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们在谈论工作时,总会说到某项决策的出台恰逢其时,某件事情的处理恰到好处,某个同志对人和事的评价恰如其分,其实这就是工作中的度,办公室所处的特殊位置,不仅仅服务与领导的对接点和政务与事务的融洽点,同时也是上下关系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汇集点。因此正确把握工作中的度,是办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不适。方法: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n=38),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放疗组(B组,n=42),采用6MVX线30Gy/10次,唑来磷酸组(C组,n=34),采用唑来磷酸4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大于15min,每3—4周重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0—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测定疼痛强度。结果:A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B、C组明显(P〈0.01)。医师总体评价,组A疼痛控制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疗效优于单独放疗或单用唑来磷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和疗效.[方法]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后放疗计划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术后VMAT放疗计划,B组给予3DCRT放疗计划,比较两组放疗剂量、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结果]A组最大吸收剂量(Dmax)、平均吸收剂量(Dmean)、最小吸收剂量(Dmin)和剂量均匀指数(HI)显著低于B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显著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95%体积受照射剂量(V9s%)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小肠、膀胱的Dmax、Dmean、50%体积受照射剂量(V50)值,左、右股骨头Dmean值上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B组,机器调数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总缓解率70%,而B组则为6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总不良反应率为52.5%,显著低于B组的75%(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治疗过程中,VMAT和3DCRT效果均较显著,但VMAT放疗更具计量学上精准、毒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的优势,临床治疗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以便为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内容,并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全面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了解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分别为96.4%和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控制感染,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 聚合酶 ι(DNA polymerase ι,Pol ι)表达水平对行食管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7例行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组织中Pol ι的表达情况,分析Pol ι表达水平对这些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20例食管癌患者组织中Pol ι呈低表达,77例食管癌患者组织中Pol ι呈高表达;生存曲线显示Pol ι表达水平与行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呈负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Pol ι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ol ι可能是判断行食管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不适。方法: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n=38),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放疗组(B组,n=42),采用6MVX线30Gy/10次,唑来磷酸组(C组,n=34),采用唑来磷酸4mg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大于15min,每3~4周重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0~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测定疼痛强度。结果:A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B、C组明显(P<0.01)。医师总体评价,组A疼痛控制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疗效优于单独放疗或单用唑来磷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发布《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来国内地市级医院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现状。方法 通过门诊、电话、信函等方式随访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调查其接受《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制订的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的状况。结果 直肠癌患者共438例,仅有9例患者接受了术前放疗。随访到的有术后放疗指征(T3-4N0M0或TxN1-2M0期)患者293例,接受单纯术后放疗18例(6.1%),术后同步放化疗33例(11.3%);242例(82.6%)未接受术后放疗,其中医务人员未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为173例,占71.5%。结论 临床医生对综合治疗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新辅助治疗的应用还值得探讨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行三维放疗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行三维放疗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法和log rank统计检验各临床病理特征与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术后放疗后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和42%;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 rank统计检验方法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目较多、TNM分期越高、脉管癌栓阳性和Ki 67高表达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较差,反之则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目、TNM分期、脉管癌栓和Ki 67表达是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宁忠华  徐爱乡  华东 《医学综述》2004,10(5):266-269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过程。包括肿瘤细胞酶解周围基质,从原发灶解离,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流中存活并穿出血管壁,继而形成转移灶的一系列过程。肿瘤细胞在转移灶形成之前经历与宿主血小板、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黏附作用形成癌栓从而有利于癌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并继而侵袭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患者心理压力大。COPD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咳嗽、咯痰、胸闷、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具有病程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采取了护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