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和疗效.[方法]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后放疗计划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术后VMAT放疗计划,B组给予3DCRT放疗计划,比较两组放疗剂量、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结果]A组最大吸收剂量(Dmax)、平均吸收剂量(Dmean)、最小吸收剂量(Dmin)和剂量均匀指数(HI)显著低于B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显著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95%体积受照射剂量(V9s%)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小肠、膀胱的Dmax、Dmean、50%体积受照射剂量(V50)值,左、右股骨头Dmean值上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B组,机器调数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总缓解率70%,而B组则为6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总不良反应率为52.5%,显著低于B组的75%(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治疗过程中,VMAT和3DCRT效果均较显著,但VMAT放疗更具计量学上精准、毒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的优势,临床治疗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CT模拟定位技术制定照射野与“常规照射野”相比较来说明两者的优劣。方法2007年1月~2008年3月共1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行增强CT扫描。并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上按照骨性标志和血管CTV设定“常规照射野”和“CT照射野”.并分别比较不同等剂量曲线对PTV的包绕程度。结果“CT照射野”的靶区包绕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照射野”,前者9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体积明显优于后者,其差值接近20%。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常规照射野”对髂总PTV和髂外PTV的遗漏。结论在常规X线模拟定位机下根据骨性标志来设定的“常规照射野”并不一定适合宫颈癌等盆腔肿瘤的外照射,因为它可能会遗漏一部分髂总、髂外淋巴结引流区以及部分瘤床。照射野必须根据增强CT来设定.最好是应用基于CT的虚拟模拟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3.
29例原发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用Logrank法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生存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分期、是否化疗、化疗疗程、是否放射治疗、腮腺区照射剂量).结果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51.0%,早期(ⅠE+ⅡE)病变的预后明显好于晚期(ⅢE+ⅣE)病变(χ2=15.75, P<0.0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好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χ2=5.16,P<0.05).结论腮腺淋巴瘤预后较好,以肿块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为主的手术仅作为明确诊断的工具;对于MALTL和早期的滤泡性淋巴瘤(FL)可单纯放射治疗,早期DLBCL需行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晚期DLBCL以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顾文栋  冯炎 《抗癌》2005,(2):18-19
头颈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30%。由于头颈部有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器官,且各器官之间相互交错.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幸运的是大多数头颈部肿瘤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因此放射治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放射治疗亦可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3DCBCT和4DCBCT测定的乳腺VMAT摆位误差间及摆位残差间差异。方法 选择保乳术后外照射患者20例,全部行4DCT扫描并勾画靶区,应用MONACO v5.10计划系统制定WMAT计划。分次治疗前隔次采集4DCBCT和3DCBCT图像各5次,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间摆位误差和摆位残差的差异。摆位误差和摆位残差间两两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校正前基于4DCBCT测得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显著大于基于3DCBCT测得值(P=0.035、0.018、0.040)。校正后左右和前后方向基于3DCBCT获取的随机误差更小[(0.5±0.39) mm∶(0.7±0.30) mm,P=0.005;(0.9±1.09) mm∶(1.2±0.48) mm,P=0.000]),前后方向基于3DCBCT获取的总摆位残差更小[(0.2±0.33) mm∶(0.6±0.63) mm,P=0.000]。校正前后在前后方向基于4DCBCT测量值计算的摆位边界显著大于基于3DCBCT获得的(P=0.002)。结论 相对于3DCBCT,在三维方向上4DCBCT监测摆位误差的能力更强;两种方式在校正随机误差方面的效能相似,通过校正均能达到较为满意的体位重复度并缩小靶区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ICRU 83号报告与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鼻咽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要求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间治疗的84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记录原发灶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nx)和计划高危临床靶体积-1(PCTV1)的体积和百分x体积接受的剂量(Dx),计算上述读取内容的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变异系数,以及PTVnx和PCTV1的均匀性指数及D95和D50之间偏差。分组结果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PGTVnx和PCTV1的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8±0.045和0.272±0.037,PGTVnx靶区体积越大,T分期越晚,HI越差。PGTVnx和PCTV1的D95均<;D50,平均偏差分别为-5.15%和-10.97%;实际差值分别为(382±180) cGy (P=0.000)和(41±140) cGy (P=0.000)。结论D50作为ICRU 83号报告推荐的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结合D98和D2能更准确评估调强放疗计划。如果用D50替代D95作为处方剂量,则PGTVnx和PCTV1需分别增加5%和11%剂量才能达到相似的预期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状RNA对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筛选直肠癌放射敏感和放射抵抗组织(放化疗前活检组织)中的差异circRNAs,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circRNAs对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发现64个在直肠癌放射敏感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RNAs,36个在放射敏感组织中低表达的circRNAs。选取10个差异circRNAs,经qRT‐PCR验证,发现circATL2在直肠癌放射敏感组织中高表达。后在细胞实验中,上调circATL2表达,能显著提高肠癌的放射敏感性。随后分析在直肠癌放射敏感组织中低表达的8个miRNA,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205与circATL2是直接结合的关系。进一步的挽救实验,证实了直肠癌中circATL2通过miR‐205调控直肠癌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circATL2通过靶向吸附miR‐205调控直肠癌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因素对术后采用三维适形预防性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2月15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在本院肿瘤放射治疗科行预防性三维适形放疗,95%PTV,DT:50—60Gy/25—30次,如切缘阳性或纵隔内淋巴结最短径〉0.8cm,则局部加量至60Gy。结果全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5%、57.1%和46.0%,中位生存期为49.08个月。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47.8%、41.1%和94.8%、66.9%、50.8%(P=0.049)。淋巴结转移数1~2枚组和3枚以上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51.7%、42.7%和63.2%、35.5%、35.5%(P=0.028)。淋巴结转移率≤0.15组和〉0.15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65.0%、50.3%和75.6%、35.6%、32.4%(P=0.036)。结论术后淋巴结转移个数、转移率均对食管癌术后预防性照射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生存率越差,应进一步探讨同步放化疗在食管癌术后高危患者中价值。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头颈部正常组织较高的放射敏感性,放射治疗可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如放射性白内障、口腔粘膜的放射损伤、口干、放射性骨坏死、颈部皮肤放射性纤维化等。现主要对放射治疗相关的头颈部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其处理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治疗首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辅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69例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8Gy,95%PTV2中位剂量为56Gy;高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95Gy,95%PTV2中位剂量为60Gy。其中15例患者同步口服替莫唑胺,40例患者口服司莫司汀。结果:全组患者失访3例,死亡3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47.8%和41.8%,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WHO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7%、45.0%和25.7%,肿瘤血供较为丰富和血供一般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6.3%和81.2%,肉眼全切组和肿瘤残留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和32.4%。结论:病理分级和肿瘤血供显著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肉眼全切肿瘤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