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上比较少见,诊断困难且手术风险大。我们从1988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15l例.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l例(20.5%),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阻断MAPK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进展中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阻断此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PD98059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 3和DU145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和磷酸化ERK1/2水平的差异,以及EGF、PD98059对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EGF促进LNCaP、PC 3和 DU145的增殖,PD98059抑制细胞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前列腺癌细胞的总ERK1/2无明显差异。在血清饥饿的状态下,LNCaP细胞无ERK1/2的活化,而PC 3和 DU145细胞ERK1/2处于持续活化的状态。PD98059能够阻断EGF对3株前列腺癌细胞ERK1/2的激活。结论:MAPK通路的持续活化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阻断此通路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下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以及确定肿瘤切缘的作用。方法:回顾2004-2011年先天性或获得性孤立肾肾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资料,共7例术中采用超声多普勒确认肾段动脉阻断效果,并对肿瘤包膜边缘行超声检测从而进一步确定肿瘤切缘。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随访对比术前肾功能变化,并规律随访患者预后至今。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超声引导检测下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5例,另2例采用单纯肾动脉于阻断下手术,术中超声发现肿瘤可疑卫星灶2例并指导切缘。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肾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平均随访45.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术中超声辅助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孤立肾肾癌的理想方法,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切除和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中MMP 2、MMP 9及MMP 9抑制物TIMP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判断膀胱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9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B)组织中MMP 2、MMP 9和TIMP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MP 2、MMP 9和TIMP 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织。阳性表达细胞在肿瘤 -间质界面较多。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期均呈正相关 ;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MMP 2、MMP 9和TIMP 1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5.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肾癌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囊壁厚、可有不规则分隔,可有壁结节、不规则钙化,边缘不清晰,囊性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或分隔上有明显的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强化。MR检查T1WI像呈近似等信号,T2WI像呈稍高信号的囊壁及分隔,增强表现其囊壁及分隔信号增强。结论:囊性肾癌在超声、CT及MRI的检查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对不典型者应行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SD雄性大鼠同期行5/6肾脏切除术建立CRF动物模型。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CRF组,n=6)和CRF模型大鼠组(CRF组,n=30),分别于12周注射阿朴吗啡[APO,80μg/(kg·d)]后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应用RT-PCR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型一氧化氮和酶(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和酶(nN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CRF组阴茎勃起率为28%(7/25),NCRF组阴茎勃起率100%(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阴茎勃起次数为(1.0±0.0), NCRF组阴茎勃起次数为(2.2±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nNOS基因表达低于NCRF组(0.21±0.07 vs 0.40±0.08,P<001)。CRF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eNOS基因表达低于NCRF组(0.28±0.08 vs 0.67±0.13, 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明显降低大鼠阴茎勃起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降低与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eNOS和nNOS基因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收治病人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有必要对我院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变化及相关情况做一分析讨论,找出当前对人类健康构成主要威胁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顺位,探讨其分布规律,有助于加强医疗护理工作,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1962~2005年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共14490人次,1962~1966年住院792人次、1967~1971年814人次、1972~1976年803人次、1977~1981年830人次、1982~1986年1066人次、1987~1991年1290人次、1992~1996年2224人次、1997~2001年3106人次、200…  相似文献   
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临床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之一,目前已发现引起成人ADPKD的基因至少有PKD1和PKD2两种,其中约85%的患者由PKD1基因突变引起。本研究以67例患者PKD1基因单拷贝区的检测为基础,结合PKD1突变检测的所有  相似文献   
9.
B超引导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附3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B超引导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我们从1988~2000年对320例单纯性肾囊肿病人进行B超引导经皮穿刺抽液注射酒精硬化治疗.大部分病例为门诊病人,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平均随访时间48±12个月(6~168个月).随访间隔为治疗后第一年的第3、6、12个月,B超复查囊肿大小,以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结果320例病人的经皮穿刺抽液注射酒精过程全部成功,所有囊肿平均直径从7.58±2.33cm(4.0~14.0cm)降至0.5±1.5cm(0.5~2.0cm),P<0.0001.148例病人(46.1%)囊肿完全消失.在硬化治疗之前,278例病人(86.88%)有囊肿引起的不同症状,酒精硬化治疗后这些病人中的261例(93.88%)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明显并发症.3例复发,再次穿刺治疗有效.结论经皮穿刺抽液注射酒精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方法简单、快捷、安全、有效、廉价.我们认为该方法应作为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缓解多囊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有疼痛症状的多囊肾患者,利用相对疼痛缓解指数(RPR),比较囊肿穿刺抽吸术、开放去顶减压术、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和腹腔镜去顶减压术4种手术对于疼痛的缓解效果.结果:4种手术在术后24个月内对于疼痛的缓解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6个月穿刺组RPR低于其它3组;术后48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其它3组,而穿刺组全部复发;术后60个月,腹腔镜组RPR低于内引流组和开放组.术后72和96个月,内引流组RPR高于开放组.疼痛缓解时间穿刺组短于其它组,其它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是治疗由多囊肾病慢性疼痛的较好方法,但不同手术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