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痛,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捡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勇  徐祗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2):960-960,962
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总结15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发生于肾上腺外,诸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嗜铬体(腹主动脉分叉处)等。偶尔也可以在膀胱、脾、卵巢、睾丸等部位发生。笔者近年来迂见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例,1例位于膀胱壁,1例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5.
嗜铬素A和突触素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ng C  Li HZ  Yan WG  Luo YF  Cao JL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8):486-488
目的探讨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在各型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肾上腺肿瘤和4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染色,研究C外和Syn的表达,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肾上腺组织,CgA和Syn主要表达于髓质。CgA在全部25例嗜铬细胞瘤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极少表达;Syn在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癌、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转移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27/28)、87.5%(7/8)、96.0%(24/25)和75.0%(6/8)。结论CgA在肾上腺皮质与髓质肿瘤间、嗜铬细胞瘤与恶性嗜铬细胞瘤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A、Syn可作为标志物对各型肾上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对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例,其中有典型临床表现22例,无典型临床表现8例。对两组MS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94±2.38)cm,变性7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5 HU (35.7~51.5 HU)、95.2 HU(80.5~120.2 HU)和89.0 HU(75.7~103.8 HU)。22例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肿块最大长径为(6.34±1.35)cm,变性22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43.0 HU(34.3~52.6 HU)、97.9 HU(78.3~122.8 HU)、90.2 HU(75.5~105.2 HU)。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比较在肿块最大长径、变性比例以及肿瘤强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嗜铬细胞瘤麻醉处理一例刘爱玲嗜铬细胞瘤为一种罕见病,约90%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以外的隐匿性嗜铬细胞瘤,偶尔在麻醉与手术中发现,文献报道术中死亡率高达43%左右。我们遇到一例腹主动脉与胰头间8cm×10cm×8cm大小嗜铬细胞瘤,术前未确诊,术...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48例报告),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203例经验总结,肾上腺皮质肿瘤神经内分泌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约有10~30%发生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之嗜铬组织中。我科收治腹主动脉旁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膀胱壁嗜铬细胞瘤各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女,60岁,左上腹包块8年,入院前一年来感左上腹发胀,食欲减退,低热,以腹块待查人  相似文献   

10.
李勋  孙涛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4):275-275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少见。本院1991年1月~1996年7月,收治25例嗜铬细胞瘤中有2例位于肾上腺外,其中1例位于腹主动脉旁,另1例为肾上腺内与腹主动脉旁并存。2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例1,女,37岁,以阵发性高血压1年,于1996年5月13日入院。检查:血压25.3/17.3kPa,左上腹可触及4cm×4cm肿物。采集24小时尿测VMA31·32fi。g门4h;尿*A:N【880Vy1。、E17Vg、1)A245pg/I。;血CA:NE3991ng/I。、E135ng/I。、ilA22ng/l。;C”I”及B超示人上腹腹膜后腹主动脉人呗IJ实性肿物伴钙化。术前2周起服酚节明控制血…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发生在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很少见,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0.5%以下。2011年6月我科收治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前术后病情变化复杂,风险大,该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尿急、尿痛伴头痛1年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希佩尔林道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α在散发嗜铬细胞瘤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VHL和HIF-α在40例散发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结果:pVHL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502〉0.05),HIF-1α和HIF-2α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P=0.012〈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铬细胞瘤组织中pVHL与HIF-1α和HIF-2α表达程度均呈负相关。HIF-1α和HIF-2α无明显相关。结论:嗜铬细胞瘤中pVHL与HIF-α存在相关性,这在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治疗和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1例腹膜后主动脉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疗效较好,现将其手术期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0~53岁。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7例肾上腺嗜铬细  相似文献   

14.
051628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051629 改良肿瘤基底包囊内剜出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051630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10例报告,051631 肾上腺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05163233 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希佩尔林道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α在散发嗜铬细胞瘤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pVHL和HIF-α在40例散发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结果:pVHL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502>0.05),HIF-1α和HIF-2α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P=0.012<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铬细胞瘤组织中pVHL与HIF-1α和HIF-2α表达程度均旱负相关.HIF-1α和HIF-2α无明显相关.结论:嗜铬细胞瘤中pVHL与HIF-α存在相关性,这在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治疗和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腹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腹部嗜铬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79个经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腹内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 70例患者中,有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内分泌症状者4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15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4例.单发63例,多发7例,共有79个病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0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合并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60例,恶性或术后复发10例.79个肿瘤病灶中,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2~15 cm,平均5.8 cm.6个长径≤4 cm的肿瘤病灶在扫描各时相均较均匀,25个肿瘤病灶有明显的血窦形成,48个肿瘤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其中9个可见液-液平面.65个肿瘤为富血供,14个为中等血供.结论 约40%的腹部嗜铬细胞瘤无相关的内分泌症状,但腹部嗜铬细胞瘤多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小的肿瘤较均匀而富血供;较大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为富血供或中等血供,约50%的病灶内可见血窦或液-液平面,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组织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儿茶酚胺物质,引起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增高。嗜铬细胞瘤最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有少数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绝大多数患者可被成功切除肿瘤而治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68例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围手术期监护的方法,以期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和其它部位的嗜铬细胞,能合成与释放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和多种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较大,我院2000年~2007年对1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A、Syn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跟踪随访.结果46例有阵发性高血压,4例有持续性高血压,4例无自觉症状.50例细胞分化成熟,4例有周围组织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gA(+);Syn(-).结论CgA在嗜铬细胞瘤呈阳性表达,可用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嗜铬细胞瘤14例,其中2例恶性,肿瘤在肾上腺者11例,肾上腺外者3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代谢紊乱,呈阵发性高血压11例,持续性高血压3例。阵发性高血压的发作日及持续性高血压者VMA均增高。儿茶酚胺的测定有一定意义,肾上腺区B超检查可为首选定位诊断方法,临床高度怀疑属肾上腺嗜铬细胞者,CT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进展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