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目的 验证国产盐酸格拉司琼注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9例接受以顺铂为主化疗和40例接受以蒽环类抗肿瘤药为主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国产格拉司琼和国产上市恩丹西酮预防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格拉司琼和恩丹西酮对预防强致吐和中度致叶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和迟发性恶心与呕吐的疗效基本相同;不良反应变基本相似,以便秘、疲倦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于30个月前因牙龈肿痛,皮肤瘀点,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遂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4.
新的化疗药物的问世,化疗策略的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以及支持治疗的改进,急性白血病(AL)的完全缓解率(CR)和长期无病存活(LFS)率逐年提高。目前,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采用有效、足量及个体化的化疗,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CR。CR后的巩固化疗尽量杀灭残留白血病细胞,是取得LFS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AL化疗的进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及支持治疗方面的进展略有涉及。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诱导缓解1、DA3+7方案:柔红霉素(DNR)30~50mg/m’/日计第1~3日,阿糖胞昔(Ara-C)100…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 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 μg·mL-1 TanⅡA 作用6 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 ,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 ,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μg·mL-1TanⅡA作用6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兵  羊裔明 《华西医学》2003,18(3):439-441
肿瘤转变涉及肿瘤抑制基因、原癌基因和转录调节基因突变多步过程 ,从而导致细胞异常表达蛋白和增殖失调控。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肿瘤细胞又通过下列途径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清除 :(1 )肿瘤抗原缺陷 :肿瘤于克隆进化或初始阶段即下调表达或不表达其特异性抗原及MHC分子 ;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与机体正常细胞抗原交叉或肿瘤表达胚胎形成期抗原 ;抗原加工呈递过程缺陷 :弱表达TAA蛋白、淋巴细胞功能相关蛋白 (LFA 3)及细胞粘附分子 (ICAM 1 ) ;(2 )微环境异常 :肿瘤及周围细胞分泌免疫细胞抑制因子如IL 1 0、INF、前列腺素、NO、TG…  相似文献   
8.
9.
丹参酮ⅡA对K562细胞株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丹参酮ⅡA(TanⅡA)对K562细胞株的生长影响及红系诱导分化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形态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等。结果:TanⅡA对K562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而适当浓度的TanⅡA可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用0.5ug/ml的TanⅡA处理后,K562细胞的凋亡细胞增加,G0/G1,期细胞 堆积,c-myc,bcl-XL和H-ras的表达下降,p53和Rb的表达增加。结论:TanIIA对K562细胞有生长抑制及诱导红系分化的作用,同时伴有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血友病四种指标实验检测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4种检测实验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vWF抗原水平检测(vWFAg)、vWF胶原结合分析实验(vWFCBA)、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vWFRcof)、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4种方法同时对正常献血员、vWD患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4种检测血管性血友病的实验其结果在vWD患者组与正常献血员组和其他出血性疾病组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献血员组与其他出血性疾病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型vWD患者组中4种检测方法相关性比较显示,vWFCBA与vWF∶Ag相关性最好(r=09610),其次为vWF∶Rcof与RIPA(r=09164),而vWF∶Ag与RIPA相关性最差(r=08132)。vWF∶CBA的变异系数(39%)最小,vWF∶Ag(41%)次之,而vWF∶Rcof和RIPA较高(分别为155%和173%)。4种检测方法与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vWF∶Ag857%,vWF∶Rcof762%,RIPA809%,vWF∶CBA952%。结论vWF∶CBA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在常规vWD的诊断分型中可替代vWF∶Rcof和RI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