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利用人胎肝细胞移植治疗小鼠α-L-艾杜糖苷酶(IDUA)缺陷引起的黏多糖贮积症(MPS),观察移植后受体的免疫反应、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恢复情况。方法将已鉴定纯化的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5、10、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小鼠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ELISA法检测免疫指标IL-2、TNF-α、IFN-γ;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情况。结果胎肝细胞移植后能定植在受体肝脏中,受体在移植后第5、10、15天分别与移植前比较,血清中反映免疫状态的指标T细胞亚群、IL-2、TNF-α和IFN-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显著提高(P<0.01),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随之衰减。结论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后,能够定植在受体肝脏中。然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达到高峰,但在第10天后下降至移植前水平。  相似文献   
2.
虽然诊断学在不断进步,但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诊治尚不令人满意,原因可能在于该类病例稀少以及其生物学的不均一性.目前PTCL临床预后和治疗尚落后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随着研究深入,近年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不少新药的作用已明确,新的药物组合治疗方案的尝试也已展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经创缘皮下和小腿肌肉移植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的治疗效果。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雄性Wistar大鼠BM-MSCs至第3代,经4, 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组(BM-MSCs创缘皮下移植组,n=12)、B组(BM-MSCs小腿肌肉移植组,n=12)、C组(正常大鼠对照组,n=12)和D组(DFUs对照组,n=12)。大鼠糖尿病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在其双后足背切取一3 mm×7 mm矩形全层皮肤制成大鼠DFUs模型。于移植后第2,5,8,11天评估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冰冻切片观察DAPI标记的BM-MSCs在创伤组织中的示踪,肉芽组织的厚度采用HE染色法检测,CD31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创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 C组的创面愈合最快(P<0.05),第11天B组的创面愈合率大于A组(P<0.05)。第2天和第5天的冰冻切片观察发现B组的荧光强度及区域均大于A组。HE染色显示第5天B组的肉芽厚于A组。CD31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第5天和第8天B组的小血管数目多于A组(P<0.05),而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无差异(P>0.05)。ELISA和RT-PCR的结果均显示第8天和第11天B组的VEGF表达水平高于A组(分别P<0.05,P<0.01)。结论: 两种移植方式均促进了大鼠DFUs的愈合,但在愈合的后期,小腿肌肉内的移植方式体现出更好的持续性及高表达的VEGF,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白血病细胞外泌体(LCEX)中微 RNA(miRNA)的表达特点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以小鼠白血病细胞株 L1210为模型,应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其培养上清,获得 LCEX L1210,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L1210细胞和 LCEXL1210中 miRNA 的表达,比较二者 miRNA 的表达,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进行验证,通过 Gene Ontology 数据库分析。结果在 LCEX L1210中共鉴定出1044种 miRNA,L1210细胞中共鉴定出872种 miRNA,其中732种 miRNA 为两者共有,两者共同表达的 miRNA 占 L1210细胞的83.9%,占 LCEXL1210的70.1%,提示 LCEXL1210中70%以上 miRNA 来自于其母细胞。在 LCEXL1210中有312种 miRNA 在其母体细胞中没有鉴定出,为 LCEXL1210所特有。有些miRNA 在 LCEXL1210中表达明显高于 L1210细胞,如 miR-16-1、miR-210及 miR-195等,提示 LCEX 的miRNA 表达与其母体细胞存在表达差异。对部分表达差异的 miRNA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验证显示,这些 LCEX 高表达的 miRNA 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结论 LCEXL1210所含的miRNA 与其来源细胞 L1210细胞所含的 miRNA 有高度相似性,但有1/3的 miRNA 为其所特有。这些LCEXL1210中高表达的 miRNA 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经小腿肌肉移植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DFUs)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骨髓贴壁
法体外培养雄性Wistar大鼠BM-MSCs至第3代,经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组
(BM-MSCs小腿肌肉移植组,n=12)、B组(正常足溃疡对照组,n=12)和C组(DFUs对照组,n=12)。大鼠糖尿病经腹腔注射链
脲佐菌素(STZ)诱导,然后在其双后足背上切取3mm×7mm矩形全层皮肤制成大鼠DFUs模型。于移植后第2、5、8、11天评估
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冰冻切片观察DAPI标记的BM-MSCs在创伤组织中的示踪,肉芽组织的厚度采用HE染色法检测,
CD31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创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和RT-PCR检
测。结果B组的创面愈合最快(P<0.05),第8、11天A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C组(P<0.05)。冰冻切片发现A组荧光强度和区域
在第5天时达到高峰。HE染色结果显示第5天A、B两组的肉芽组织厚度相同,但比C组厚。CD31和Ki-67的免疫组化发现A、
B两组的平均阳性小血管数和细胞数无差异,但与C组相比有差异(P<0.05)。ELISA和RT-PCR结果均显示,第11天A组的
VEGF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01)。结论BM-MSCs经小腿肌肉移植能明显促进大鼠DFUs的愈合,这种促愈疗效可
能是通过促进创伤组织中VEG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免疫性研究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作为一种高靶向性和良好安全性的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71项临床研究在进行之中或已经完成。其中有相当部分在血友病、视网膜疾病、帕金森、囊性纤维化以及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疗效。随着临床上的成功,人们对rAAV所引起的免疫性及其应对策略也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就rAAV的外壳蛋白以及目的基因产物所引起的免疫性进行综合探讨,并结合我们的部分研究工作从改变外壳蛋白、给药方式以及消除内源性外壳蛋白的表达等方面对消除外壳蛋白所引起的免疫性的一些策略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其治疗仍是国际性难题,目前缺乏良好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在创伤修复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目的:探索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hVEGF165)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糖尿病足背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构建h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正常溃疡对照组、模型组、基因治疗组、干细胞治疗组和基因转染干细胞治疗组。后4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在所有大鼠的后足背切取一3 mm×7 mm矩形全层皮肤制成足背创面模型。各组大鼠均在足背创缘皮下分点注射移植,距创缘5 mm处、等距6点,正常溃疡对照组和模型组各点均注射50μL的PBS,基因治疗组各点注射50μL的腺病毒悬液(1×1013 pfu/L),干细胞治疗组各点注射50μL的干细胞悬液(1×1010 L-1),基因转染干细胞治疗组各点注射50μL的病毒转染后的干细胞悬液(1×1010 L-1)。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基因治疗组、干细胞治疗组相比,基因转染干细胞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局部毛细血管数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较正常溃疡对照组差(P〈0.05)。说明 hVEGF165基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能够促进大鼠糖尿病足背创面的愈合,其主要机制为促进局部血管的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迁移与微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众多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可抑制肿瘤的迁移。新近研究表明,类趋化因子受体CMLR1(又称为ChemR23)及其配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在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hemR23及其信号通路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究青蒿油(AN)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NC)组、0.5%AN组、1.0%AN组、1.5%AN组、3.0%AN组和5.0%AN组,每组4只。小鼠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AN按照相应分组进行喷雾给药,连续干预2周。观察各组小鼠皮损情况并进行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收集各组小鼠皮损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皮损部位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皮损区病理均可见表皮组织增厚,棘突增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或NC比较,各AN干预组小鼠PASI评分、血清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病理损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3.0%及以上AN可缓解银屑病的皮损状况;0.5%AN即可缓解银屑病的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人胎肝细胞移植治疗小鼠α-L-艾杜糖苷酶(IDUA)缺陷引起的黏多糖贮积症(MPS),观察移植后受体的免疫反应、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恢复情况.方法 将已鉴定纯化的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5、10、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小鼠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ELISA法检测免疫指标IL-2、TNF-α、IFN-γ;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情况.结果 胎肝细胞移植后能定植在受体肝脏中,受体在移植后第5、10、15天分别与移植前比较,血清中反映免疫状态的指标T细胞亚群、IL-2、TNF-α和IFN-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显著提高(P<0.01),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随之衰减.结论 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后,能够定植在受体肝脏中.然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达到高峰,但在第10天后下降至移植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