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1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头及乳晕区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采用整个乳头及乳晕区全部取材病检方法检出乳头及乳晕区浸润者29例,总阳性率16.1%,结果其中Ⅰ期乳腺癌受浸率6.9%,Ⅱ期12.6%,Ⅲ期30.4%。观察肿瘤期别、肿瘤位置、乳头大体表现等特征与乳头乳晕受累的密切关系。肿瘤期别与乳头乳晕受累成正比(P<0.05)。肿瘤位置距头越近,乳头受累几率越大(P<0.01)。乳头大体表现一旦异常,镜下多有浸润。结论严格掌握保留乳头乳晕的适应证条件。乳腺癌保留乳房成型术能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年龄组的Hans、Choi免疫分型及C-MYC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60例DLBCL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儿童组17例、成人组43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10、BCL-6、MUM1、FOXP1、GCET1及CD5蛋白表达,根据Hans及Choi免疫分型标准分型;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C-MYC 基因.结果 1)Hans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1例,non-GCB型6例;成人组DLBCL中GCB型9例,non-GCB型34例(P<0.05).2) Choi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4例;成人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30例(P<0.01).3) C-MYC基因:儿童组DLBCL中C-MYC基因断裂6例;成人组DLBCL中C-MYC基因正常43例(P<0.01).结论 儿童DLBCL以GCB型为主,预后较好;成人DLBCL以non-GCB或ABC型为主,预后相对较差,儿童DLBCL的C-MYC基因断裂明显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VEGF-C和VEGFR-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NPC患者放疗前活检组织石蜡标本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NPC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61.5%)低于淋巴结转移组(89.7%),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率(73.0%)低于淋巴结转移组(89.7%),P=0.011;无淋巴结转移组LVD(15.2±5.2)低于淋巴结转移组(19.3±6.6),P=0.013。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1;而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LVD与年龄、性别和原发肿瘤T分期无关,P>0.05。VEGF-C和VEG-FR-3均与L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1和0.467,P值均为0.000。结论:VEGF-C可促进淋巴管生成和NPC颈淋巴结转移。针对VEGF-C/VEGFR-3信号传导系统的抗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有望成为抗NP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P-gp、GST-π、TS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及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TS蛋白均不表达,GST-π蛋白高表达4例(44.44%)。51例宫颈癌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10%、62.75%和43.14%。宫颈癌组织中P-gp、TS蛋白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宫颈癌中P-gp和GST-π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GST-π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P-gp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19.61%,3种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13.73%。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检测法,用HER-2抗体、MMP-9抗体标记5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综合考虑切片中阳性细胞占所观察同类细胞的百分比和阳性细胞着色强度来判断。结果MMP-9、HER-2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DukesC期、DukesD期患者中MMP-9、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ukesA期、DukesB期,(P〈0.05)。大肠癌A型血患者中MMP-9、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型血患者,(P〈0.05)。但HER-2与MMP-9表达间无协同作用。结论MMP-9、HER-2的表达均是反映大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记物,它们独自影响和调节大肠癌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9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胃癌手术标本86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CD44V6和MMP-9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结果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具有相关性。CD44V6和MMP-9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CD44V6和MMP-9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CD44V6和MMP-9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协同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有望成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能力的1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在体外对宫颈鳞癌SiHa和宫颈腺癌Hela细胞株的生物学效应,初步探讨As2O3对宫颈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As2O3与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株共同培养,通过ATP生物发光法检测体外肿瘤细胞增值情况.采用 HE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凋亡检测,并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中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 As2O3能够有效抑制SiHa和Hela细胞株增殖(P<0.05);②2.500 0 μmol/L和5.000 0 μmol/L浓度As2O3作用SiHa和Hela细胞株48 h可以观察到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③与对照组相比,2.500 0 μmol/L和5.000 0 μmol/L浓度的As2O3作用SiHa和Hela细胞株48 h后,细胞免疫组化显示Fas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5.000 0 μmol/L浓度的As2O3诱导Hela细胞株凋亡过程同时伴FasL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As2O3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两种宫颈癌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As2O3能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与Fas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雄激素受体(AR)与Ki67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94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BRCA1、AR及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在TNB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BRCA1、AR及Ki67高增殖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4%(54/94)、35.1%(33/94)及89.4%(84/94),BRCA1阴性表达与Ki67高增殖表达(Ki67≥20%)显著相关(P<0.05);AR阴性表达与Ki67高增殖表达(Ki67≥20%)显著相关(P<0.05);BRCA1与AR表达不相关(P>0.05.);BRCA1蛋白、AR蛋白及Ki-67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无关,与发生肿块的部位(左侧或右侧乳腺)无关(P均>0.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AR阳性、BRCA1阳性的病例对应的Ki67增殖指数更低,提示AR+BRCA1+的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对应更好的临床预后;联合检测AR及BRCA1或许可以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NPC)患者活检组织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统计3a生存率,分析VEGF-C、VEGFR-3及LVD与淋巴结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PC有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VEGFR-3阳性率及LVD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单因素分析发现N分期及LVD与淋巴结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仅N分期是影响NPc淋巴结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高LVD及VEGF-C、VEGFR-3高表达者的3a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均<0.05).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C、LVD及临床分期是影响NP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提示NPC高LVD患者可能增加淋巴结复发的风险;VEGF-C、VECFR-3高表达及高LVD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乳房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市330029)黄传生,蔡勇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9岁。无意发现左乳房肿块7天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发育正常。左乳外上象限有一直径约4cm左右的肿块,移动度尚好,与胸壁及皮肤均无粘连,无触痛及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