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逆转耐药作用.方法 以亲本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IF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IF作用前后瘤细胞P-gp的表达、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1)10 μmol/L MIF作用72小时后,MCF-7/ADR细胞P-gp表达率[(23.21±1.80)%]明显高于MCF-7细胞[(19.37±2.37)%,P<0.05].(2)5 μmol/L ADR处理后,MCF-7/ADR细胞内ADR蓄积量为(47.13±4.11)%,低于MCF-7细胞[(60.24±2.61)%,P<0.05].(3) 10 μmol/L MIF联合5 μmol/L ADR处理细胞,MCF-7/ADR和MCF-7细胞内ADR的蓄积量分别为(82.72±2.42)%及(88.63±2.75)% (P >0.05);但均较单用ADR时升高(均P<0.01).(4) MIF作用前,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77.21±3.10)%]高于MCF-7细胞G0/G1期比例[(59.05±2.16)%,P<0.05];MCF-7/ADR细胞S期比例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经10 μmol/L MIF作用后,MCF-7细胞G0/G1期比例(75.28±2.53)%较MIF作用前明显升高(P<0.05);S期比例则较MIF作用前显著降低(P<0.05);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和S期比例分别为(80.13±2.72)%及(13.52±1.03)%,与MIF作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瘤细胞的G2/M期比例与MIF作用无关(P>0.05).结论 (1)MIF可以逆转MCF-7/ADR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P-gp含量、增加细胞内ADR蓄积量有关.(2) 10 μmol/L浓度的MIF对MCF-7/ADR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提高临床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多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对影响医务人员执业能力的人文素质培养却很少顾及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造成了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化,与新时期对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二是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淡化。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各种纠纷越来越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不但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文章就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与动态及当前形势下怎样提高临床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4.
黄俊辉  何璇  张曦蓓  肖佳  邱霞  刘利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72-2275
目的:探讨影响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51例大肝癌RFA治疗前超声引导下肝穿刺取样活检,POWERVISION TM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射频消融治疗;统计分析肝癌HSP-70表达情况及临床参数与RFA疗效的关系。结果:RFA治疗后完全灭活组患者半年、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4.9%、31.3%、13.7%和9.8%。部分灭活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为41.1%、15.8%、9.8%和0%,完全灭活组疗效明显优于部分灭活组的疗效,P<0.05。肝癌HSP-70阳性表达率为62.75%,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HSP-70指数≤2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47.37%、36.84%和15.79%,HSP-7 0指数>2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为93.80%、46.88%、15.63%和6.25%,HSP-70指数>2的RFA疗效明显低于HSP-70指数≤2的病例,P<0.05。Ⅱ-Ⅲ期患者半年、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100.00%(41/41)、51.22%(21/41)、29.27%(12/41)和12.20%(5/41),Ⅳ期肝癌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为80.00%(8/10)、20.00%(2/10)、0%(0/10)及0%(0/10),临床分期越晚,RFA治疗效果越差,P<0.05。肿瘤分布于1个肝段的生存率与肿瘤分布多个肝段的生存率无差异,P>0.05。AFP<20μg/L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FP>500μg/L的患者,P<0.05。肝功能A级患者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肝功能B级和C级的患者,P<0.05。结论:RFA可作为大肝癌治疗的一种补充手段,对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可选择RFA治疗。肝癌组织内HSP-70表达水平、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肿瘤灭活、AFP表达均与大肝癌RFA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外结合方法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 MIF)对耐阿霉素(adriamycin,ADM)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耐药逆转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5 μmol/L MIF对 MCF-7/ADM体外耐药逆转作用。MCF-7/ADM接种裸鼠皮下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空白对照组(NS组)为0.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0.5 mL食用油灌胃;ADM组为5 mg/kg ADM腹腔注射+0.5 mL食用油灌胃;MIF组为30 mg/kg MIF灌胃+0.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DM+MIF组为5 mg/kg ADM腹腔注射+30 mg/kg MIF灌胃。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情况。结果:(1)5 μmol/L MIF对MCF-7/ADM细胞的抑制率小于5%,与未用MIF组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M对MCF-7/ADM细胞的半抑制率为17.21 mg/L,而对非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的半抑制率为0.42 mg/L,ADM对MCF-7/ADM细胞的半抑制率明显高于MCF-7的半抑制率(P<0.05)。(3)5 μmol/L MIF与ADM联合处理MCF-7/ADM细胞后,MCF-7/ADM半抑制率为1.96 mg/L,明显低于单用ADM组的半抑制率(P<0.05)。逆转ADM耐药倍数为8.78。(4)ADM+MIF组瘤体积[(232.5149±309.2377)mm3]均低于NS组的瘤体积[(962.2309±261.1313 )mm3](均P<0.05),也低于MIF组的瘤体积[(778.2846±42.6919)mm3],还低于ADM组的瘤体积[(508.9648±16.2609) mm3](均P<0.05)。MIF+ADM组的瘤质量抑制率为78.0%。结论:MIF对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体内外均有逆转耐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51例大肝癌RFA治疗前超声引导下肝穿刺取样活检,POWERVISION TM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射频消融治疗;统计分析肝癌HSP-70表达情况及临床参数与RFA疗效的关系。结果:RFA治疗后完全灭活组患者半年、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4.9%、31.3%、13.7%和9.8%。部分灭活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为41.1%、15.8%、9.8%和0%,完全灭活组疗效明显优于部分灭活组的疗效,P〈0.05。肝癌HSP-70阳性表达率为62.75%,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HSP-70指数≤2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47.37%、36.84%和15.79%,HSP-7 0指数〉2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为93.80%、46.88%、15.63%和6.25%,HSP-70指数〉2的RFA疗效明显低于HSP-70指数≤2的病例,P〈0.05。Ⅱ-Ⅲ期患者半年、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100.00%(41/41)、51.22%(21/41)、29.27%(12/41)和12.20%(5/41),Ⅳ期肝癌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为80.00%(8/10)、20.00%(2/10)、0%(0/10)及0%(0/10),临床分期越晚,RFA治疗效果越差,P〈0.05。肿瘤分布于1个肝段的生存率与肿瘤分布多个肝段的生存率无差异,P〉0.05。AFP〈20μg/L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FP〉500μg/L的患者,P〈0.05。肝功能A级患者的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肝功能B级和C级的患者,P〈0.05。结论:RFA可作为大肝癌治疗的一种补充手段,对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可选择RFA治疗。肝癌组织内HSP-70表达水平、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肿瘤灭活、AFP表达均与大肝癌RFA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和细胞骨架连结蛋白Ez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分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TA-1 mRNA、Ezr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的关系.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MTA-1 mR.NA(13.3%)、Ezrin蛋白(20.0%)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癌组织中MTA-1 mRNA(66.2%)和Ezrin蛋白(68.7%)的表达率,P<0.05;MTA-1 mRNA与Ezr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00);MTA-1 mRNA和Ezr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值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值均>0.05.MTA-1+/Ezrin+组的无病生存率低于MTA-1-/Ezdn- 组(X2=7.610,P=0.006).结论 提示MTA-1和Ezrin在肿瘤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高表达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差与肿瘤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