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噻唑烷二酮类 (thiazo lidinedione ,TZD)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2 3例 ,给予常规降糖治疗 ;治疗组3 5例 ,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 ,加用吡格列酮 3 0mg ,每日 1次口服 ,治疗 12周 ,观察治疗前后尿的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减少 ,治疗前后相比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Pygopus2(Pygo2)是2002年发现的,为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下游功能蛋白.已有研究证明,Pygo2通过Wnt信号通路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肿瘤性疾病.目前发现其具有调控组织发育、转录共激活及染色质重塑作用,并且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了解Pygo2蛋白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肿瘤调控中的机制对认识肿瘤发生和演进、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Pygo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找到新的靶点,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6例恶性骨源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 X 线表现呈多种样的,可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但主要是骨质破坏,有时可出现皮质膨胀和囊性变。病变都发生在管状骨,位于骨端或干骺端,恶性和良性征象兼有之。后者有时超过前者。主要诊断依据是局部骨皮质内缘不规则,呈虫咬状破坏。对本病与纤维结构不良恶变为肉瘤、原发性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神经纤维源性骨肿瘤和恶性组织浆细胞瘤的鉴别,从 X 线表现上作了适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MR在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9例,分别经MRI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动态增强扫描.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9例节细胞神经瘤中,脊柱旁6例(颈部2例,纵隔1例,腹膜后3例),肾上腺3例.肿瘤直径3.7~16.4 cm,平均7.1 cm.SE T1WI为均匀低信号4例,混杂低信号5例;FSE T2WI显著高信号肿瘤3例,高低信号混杂5例,等信号1例.SPGR动态增强动脉期轻微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为轻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方式包括线条交织状强化6例,漩涡状强化2例,斑点状强化1例.3例肿瘤内血管强化.所有肿瘤境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7例,形成伪足样尖角4例.5例肿瘤推移邻近血管,所有与肿瘤解剖关系密切的血管形态正常.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MRI征象具有特点,动态MR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3个,5.0~10.0cm13个,>10cm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11例,术前均经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静脉期(70—80S)扫描,复习CT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ACC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cm,其中,〈5.0cm者2例,5.0—10.0cm者4例,〉10.0cm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1.9~46.7HU(平均35.3HU)、30.5~65.8HU(平均47.1HU)和52.6~97.0HU(平均74.2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ACC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灵治疗,血糖未达标,联合应用阿卡波糖胶囊治疗3个月,然后对其疗效作评价。结果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血浆游离脂肪酸、甘油三脂明显下降。结论 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未达标,联合应用阿卡波糖波糖治疗,血糖明显下降,血脂代谢紊乱得以纠正,从而有利于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临床1,000例观察,我们发现舌苔与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变化有密切关系,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558例,女442例;年龄2月~76岁(其中<7岁263人,8~14岁99人);病种:除43例伤寒外,各类疾病957例;方法:舌诊后即送检血象,伤寒单独统计。结果:1.舌苔薄厚:各类疾病957例中,少或无苔95例,薄苔811例,厚苔51例;白细胞均数依次分别为9,500、11,172、20,089;分类中性粒细胞(N)与淋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40例合并糖尿痛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维生素B,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采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4周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体感诱发电位(SEP)(P40)潜时明显缩短,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SEP(P40)潜时变化不大。结论 联合应用甲钴胺和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