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依西美坦 2 5mg ,每天 1次 ,口服。治疗前及每一周期末检测肝、肾功能 ,血常规 ,血浆雌二醇水平。结果 可评价疗效的 2 0例 ,CR1例 ,PR3例 ,SD10例 ,RR2 5 %。临床受益率70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全组病人均可耐受。结论 依西美坦治疗晚期绝经后乳腺癌疗效好 ,毒副反应小 ,病人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膳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凯特瑞在肿瘤化疗抗呕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凯特瑞(康泉)治疗化疗引起的呕吐进行临床观察。:全组80例病人共分3个组,A组22例病人口服凯特瑞,B组32例病人静脉注射凯特瑞,C组26例病人用甲氧氯普胺,氟美松作为对照。结果:抗呕控制率:A组91%,B组92.4%,C组46.2%。与C组相比,A组与B组抗呕控制率较高(P〈0.01)。结论:口服凯特瑞片剂用肿瘤化疗的抗呕治疗显示出方便,有效,便宜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分子标志物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差异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转型。 方法本研究为双向队列研究,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首次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入组患者采用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检测其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Ki67、p53的表达,并回顾患者初次诊断时原发灶中各指标表达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对复发、转移灶和原发灶的ER、PR、HER-2、Ki67、p53表达进行比较。 结果共纳入103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原发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63.1%(65/103)、55.3%(57/103)、31.1%(32/103)和68.9%(71/103),Ki67高表达(>14%)占68.9%(71/103);复发、转移灶中ER、PR、HER-2及p53阳性率分别为56.3%(58/103)、42.7%(44/103)、30.1%(31/103)和77.7%(80/103),Ki67高表达占68.9%(71/103)。103例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Ki67及p53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8.7%(9/103)、16.5%(17/103)、6.8%(7/103)、29.1%(30/103)及14.6%(15/103)。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的HER-2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但是,ER、PR及p53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2、0.035)。103例患者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7%(9/103)和10.7%(11/103)、54.3%(56/103)和53.4%(55/103)、18.4%(19/103)和14.6%(15/103)、18.4%(19/103)和21.4%(22/103)。复发、转移后luminal A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例上升,其余分子亚型比例均下降。乳腺原发肿瘤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病情进展后复发、转移灶发生转型的比例分别占6/9、30.4%(17/56)、7/19、3/19。 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ER、PR、HER-2、Ki67、p53表达常发生变化,且分子亚型转变较为常见,可通过了解复发、转移灶的分子表达情况和分子亚型,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学习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学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2020级研究生中通过定期专家解读、科室内部学习、院内多学科协作诊疗(MDT)讨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等多种形式CSCO指南的学习,最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20级学生在系统学习CSCO指南后学习效果以及自我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自评。并将2019级及2020级两届研究生院内模拟规培考试理论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及规范化诊疗病例分析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20级100%的学生都认为肿瘤学研究生在入科期间应该加强CSCO指南的学习,93.2%的学生对目前这种教学方式表示满意,除了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外(43.8%),在其他能力方面有78.1%~90%的学生认为有所提高。2020级研究生的院内规培模拟考试理论成绩的均值高于2019级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两个年级在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712)。2020级研究生规范化诊疗病例分析成绩的均值高于2019级研究生(P<0.001)。结论 在肿瘤学研...  相似文献   
7.
对42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化疗前病人热量摄入不足,但动物性蛋白质比例合适。化疗期间病人热量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均明显下降,停药后一周仍未恢复到原来水平。提示在行抗癌化疗的同时,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赵兵  李迅  刘炜  李妍  赵振慧  杨顺娥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9):1244-1248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Bcl-6、c-myc基因易位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233例DLBCL活体石蜡切片进行Bcl-6、c-myc基因检测。观察Bcl-6、c-myc基因易位与DLBCL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对不同民族在不同亚型DLBCL中Bcl-6、c-myc基因易位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233例DLBCL中,Bcl-6基因重排51例,占21.89%;c-myc基因重排39例,占16.74%;Bcl-6基因易位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LDH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DLBCL不同亚型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 < 0.05);c-myc基因易位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分期、LDH水平和DLBCL不同亚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 < 0.05);维、汉不同民族GCB中Bcl-6、c-myc基因易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不同民族非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non-GCB)中Bcl-6、c-myc基因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Bcl-6,C-myc基因易位的表达与维、汉不同民族、IPI评分、结外侵犯、B症状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维、汉民族non-GCB亚组中Bcl-6、c-myc基因易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 ymphoma,DLBCL)免疫学亚型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患者中的分布、发病特点及其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维族、汉族DLBCL患者233例,应用免疫组化法,采用Hans和Choi2种免疫表型分型法则进行免疫学分型,观察维族、汉族DLBCL免疫表型分布及与免疫表型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1)采用Hans法则对142例汉族DLBCL进行分型,31例(21.1%)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11例(78.90A)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采用Choi法则进行分型,26例(18.30%)为GCB型,116例(81.70%)为non-GCB型。91例维族DLBCL经Hans法则分型后显示20例(21.98%)为GCB型,71例(78.02%)为non—GCB型;经Choi法则分型后显示15例(16.48%)为GCB型,76例(83.52%)为non—GCB型。维族、汉族DLBCL均以non-GCB型多于GC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中non-GCB型Ann Arbor临床分期、LDH、B症状、结外侵犯者均多于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族、汉族DLBCL均以non-GCB免疫学分型占绝对优势,无民族差异;DLBCL中临床分期、LDH、B症状和结外脏器侵犯与免疫学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P方案与NX方案在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内科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既往接受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GP组(48例)和NX组(48例)。GP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NX组给予NX方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共治疗6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进展时间(TTP)和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NX组ORR、DCR虽高于G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TTP略高于N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N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X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方案与NX方案对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值得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可根据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耐受程度来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