质黏液变性。结论臭氧浓度越高,髄核的干涸效果越明显,椎间盘退行性变也越明显。高浓度臭氧盘内注射,3个月后椎间盘退变严重,不宜进行临床应用,椎旁肌肉内不宜注射中、高浓度臭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等微创技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的临床经验. 方法 198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32例K-TS,对深部异常的动静脉瘘和下肢异常的动脉侧枝进行栓塞治疗,对功能不全的深静脉瓣膜进行微创修复,对粗大的曲张静脉行激光光凝治疗,对肢体血管瘤和局限性迂曲成团的细小静脉丛注射硬化剂. 结果 32例随访1~7年,平均5年,未见复发.29例肢体曲张静脉包括网状静脉扩张完全消失,造影检查动静脉瘘当即消失,股骨异常血液供应消失.32例肢体增粗现象逐渐减轻.32例血管瘤于注射后2~3个月完全硬化、消失或明显减小但无按压缩小现象.7例瓣膜修复者多普勒检查股浅静脉无明显返流. 结论血管内介入、血管内激光光凝、硬化剂注射、小切口瓣膜修复等综合治疗K-TS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不可逆电穿孔(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实质的消融效果。方法将4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第1组先于CT引导下采用IRE及冷冻治疗分别进行肝脏消融,消融后常规饲养;30天后以同法消融第2组小型猪,术中及术后对小型猪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标本整体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CT平扫显示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清晰,IRE消融边界不清;术后增强CT扫描显示IRE及冷冻消融区域术后即刻均未见强化。大体标本:IRE消融区域边界清晰,血管、胆管结构良好;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模糊,局部可见出血。结论 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组织消融效果良好,而IRE对肝内血管、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肝门、大血管区域的消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治疗胰腺不可切除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严格筛选1例外科手术难以切除且满足纳米刀消融条件的局部进展期(Ⅲ期)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处治并发症,并行CEUS及MR检查以评估消融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轻度腹痛,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胰腺炎表现,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CEUS及术后5天MR检查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消融区边界清晰,邻近血管、胆管及肠管未见损伤,胰腺周围呈轻度渗出改变,胃窦部胃壁水肿、增厚。结论 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可在尽量保护血管、胆管及肠管等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性消融胰腺肿瘤组织,且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不可逆电穿孔(IRE)为消融治疗肿瘤技术,尤其适用于特殊部位实体肿瘤,可不损伤血管及胆道等肿瘤周围结构,常用于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专家对于IRE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已获得了成熟经验。为更好发挥IRE优势和规范临床操作、最大限度避免相关并发症,特召集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此共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普及,人们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诊断更为详细。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破裂的程度、髓核有无破出、神经根有无粘连、黄韧带和骨性椎管结构有无继发性改变等,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为复杂多样。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所有不同病程的椎间盘突出。因此,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根据椎间盘的突出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使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达到个体化,乃至间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注射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盘内注射以及椎体后路突出物内注射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经随访1个月至3个月,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结论CT引导提高了穿刺准确性,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椎间盘内臭氧(03)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电影MRI对高血压病 (EH)左心房相位容积功能测量的价值。方法 应用梯度回波电影程序对 3 0例健康志愿者和 3 0例EH患者进行左室及左房成像。应用多普勒超声频谱测量二尖瓣血流的流速时间积分 (VTI)。对两种方法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患者左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收缩前容积、收缩排血量、射血分数和左房对左室充盈作用的比率(AC % )明显增高。左房储备容积降低而其占总功能容积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左房导流容积及其占总功能容积的比例明显降低。电影MRI测定的AC %与多普勒方法测定的VTIA VTItotal %间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结论 梯度回波电影MRI为EH左房相位容积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测量手段 ,它可用于EH的检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经分子靶向治疗后发生薄壁空洞改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透明细胞癌经分子靶向药物Pazopanib治疗后肺转移灶出现薄壁空洞改变的相关病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双肺多发实性转移灶,增强扫描多数病灶呈环形强化;经Pazopanib治疗3个月后大多数转移灶呈薄壁空洞样改变.病例1病情进展缓慢;病例2出现自发性气胸,2个月后死亡.结论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促进了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坏死,有助于囊样薄壁空洞形成,但这种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