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外淋巴瘤:影像学共性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分析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非霍奇金病54例,霍奇金病3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常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 57例结外淋巴瘤中,消化道14例,骨骼9例,脑7例,肾5例,肺4例,脾4例,肾上腺4例,肝脏3例,肌肉3例,胰腺2例,睾丸1例,阴道1例.常规X线检查22例,术前诊断6例;CT检查39例,术前诊断17例;MRI检查19例,术前诊断12例.CT检查47个病灶中,41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有程度不等坏死.MRI检查26个病灶中,T1WI为低或等信号,25个病灶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为高信号;17个病灶信号均匀,9个病灶信号不均匀.动态CT和MR增强47例,除脑淋巴瘤为进行性显著持续强化外,其他部位淋巴瘤为进行性轻到中度延迟强化.结外淋巴瘤瘤内常可见脏器原有解剖结构,如血管、支气管、肾盂、肌间隙等残留.结论 结外淋巴瘤共性表现包括肿瘤密实,瘤内可见原有解剖结构残留,MR T2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掌握结外淋巴瘤的一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丁建国 《中医研究》2005,18(4):14-17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养阴法(健脾愈消汤,以下简称J汤)对STZ大鼠肝糖原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从脾胃论治消渴病的机理.方法:健脾愈消汤治疗组(DM-J组)STZ大鼠用J汤,正常对照组(C组)及模型对照组(DM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剂量均为18 mL/(kg·d),处理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糖原、血糖、血浆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第4周末各组大鼠的肝糖原、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相比,DM组显著低于DM-J组和C组(P<0.01).结论:J汤具有降低血糖、升高血浆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合成等功能;健脾益气养阴可以增强脾胃的主运、主化、主升、降甘等功能,能调节机体的"甘质"代谢、维持机体的"甘质"稳态;脾胃气阴两虚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丁建国 《中医研究》2004,17(2):35-37
糖尿病(DM)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位在肺、胃、肾三脏,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以滋阴、清热、润燥为大法.随着饮食结构、精神心理、社会自然等影响因素的不断变迁,消渴病的病机也在不断地演变.为了探索治疗消渴病的有效途径,笔者自1998年以来,从脾胃气阴两虚的角度、运用健脾益气养阴法、用自拟"健脾消糖汤"治疗糖尿病病人72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带光源气管插管引导器经鼻气管内盲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国  李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63-1064
<正>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治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致使插管径路上发生解剖异常,造成插管困难。困难气管插管病例在一般医院发生率为1%~0.04%[1],实际上在基层小医院其发生率要高得多。在这些  相似文献   
5.
<正> 我院从1987年~1993年共施行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0例中年龄40~60岁;男2例、女28例。完全阻滞29例,1例因病人肥胖解剖标志不清,阻滞不全。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肩部垫一薄枕,两上肢自然放在躯体两侧,操作者站在患侧,当手指触及中斜角肌前缘时,在锁骨上3~3.5cm处定位并作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后,用7号注射针头自制120~140度弧形穿刺针,长3cm,垂直进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进入斜角肌三角内,然后沿三角的后缘即中斜角肌前缘旁滑入,并斜行于外下方,朝腋下方推进,  相似文献   
6.
动态增强CT和MRI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生物学行为、血液动力学特征、病理等及其相关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3例,术前行CT平扫及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注射流率3~4ml/s,2例同时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中肿瘤位于右侧5例,左侧8例;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分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6例,其中呈边缘结节状突起5例、不规则形1例;直径1.5~9.0cm,平均4.7cm;肿瘤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9例,所有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平扫CT值18.3~35.9HU,平均26.3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CT值27.9~57.1HU,平均36.2HU;实质期CT值34.8~71.0HU,平均48.6HU。实质期肿瘤境界最清楚,坏死囊变区不强化。2例行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低~中等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MR动态增强特点与CT相似。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CT扫描和MRI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动态增强MR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动态增强MR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1例,术前分别经MR SE T1WI、FSE T2WI,动态增强采用T1WI或GRE,仔细复习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中,位于四肢5例、躯干3例、腹膜后2例、心脏1例,肿瘤直径4.9~11.8 cm,平均7.6 cm.MR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略高信号和显著高信号等多重信号混杂,实质成分T1WI多为片状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11个病例强化显著,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结论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具有一定的MR特征.  相似文献   
8.
6例恶性骨源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 X 线表现呈多种样的,可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但主要是骨质破坏,有时可出现皮质膨胀和囊性变。病变都发生在管状骨,位于骨端或干骺端,恶性和良性征象兼有之。后者有时超过前者。主要诊断依据是局部骨皮质内缘不规则,呈虫咬状破坏。对本病与纤维结构不良恶变为肉瘤、原发性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神经纤维源性骨肿瘤和恶性组织浆细胞瘤的鉴别,从 X 线表现上作了适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肾集合管癌: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集合管癌5例,术前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肾脏轮廓基本正常。肿瘤直径4.0~13.5cm,平均7.3cm。2例肿瘤累及皮质-髓质,3例累及肾皮质-髓质-肾盂。3例肿瘤呈实质性,内可见小区域坏死;2例肿瘤呈囊实性,内可见很不规则液性低密度区。肿瘤实质部分平扫CT值17.1~36.8HU,平均27.4HU;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其CT值为27.4~53.5HU,平均38.7HU;实质期CT值36.0~74.2HU,平均47.6HU。1例可见斑点状和针尖状钙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结论: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肿瘤较小时位于肾髓质,较大时位于肾脏中央区,形态极不规则,境界不清,患肾轮廓基本正常;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呈中等程度渐进性延迟强化,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