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GSTs可能参与机体致癌物的解毒反应,如保护个体免受吸烟的损害,因此GSTs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个体是否患癌的易感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STT1基因多念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患者150例和健康对照者152例的GSTT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并评价其与吸烟和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GSTT1(-)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7%(82/150)和38.2%(58/152).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1.681,95%CI=1,009~2.803,P=0.046);②GSTT1(-)基因型患肺鳞癌(OR=2.969.95%CI=1.511~5.834。P=0.002)及肺腺癌(OR=2.095.95%CI=1.060~4.140,P=0.033)的风险性明显增加;③吸烟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051倍;①GSTT1(-)基因型者中,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3.885倍;⑤吸烟≥20包年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296倍。结论①(GSTT1(-)基因型增加四川汉族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性.特别是增加患肺鳞癌的风险;②GSTT1(-)基因型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吸烟量越大且为GSTT1(-)基因型者则患肺癌的风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李启英  李代蓉  项颍 《重庆医学》2012,41(14):1368-1369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地塞米松和顺铂(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该院收治的25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20.0%),部分缓解(PR)11例(44.0%),总有效率为64.0%,稳定(SD)4例(16.0%),进展(PD)5例(20.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4.9个月(3~28个月),1年生存率为36%(9/25)。结论 GDP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安全、有效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位杂交检测HPV-16E6,-18E6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HPV L1和16/18D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PV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ISH)检测123例喉癌组织及123例"正常人"的喉粘膜上皮组织中HPV-16/18 mRNA.结果 在123例喉癌标本中,ISH检出HPV-16E6的阳性率为46.34%,HPV-18E6的阳性率为35.77%.123例"正常人"的喉粘膜ISH结果表明:低危型HPV的阳性率与喉癌相近;高危型HPV的阳性率虽远远低于喉癌,但随着组织病变程度加重阳性率逐渐升高.对上述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case-control X2分析,HPV-16感染会增加喉上皮病变的风险(OR=14.58),感染HPV-18时,喉上皮病变的风险(OR=10.77).结论 HPV-16感染是重庆地区喉癌的重要发病因素;HPV-16感染后E6片段的保留并持续表达与喉组织的癌变进程密切相关;HPV-16感染会增强喉上皮病变的风险,而HPV-18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RCC2Asp312Asn和Lys751Gln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9.2%.ERCC2 Asp312Asn和Lys751Gln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 ERCC2 Asp312Asn和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35mg/m2,奈达铂60-80mg/m2,静脉滴注,d1,21-28d为1个周期,用药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CR1例,PR16例,总有效率32.7%,首治患者的有效率为36.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轻微。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934年出生.1997年8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左手大拇指桡侧甲缘一米粒大小淡黑色斑丘疹,表面无溃烂,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就诊,诊断为"色素痣",予CO2激光治疗后局部皮损消失.1999年3月患者发现左腋窝淋巴结肿大,约5 cm×4 cm,穿刺细胞学检查见恶性瘤细胞(考虑为黑素细胞),予左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7周期,具体化疗方案及剂量不详.化疗结束予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10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2个月后减为隔日1次,治疗2个月,再以每周2次维持治疗约1年.治疗期间局部淋巴结及皮下未见增生结节.  相似文献   
8.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Asn118Asn、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ERCC2)Lys751Gln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Arg399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ERCC1基因Asn118Asn、ERCC2基因Lys751Gln和XRCC1基因Arg399Gln的基因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89例NSCLC患者采用铂类药物化疗总有效率为29.2%;ERCC1基因Asn118Asn和ERCC2基因Lys751Gln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Arg399Gln和Gln399Gln)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9%和23.1%(χ2=11.1,P=0.001)。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基因型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型的患者(比值比为5.228,95%可信区间为1.776~15.387,P=0.003)。ERCC1、ERCC2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结论:ERCC1、ERCC2和XRCC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联合可能与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934年出生。1997年8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左手大拇指桡侧甲缘一米粒大小淡黑色斑丘疹,表面无溃烂,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就诊,诊断为“色素痣”,予CO2激光治疗后局部皮损消失。1999年3月患者发现左腋窝淋巴结肿大,约5cm×4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术前无1例确诊。全组平均年龄48.0岁,其中女性18例(85.7%),无症状患者12例(57.1%)。胸部X线片多表现为肺内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密度均匀。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对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胸部X线片表现为密度均匀、境界清楚、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者应考虑本病。手术治疗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