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20岁.5个月前因进食后右上腹胀,无腹痛,当地市医院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肝脏下方囊实性肿块,建议进一步检查"而就诊我院,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CA125)45.66 U/ml.CT检查:右侧腹膜后可见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与肝右叶分界不清,病灶大小约12.3 cm×17.6 cm ×22.4 c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 MRI 特征及 Ki-67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 UPS MRI 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3年,按局部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15例)和复发组(19例),并分析2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位置、MRI 特征(病灶边界、出血、坏死囊变、假包膜和瘤周特点)及 Ki-67表达。结果2组肿瘤大小(P =0.002)、位置(P=0.025)、假包膜(P =0.025)、瘤周侵犯(P =0.008)及 Ki-67表达(P =0.000)与肿瘤局部复发存在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术前MRI 可观察 UPS 的特征、邻近组织关系及局部侵袭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及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BUP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BUPS的影像表现.2例行X线、CT和MRI检查,5例行X线和MRI检查,1例行X线和CT检查,3例仅行CT检查,11例仅行X线检查.结果 22例中,15例发生在四肢骨,3例发生在骨盆,左肩胛骨、第6肋骨、下颌骨、第5腰椎各1例;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可合并膨胀改变,伴软组织肿块,可见骨膜反应或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理上表现为瘤细胞的多形性,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论 BUPS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但结合病史,如在长骨发现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应考虑该病可能,最终需依靠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41岁.以胸部憋闷,气短10余天入院.体检: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84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B超:左室外侧壁房室交界处见7.2 cm×4.2 cm不规则团块回声,表面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左室外壁紧密相连,不活动.CT扫描:主动脉根部与左心缘之间见一大小约为6.1 cm×4.5 cm×6.0 cm的软组织密度影,内密度欠均匀,CT值为34 HU.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CT值为65 HU.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1例,8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注射速率采用3 ml/s;3例经MRI SE T1WI、T2WI和T1WI动态增强成像.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 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中,肿瘤呈椭圆形8例,不规则形3例.6例边缘毛糙,5例边缘较光整.肿瘤直径5.3~16.2 cm,平均9.1 cm.平扫CT值24.1~42.6 HU,平均34.9 HU;动脉期35.5~57.1 HU,平均46.7 HU;门脉期43.5~86.4 HU,平均59.8 HU.6例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相对于肌肉,MR T1WI呈略低信号3例,T2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强化相仿.所有肿瘤均可见程度不等坏死.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体积较大,坏死较明显,动态增强CT和MR可以诊断多数肿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患者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形态学、增强曲线类型及最大斜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形态学表现及病理结果:105个肿块的强化形式可分为五型:①无强化9个(囊肿);②均匀强化31个(纤维腺瘤9个,乳腺癌11个,增生10个,叶状瘤1个);③不均匀强化42个(纤维腺瘤5个,增生3个,乳腺癌33个,叶状瘤1个);④边缘强化17个(乳腺癌15个,纤维腺瘤及炎症各1个);⑤网状强化2例(乳腺炎,巨乳症各1例)。⑥导管状强化4个(增生1个,导管癌3个)。(2)曲线类型及病理结果:I型曲线20个,II型曲线42个,III曲线型43个。六种表现形式①曲线信号强度基本无增加9个(囊肿);②曲线信号强度缓慢持续增加6个(增生2个,纤维腺瘤2个,慢性炎症1个,导管内癌1个);③曲线号强度早期迅速增加后仍持续缓慢增加5个(增生4个,炎性乳腺癌1个);④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之后基本停止而形成中晚期的平台42个(增生9个,纤维腺瘤8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24个);⑤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之后信号强度逐渐下降40个(增生1个,纤维腺瘤5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33个);⑥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呈平台期后又迅速上升3个(均为乳腺癌)。(3)增强斜率及病理结果: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最大斜率为19.19±8.13,43个良性病灶平均最大斜率为9.46±6.64,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14.8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83%;以17.10为临界值,特异性为100%。结论增强形态学特征、最大斜率在良、恶性病变,尤其是II型曲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各指标在手未分化性关节炎(UA)向类风湿性关节炎(RA)转归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61例UA病人动态增强MRI基线资料,其中女53例,男8例,年龄22~68岁,平均(49.93±10.27)岁,中位病程2.7个月(7 d~12个月)。将随访1年后确诊为RA病人25例和确诊为非RA病人22例纳入研究,采用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时间-强度曲线各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RA组相对增强(RELENH)、最大相对增强(MAXRELENH)、最大增强(MAXENH)、最大强化斜率(WASHIN)、曲线下面积(AREACURV)均高于非RA组(均P0.001);RA组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ENH、MAXRELENH、MAXENH、WASHIN、AREACUR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29、0.855、0.955、0.864,敏感度分别为92.0%、92.0%、88.0%、92.0%、96.0%,特异度分别为77.3%、77.3%、81.8%、86.4%、68.2%。其中,WASHIN的ROC曲线下面积在5项指标中诊断效能最高,AREACURV的敏感度在5项指标中最高。结论 MRI动态增强时间-强度曲线RELENH、MAXRELENH、MAXENH、WASHIN、AREACURV对预测UA向RA转归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85例,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将其中伴神经和脉管侵犯的33例作为观察组,不伴神经和脉管侵犯的52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常规序列、DWI联合DCE扫描。比较两组及不同分化程度瘤体的ADC、eADC及PEI、TTP、MTE、SER、MSI值的差异;比较瘤体ADC值、eADC值、PEI值及三者联合对直肠癌神经脉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瘤体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eADC值、PE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瘤体ADC值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eADC值、PEI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瘤体ADC值、eADC值、PEI值及三者联合对直肠癌神经脉管侵犯的诊断效能比较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特异度高于eADC值、PEI值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WI联合DCE-MRI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扫描,能够有效评估其分化程度和神经脉管侵犯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否通过常规MRI和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高、低级别软骨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病人。低级别组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48±8)岁;高级别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7)岁。全部病人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对肿瘤MRI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包括标准MRI影像和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和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2组肿瘤最长径,Fisher精确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组间TIC类型分布差异。结果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的肿瘤最长径分别为(7.3±5.8) cm、(13.1±6.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04)。低级别软骨肉瘤的肿瘤强化程度轻且强化缓慢,边缘轻度线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TIC曲线分布以Ⅰ型(13例,65.0%)、Ⅱ型(5例,25.0%)为主。高级别软骨肉瘤早期即出现结节状、花环状显著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TIC曲线分布以Ⅱ型(4例,22.2%)、Ⅲ型(11例,61.1%)为主。2组TIC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是鉴别长骨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的重要辅助手段,可有助于鉴别高低级别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define the MR appearance of 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 of the soft tissues and to make correlations with th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CONCLUSION: 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 is an uncommon malignancy that typically affects adult subjects, who present with painless swelling. This lesion manifests on MR images as a poorly circumscribed mass involving the underlying tendon sheath in the distal extremities.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32岁。感上腹部胀痛、饭后饱胀月余于 2003 -12-15入院检查。体检:心率、血压正常,腹部体检未发现异常。化验室检查:WBC3. 7×109 /L,Hb77g/L,PLT373×109 /L,NEU2. 3×109 /L。B超检查示腹膜后软组织包块,回声不均匀。CT检查:平扫显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大小为13. 0cm×7. 5cm×6. 0cm,边缘不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25~40HU,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性强化 (图 1, 2)。CT诊断考虑为腹膜后恶性肿瘤。行腹膜后肿块手术切除,术中显示肿瘤切面为灰白色,伴有出血及坏死,病灶境界不清,无包膜,侵及动静脉被其包绕。病理诊…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后肝脏损伤的动态增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肝脏损伤的MRI表现及动态增强的强化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肝癌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复查的患者,分别观察T1WI、T2WI放射性肝损伤区域的信号特点和动态增强的强化方式并计算其放射治疗后的间隔时间,对动态增强强化方式的间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平扫T1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低信号49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82±38)d,呈等信号5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8±12)d;T2WI上,放射性肝损伤区域呈等信号8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26±18)d,呈高信号46人次,平均间隔时间(98±43)d。在T1WI动态增强上,动静脉期无强化(Ⅰ型)10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2±18)d;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低或稍高信号,静脉期有强化呈等或稍高信号(Ⅱ型)1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92±35)d;动静脉期明显强化都呈高信号(Ⅲ型)32人次,平均间隔时间为(110±72)d,Ⅰ型与Ⅱ型、Ⅲ型的间隔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型与Ⅲ型的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因时间不同而呈不同的强化特点,推测是对放射性肝损伤动态演变不同阶段的反映,这对鉴别放射性肝损伤不同阶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We report the MR imaging features of a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nasal septum. To our knowledge, whereas the CT findings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of the nasal septum have been reported, the MR features of this rare entity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English-languag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