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社区健康管理的接受情况及满意度,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门诊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和近3个月接受慢性病管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1617份,选择25例低满意度患者进行定性访谈。结果门诊患者慢性病健康管理接受率为75.3%;24.0%的管理对象接受了管理但自己不清楚。患者对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总体满意度高,达82.8%,但对社区医生专业技术水平、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该地区的慢性病管理被大多数慢性病患者认可,但仍有不足之处,建议多途径宣传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和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加强社区医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 2 0 0 0 - 1 0~ 2 0 0 3- 0 4间对 1 1 1 4例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宫内异常等 ,行宫腔镜检查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正常宫腔 1 83例 ,镜下发现不同疾病共 931例 ,阳性检出率是 83 6 %。其中 ,6 98例在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进行了治疗 ,占 6 2 1 %。 1 1 1 4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应用电视宫腔镜能在直视下检查宫腔内病变 ,对异常子宫出血、宫腔粘连、宫腔占位 ,以及处女检查等是一种较好的诊疗手段 ,而且能同时予以不同的治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聚金葡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 ,我院自 2 0 0 2年 9月~ 12月 ,应用高聚金葡素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2年 9月~ 12月来我院初诊并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 30例 (Ⅱb 期、Ⅲ期患者 ) ,按FIGO临床分期 (国际妇产科协会 ) ,年龄在 2 5~ 6 5岁 ,平均为 4 5岁 ,患者应用高聚金葡素 +放疗 (综合组 )。选择与综合组期别 ,病理类型 ,身体条件相同 ,年龄相近的宫颈癌患者 30例 ,单纯实行放射治疗 ,作为对照组 ,以上两组采用随机分组 ,均无其它严重的合…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务人员若能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适宜的精神疗法与药物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患者入院后的一般心理状态患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水平,但到医院来求治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一般患者人院后的心理状态大约分为:①刚到医院,由于环境生疏,对自己的病情也缺乏了解,故表现为紧张、不安、有寂寞、陌生感,患者容易失眠,食欲欠佳,不喜欢与他人交谈;②经与医护人员接触后,对自己的病情略有所知,对病房环境也逐渐熟悉,心理上逐渐感到踏实、安全;③经过与同室病友交谈.对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全子宫切除术及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患者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分别行FSH、LH、E2测定。结果: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的FSH、LH明显升高,E 2降低,宫腔镜电切术组术后1个月FSH、LH及E2的变化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半年、1年FSH、LH及E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有显著影响,宫腔镜电切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中的价值,为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156例进行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足月分娩孕妇6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早发胎膜早破66例(早发亚组),足月胎膜早破90例(足月亚组);发生宫内感染54例(感染亚组),宫内未感染102例(未感染亚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CD64、IL-6、MMP-9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在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产妇的CD64、IL-6及MMP-9水平分别为(5.91±1.11)MFI、(625.63±30.78)ng/L、(299.67±53.8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1.02)MFI、(313.12±21.16)ng/L、(68.87±22.6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亚组产妇的外周血CD64、IL-6及MMP-9水平分别为(6.81±1.06)MFI、(657.52±30.67)ng/L,(382.67±89.71)ng/L,均明显高于足月亚组的(5.13±1.02)MFI、(603.31±29.28)ng/L、(287.57±61.5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亚组产妇的外周血CD64、IL-6及MMP-9水平分别为(7.91±1.23)MFI、(675.22±34.28)ng/L、(421.31±69.57)ng/L,均明显高于未感染亚组的(5.02±1.03)MFI、(589.17±33.48)ng/L、(291.55±67.6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64、IL-6、MMP-9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6.7 MFI、344.75 ng/L和346.20 ng/L,其AUC分别为0.887、0.796和0.830,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46,约登指数为0.906,阳性预测值95.10%,阴性预测值79.63%,准确率(89.74%)、敏感性(89.81%)、特异性(89.58%),均高于单项指标预测。结论外周血CD64联合IL-6、MMP-9水平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发生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加强宣教在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取80例房颤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宣教,患者共40例;实验组予以加强宣教,患者共40例。观察患者的干预情况以及依从性,并予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复查INR情况理想,失访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服药依从性理想,依从率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停药率低,再出血率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房颤患者实施加强宣教,可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抗体效价和胆红素水平探讨黄茵安胎汤联合西医治疗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0例母体与胎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西医方法联合黄茵安胎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抗体效价下降用时、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溶血症黄疸出现情况的差异。结果 2组妊娠者治疗后抗体效价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妊娠者的抗体效价、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例数及溶血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抗体效价呈显著正相关(r=0.733,P=0.024);血红蛋白水平与抗体效价呈现负相关(r=-0.472,P=0.051),但相关不显著。结论黄茵安胎汤联合西医对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者抗体效价下降及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改善作用明显,且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及溶血症状的出现,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的特征表现及临床意义,以及在前庭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4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别以增益、相移、非对称性偏向作为前庭自旋转试验的评价参考指标。结果本组42例患者增益降低占73.81%(31/42)、相移延迟占61.90%(26/42)、非对称性偏向占19.05%(8/42),与对照组相比,增益降低(χ~2=17.890,P=0.000)和相移延迟(χ~2=12.446,P=0.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对称性偏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0)。康复治疗3个月后,前庭自旋转试验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益降低与相移延迟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增益降低(χ~2=8.005,P=0.005)和相移延迟(χ~2=8.400,P=0.004)发生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自旋转试验可用于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的高频区间半规管功能状态,有助于前庭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于前庭神经炎早期施行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