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凋亡细胞清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与增殖过程的平衡是维持机体组织的自身稳定性和保证正常细胞及组织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机制。凋亡细胞表面组分性质的改变构成传递给吞噬细胞识别信号。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通过识别凋亡细胞表面特异性信号,如细胞表面的胞膜磷脂成分、碳水化合物等,识别、吞噬和清除凋亡细胞。凋亡细胞的及时清除,可以防止细胞内有害物质的释放,避免炎症的发生,对防止重要组织、器官(如肺、肝)的损伤和延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4G/5G(单鸟嘌呤核苷酸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以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扩增56例心肌梗死患者,54例脑梗死患者,83例无关健康对照个体的基因组DNA,鉴定PAl-1 4G/5G基因型及分布频率,常规方法检验研究个体的主要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在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在心肌梗死组中,4G/4G基因型分布频率(71.40%)比对照组(30.12%)显著增加(P<0.001),杂合型4G/5G基因型分布频率(25.00%)比对照组(62.65%)明显降低;而在脑梗死组中,4G/4G,4G/5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0.37%,55.56%)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0.12%,62.65%)低,5G/5G基因型明显增加(24.07%vs7.32%,P<0.001).而且心梗组中血浆PAI-1活性水平随着4G等位基因的减少而降低;脑梗死组中,血浆PAI-1活性水平随着5G等位基因的升高而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组中的血浆PAI-1活性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血糖水平都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1,P<0.05,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国汉族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和心肌梗死、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关,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性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对胎儿骨髓细胞的作用,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MTT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化、显微镜观察照相等方法。结果在液体培养3周的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APO组中出现了大量小而圆的早期造血细胞,其中CD34+细胞含量比对照组高20%,对照组CD34+细胞为1.25×105个,而HAPO组CD34+细胞为3.93×106个。取胎儿骨髓悬浮造血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对照组不能形成CFU-GEMM,而HAPO组形成CFU-GEMM数达到(11.0±2.6)个;HAPO也协同SCF、IL-3、GM-SCF等生长因子促进集落形成,CFU总数是对照组2.6倍,CFU-GEMM数HAPO组是对照组2.1倍。MTT方法发现,HAPO对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也有促增殖作用,HAPO可使基质细胞增长21%;液体培养的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中,有内皮特异性标志的细胞均增高;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HAPO使胎儿骨髓内皮细胞的集落数增高,并出现条索状排列的集落,有促进血管形成的趋势。进一步证明HAPO可直接促进CD34+KDR+细胞的增殖。结论HAPO对骨髓造血和血管内皮干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关脐血移植 (UD UCBT)治疗儿童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方法 采用UD UCBT治疗儿童高危急性白血病 5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例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 (HAL) 1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急淋变 1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Ⅳ期 )第 2次完全缓解 (CR2 ) 1例。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 5 / 6个位点相合 3例 ,6 / 6个位点相合 2例。输入脐血 (UCB)有核细胞数为 (4 9~ 11 78)× 10 7/kg。结果  5例患儿中 4例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至 1 0× 10 9/L以上所需时间为 13~ 18d ,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无明显差别 ;但血小板恢复延迟 ,恢复至 2 0× 10 9/L以上所需时间为 4 5~ 6 0d。 4例获得造血重建患儿中 ,2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Ⅱ度和Ⅲ度aGVHD各 1例。aGVHD出现较早 (在脐血输注后 4~ 10d)。但增加环孢素A(CsA)剂量 ,加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 ,aGVHD容易控制。结论 UD UCBT可有效重建造血 ,但血小板恢复延迟。严重aGVHD的发生与HLA不相合位点数目无关。在疾病的恢复稳定状态进行移植治疗 ,可望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PF4(血小板第四因子)全长1-70及PF4的小肽17-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连有MCP-1信号肽的PF4全长及其C末端的改构体PF4-17-70两个基因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shuttle-CMV中,形成转移质粒pAdshuttle/PF4(1-70)和pAdshuttle/PF4(17-70),将之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抽提并鉴定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质粒,而后用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AdPF4(1-70)和AdPF4(17-70)。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扩增并纯化病毒,用TCID50方法测病毒滴度,利用带有CMV-LacZ的对照重组腺病毒(Ad-LacZ)对感染效率进行监测。结果:利用电穿孔法分别将质粒pAdshuttle/PF4(1-70),pAdshuttle/PF4(17-70)与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获得70%以上的阳性重组体细菌克隆。PCR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已含有目的基因,滴度为1×1010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可以简便、快捷地构建含PF4(1-70)、PF4(17-70)cDNA的腺病毒载体,为两者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4 500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和保存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脐带血的采集、分离、冷冻保存和检测.结果:在采集的6 232份脐带血中,采集的净血量、TNC、CD34 细胞百分率和CFU-C产率均值分别为90.7±22.2ml,10.5±3.4×108,0.24±0.15%,78.9±44.14/105NC.已保存符合标准的脐带血4 500份;分离后TNC回收率超过80%,而CD34 细胞、CFU-C回收率则超过90%,细胞活率无明显改变;冻存融化后细胞回收率80%~110%,细胞活率>90%.在接受569例无血缘关系患者查询中,93%患者可查找到≥4个HLA-A,B和DRB1位点相合的脐带血.结论:可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合格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归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促进造血细胞归巢,提高造血干细胞植入中的作用. 方法 RT-PCR检测经体外培养扩增所得hUC-MSC归巢相关分子的表达;将hUC-MSC和CFDA-SE荧光标记的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植入NOD/SCID小鼠建立共移植模型,分离共移植24 h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脐带血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骨髓中含量的变化. 结果 hUC-MSC表达SDF-1及其受体CXCR-4以及相关黏附分子CD11a/ICAM-1、CD49d/VCAM-1;在hUC-MSC共移植情况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计数均发现人脐带血MNC在小鼠骨髓中的含量与单独脐带血移植相比较有显著提高[(145±59)/1×105vs (298±72)/1×105;(755±158)/5×105vs (1598±227)/5×105个骨髓有核细胞;n=9,P<0.05)]. 结论 hUC-MSC具有表达化学趋化因子及相关黏附分子的特性,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归巢定位并引导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归巢与植入;动物模型的建立进一步证实其引导脐带血MNC在NOD/SCID小鼠体内向造血龛--骨髓富集(归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潜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如骨髓、脂肪、脐带、羊膜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备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在治疗一些退行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餐后血浆脂代谢主要以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GRLP)及其残位升高为最明显,餐后阶段脂蛋白代谢又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潜在的联系。同时,血小板和血浆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近年来在餐后血脂,脂蛋白与凝血相关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